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舍他唑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广谱抗微生物作用及抗活性。该文就近年来有关舍他唑抗活性的体内外试验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舍他康唑 抗真菌 抗炎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外周神经元蛋白酶激活受体2-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ε(PAR2-PKA/PKCε)通路在转化中的作用,寻找同时干预急性和慢性的可能方案。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诱发组、诱发组、抑制剂1组和抑制剂2组。除空白组和假诱发组,所有大鼠均通过先后足部注射角叉菜胶和前列腺素E2(PGE2)建立痛觉敏化诱发模型。PGE2于角叉菜胶注射后7d进行足部注射。抑制剂1组和抑制剂2组大鼠于PGE2注射前/后,分别给予PAR2抑制剂。观察角叉菜胶/生理盐水,注射前、注射后5h、3d、6d、7d0.5h、7d4h和7d24h大鼠机械阈(PWTs)的变化,检测角叉菜胶注射后7d24h造模侧背根神经节(DRG)中PAR2、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PKCε)表达。结果痛觉敏化诱发模型建立成功。角叉菜胶注射后7d给予PGE2,显著延长了PGE2诱发疼痛的存在时间,角叉菜胶注射后7d24h假诱发组大鼠PWTs与同期空白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诱发组大鼠PWTs明显低于同期空白组和假诱发组大鼠(P〈0.01)。诱发组大鼠造模侧DRG中PAR2和PKCε表达在角叉菜胶注射后7d24h明显提升,高于同期假诱发组和空白组(P〈0.05)。给予PAR2抑制,不论时间均能显著翻转角叉菜胶注射后7d24h,诱发组大鼠由PGE2诱发的疼痛(P〈0.05),并抑制DRG中PKCε表达。但,给予PAR2抑制剂不能影响PGE2诱发的急性疼痛和调制DRG中PKA含量。结论抑制PAR2表达能阻断急性向慢性转化,这可能与其抑制DRG中PAR2-PKCε通路激活有关。但抑制PAR2并不能干预急性,这可能是因为DRG中PAR2相关通路未参与急性的产生。

  • 标签: 痛转化 慢性痛 背根神经节 酶激活受体2 蛋白激酶CΕ 大鼠
  • 简介:目的:测定耐氟康唑念珠菌和耐伊曲唑烟曲霉临床分离株对泊沙唑的敏感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M27-A3和M38-A2方案,测定从临床获得的11株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3株耐伊曲唑烟曲霉对泊沙唑的MIC值。结果对于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泊沙唑的MIC范围是0.125-1μg/mL。对于伊曲唑耐药烟曲霉,泊沙唑的MIC范围是0.06-0.5μg/mL。结论11株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3株耐伊曲唑烟曲霉均对泊沙唑有效。

  • 标签: 耐药性 念珠菌 烟曲霉 泊沙康唑
  • 简介:泛发性体癣临床较少见,在临床中诊治本病患者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职员。因腹部出现红斑伴瘙痒渐扩大30余天入院就诊。

  • 标签: 体癣 泛发性 伊曲康唑 病例报告
  • 简介:患者因患陈旧性心肌梗死、脑梗塞,长期服药致胃黏膜损伤,同时合并糖尿病,引发胃部真菌感染,经口服伊曲唑200mg,2次/d,治疗3周后痊愈。

  • 标签: 胃部 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
  • 简介:目的:概述国产伊曲唑(商品名“美扶”)在国内10a的应用情况,为其在国内临床规范、合理应用提供循证学证据。方法检索复习10a来国产伊曲唑在国内应用的各类文章。结果共计检索筛选获得48篇文献,手足体股癣10篇,共计治疗手足癣451例,总有效率为90.91℅;花斑癣6篇,共治疗340例,总有效率为92.94℅;糠秕孢子菌毛囊5篇,共治疗238例,单疗程单用国产伊曲唑总有效率为71.05℅;头癣2篇,总有效率为80.00℅;甲真菌病6篇,治疗指甲甲真菌病患者2疗程法总治愈率为78.95℅(135例/171例),3疗程法治愈率为82.60℅(19例/23例),治疗趾甲真菌病患者总治愈率为79.94℅(275例/344例);生殖器念珠菌病21篇,共治疗念珠菌性外阴阴道2260例,总治愈率为94.32℅,有效率为97.27℅,男性念珠菌病409例,总痊愈率75.04℅;头皮脂溢性皮炎2篇,总痊愈率为81.18℅(69例/85例);小儿皮肤真菌病1篇,痊愈率68.2℅(30例/44例);真菌性眼炎1篇,56例患者全部有效。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其次为头晕头痛、乏力、食欲下降、可逆性肝酶升高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5℅。结论国产伊曲唑在多种真菌病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

