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显色反应、薄层层析色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对甘蔗叶内16株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进行黄酮类化合物检测。结果共筛选到3株能够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内生真菌(GZ-1、GZ-4和GZ-5)。依据真菌的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GZ-1、GZ-5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aculeatus),菌株GZ-4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

  • 标签: 甘蔗叶 内生真菌 黄酮 棘孢曲霉 黑曲霉
  • 简介:为了提高云南甘蔗品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甘蔗遗传育种亲本的选择、杂交组合配制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从18个质量性状和5个数量性状对73份云南甘蔗品种和27份中国历年主栽甘蔗品种(不包括云南选育的主栽品种)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聚类关系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甘蔗品种芽形、曝光后节间颜色、曝光前节间颜色、芽沟和57号毛群的多样性十分丰富;而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叶片宽度和株高;相似性系数和聚类分析表明品种的相似性处于中等水平,可分成2个大类群4个亚类群及20个小类群,主成份分析表明云南甘蔗品种和中国历年主栽品种可划分为3个明显的基因库,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 标签: 云南甘蔗品种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遗传关系
  • 简介:【背景】褐纹甘蔗象原产于菲律宾,严重危害椰子等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目前该虫已传入我国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尚未在海南省发生。【方法】为尽早预防该虫传入,本文简要描述了褐纹甘蔗象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并运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RA)方法,从国内分布情况、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对该虫入侵海南的可能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褐纹甘蔗象在海南省的风险评估值R=2.08,属于高风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将其列入海南省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同时提出了该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和建议。【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可为尽早制定褐纹甘蔗象防范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褐纹甘蔗象 外来有害生物 入侵 海南省
  • 简介:采用RAMP分子标记技术对80份甘蔗种质(32份祖亲种、48份栽培品种或品系)的遗传基础进行了分析。从3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对多态性较强引物,构建了甘蔗80份种质的RAMP指纹图谱,这4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4条带,其多态性为91.7%。80份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33~0.988,平均0.710。聚类分析表明,随着相似系数结合线的不同,可分别将参试的甘蔗种质从属间(甘蔗属与斑茅种)、野生种(割手密种、大茎野生种、印度种、中国种)与栽培种(热带种)间、栽培种与杂交栽培品种(或品系)间区别开来。各祖亲种与杂交栽培品种(或品系)的遗传相似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热带种〉印度种和中国种〉大茎野生种〉云南割手密种〉其他割手密种〉斑茅。另外,本试验首次利用RAMP标记,获得了部分热带种、野生种及斑茅种特异片段,并发现这些特异片段能不同程度地在具有其血缘的栽培种中得到传递。

  • 标签: 甘蔗 指纹图谱 RAMP 相似系数 特异片段
  • 简介:甘蔗花叶病毒的CP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蛋白约占总蛋白的15%.用此蛋白制备了效价高专化性强的抗体.此方法可以解决制备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血清时遇到的病毒提纯产量低和寄主蛋白影响等问题.

  • 标签: 甘蔗花叶病毒 CP基因 表达 抗血清 表达载体
  • 简介:选用6个数量性状和23个质量性状对滇蔗茅野生资源的表型变异、多样性及聚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12.72%~22.38%之间,最大的是田间锤度,为22.38%,其次是茎径,为22.27%,最小的是叶长,为12.72%;质量性状的曝光后节间颜色多样性丰富,茎形、芽形、生长裂缝、节间形状、花序形状等5个性状均表现一致;聚类分析表明51份滇蔗茅无性系材料可分为4大类群和5个亚类群。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为资源杂交利用和优异基因挖掘提供参考。

  • 标签: 滇蔗茅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