  • 标签: 伊曲康唑 真菌感染 有效率
  • 简介:目的评价泊沙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维普以及会议论文集等截止至2014年12月所有关于泊沙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同时追查相关参考文献。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运用ReviewManager5.2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共14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泊沙唑与对照组药物相比,能有效降低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IFI)发生率[RR=0.41,95%CI(0.27,0.63),P〈0.00001],尤其在预防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方面,其疗效优于氟康唑(P〈0.0001);预防IFI相关死亡的疗效优于对照组[RR=0.32,95%CI(0.15,0.67),P=0.002〈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因不良反应中止治疗发生率、全因死亡率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泊沙唑与氟康唑相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泊沙唑可作为两性霉素B脂复合物、氟康唑、伊曲唑等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良好替代药物,能更有效地预防真菌感染,减少IFI相关死亡率,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 标签: 泊沙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检测卢立唑醇质体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卢立唑醇质体、脂质体、45%水醇溶液对皮肤癣菌、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卢立唑醇质体对皮肤癣菌及念珠菌的MIC值低于脂质体及水醇溶液,且对毛癣菌属较念珠菌属的MIC值更低。结论卢立唑醇质体的体外抗菌性能优于脂质体及水醇溶液。

  • 标签: 卢立康唑醇质体 皮肤癣菌 念珠菌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本组于2000年3月~2005年6月对128例甲真菌病患者给予口服伊曲唑胶囊(商品名:斯皮仁诺)治疗,采用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8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性73例,女性55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2个月~45年。其中指甲真菌感染者32例(病甲48个),趾甲真菌感染者72例(病甲377个),指甲、趾甲均真菌感染者24例(病指甲35个,病趾甲103个)。近端甲下真菌病37例,远端甲下真菌病61例,白色甲下真菌病30例。其中32例伴有手癣,67例伴发足癣,19例伴发甲沟炎,2例伴有股癣。真菌直接镜检,镜下均可见菌丝及孢子。

  • 标签: 伊曲康唑 甲真菌病 疗效
  • 简介: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是由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致病真菌常通过皮肤的微小外伤侵入,损害好发于四肢远端的暴露部位。临床表现为疣状增生性斑块或结节,病程持久,迁延不愈。最近我们用伊曲唑治愈1例着色芽生菌病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着色芽生菌病 伊曲康唑 治疗
  • 简介:肺曲霉感染分为侵袭性曲霉病、半侵袭性曲霉病(包括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和过敏性肺炎)、过敏性曲霉病和曲霉球等4型。肺曲霉球是寄生型的肺曲霉感染,大多寄生在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囊肿、慢性肺脓肿、肺癌等的空洞或空腔内。

  • 标签: 伊曲康唑 肺曲霉球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积雪草酸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32只体重220~240g的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8):假手术对照组(S组)、神经病理性组(N组)、积雪草酸5mg/kg组(AA_1组)及积雪草酸10mg/kg组(AA_2组)。S组大鼠只暴露但不结扎坐骨神经;N组大鼠仅制备神经病理性模型;AA_1组和AA_2组大鼠制备神经病理性模型,并于模型建立后即刻及术后1、3、5、7天分别腹腔注射积雪草酸5、10、20mg/kg(溶于0.1mL生理盐水)。于术前1天(T0)及术后1、3、5、7天(T1-T4)分别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位(MWTs)和热缩足潜伏期(TWLs),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脊髓HMGB1、RAGE、IL-1β、TNF-α、iNOS蛋白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AA2组T1-T4时间点MWT显著增加、TWL明显缩短,而AA1组仅MWT显著增加(P〈0.05),但各组各时间点TW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N组脊髓浆蛋白HMGB1和RAGE及总蛋白IL-1β、TNF-α、iNOS蛋白表达较高(P〈0.05);与N组比较,AA_1和AA_2组脊髓浆蛋白HMGB1和RAGE及总蛋白IL-1β、TNF-α、iNOS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与AA_1组比较,AA_2组脊髓脊髓浆蛋白HMGB1和RAGE及总蛋白IL-1β、TNF-α、iNOS蛋白表达都明显降低(P〈0.05)。结论:积雪草酸可能通过缓解HMGB1-RAGE信号通路介导的脊髓炎症反应减轻神经病理性

  • 标签: 积雪草酸 脊髓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应用改良CCI模型研究外周神经损伤后痛觉过敏和自发放电各自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CI组和Sham组,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4、7、9、11、14天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腿反射潜伏期,同时选取术侧机械刺激缩腿反射阈值低于4g或者术侧和健侧热缩腿反射潜伏期差异大于2s的CCI模型大鼠观察术后4-14天损伤区自发放电活动。结果:神经纤维损伤后,机械敏和热敏随时间表现为逐渐增强,同时在损伤区观察到三类放电模式:整数倍放电﹑阵发放电和周期放电。结论:术后大鼠机械阈和热阈逐渐降低,机械敏的产生和损伤区自发放电活动关系密切,不同的放电模式可能代表不同的传入信息。

  • 标签: 改良CCI模型 机械痛敏 热痛敏 自发放电
  • 简介: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对1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50例1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并结合低盐饮食,减少脂肪摄入,减轻体重,增加体育活动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松龄血脉胶囊。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压、生活质量水平以及患者睡眠障碍、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低,生活质量评分、睡眠障碍以及高血压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能够降低1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血压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松龄血脉康 1级高血压 睡眠障碍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胃炎方5号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胃三联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上再加上胃炎方5号治疗,观察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Hp根除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6.81%,Hp根除率为82.98%,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85%,根除率为93.62%,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方5号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炎康方5号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三联法
  • 简介:目的:卡培他滨结合伊立替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结合伊立替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00%,对照组为68.00%;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也存在差异,两组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结肠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结合伊立替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卡陪他滨 伊立替康 晚期结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伊曲唑和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有效安全,目前已成为孢子丝菌病治疗指南中的推荐用药[1].但少数患者单用伊曲唑或特比萘芬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研究显示两药分别联合碘化钾溶液或两药联合治疗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显示疗效增强2-6].最近,我们诊治1例由球形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患者,采用特比萘芬联合伊曲唑治疗失败,之后经特比萘芬联合碘化钾溶液治疗才获得痊愈.鉴于该病例治疗过程的特殊性,我们对其分离菌株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球形孢子丝菌 特比萘芬 伊曲康唑
  • 简介:伊曲唑口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在2009年3~9月,采用伊曲唑口服联合外用抗真菌药治疗33例泛发性体癣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泛发性体癣 伊曲康唑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1%硝酸异唑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2%硝酸咪唑霜对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外用1%硝酸异唑乳膏和2%硝酸咪唑霜,2次/d,疗程足癣4周,体股癣2周。结果足癣试验组71例,对照组72例;体股癣试验组73例,对照组73例。足癣患者在4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87.3%,对照组87.5%,在6周时分别为88.7%和91.7%;在4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83.1%,对照组94.4%(P=0.0363),在6周时分别为84.5%和90.3%;在4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77.5%,对照组86.1%;在6周时分别为78.9%和86.1%。体股癣患者在2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87.7%,对照组93.2%,在4周时分别为91.8%和94.5%;在2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82.2%,对照组89.0%;在4周时分别为89.0%和93.2%;在2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78.1%,对照组86.3%,在4周时分别为87.7%和93.2%。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2.1%,对照组为1.4%,表现为用药局部刺激、瘙痒、灼痛感或红斑。结果显示1%硝酸异唑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的疗效及安全性与2%硝酸咪唑霜相似(P〉0.05)。结论1%硝酸异唑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有效、安全。

  • 标签: 硝酸异康唑 足癣 体癣 股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