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讨不同酿造条件对蓝莓果酒酒精发酵以及蓝莓果酒品质的影响,以贵州麻江县种植蓝莓“粉蓝”为原料,酿酒酵母1203作为菌种,在不同发酵条件下进行蓝莓全果果酒酒精发酵.研究表明:影响蓝莓果酒前发酵因素依次为初始糖度〉初始PH〉酵母接种量〉主发酵时间;对酒精发酵结果造成差异性的影响因素仅有初始糖度;不同发酵条件并不影响酒精发酵程度:实验组蓝莓果酒发酵28天后残糖量均低于2g/l;但大量接种酵母实验组由于产生酵母异味,且致花色苷迅速降解,导致果酒色泽、香味、营养价值均较低(p〈0.05);最后,低温陈酿可减缓蓝莓果酒中最主要营养成分花色苷的降解(p〈0.05).因此,初始糖度22Brix,初始PH3.5,酵母接种量4%,前发酵时间13天,后发酵时间15天,低温陈酿,最有利于蓝莓果酒发酵且得到较好的感官品质,同时还可较好保留蓝莓的抗氧化活性.

  • 标签: 蓝莓 发酵工艺 果酒品质
  • 简介:本论文在对污水处理工艺认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A^2/O工艺,得出A^2/O工艺在污水处理生产的上的不可忽视的地位.A^2/O工艺生物处理部分主要由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三个部分组成.厌氧主要是释放磷,同时对有机物进行部分氨化;缺氧池主要是用来脱氮的;好氧池能够去除BOD还能进行消化和吸收磷,功能多样.

  • 标签: A^2/O工艺 脱氮除磷
  • 简介:本文首先简洁性地阐述了混交林对我国林业发展的意义,其次说明了混交林具有利用生态结构空间吸收生态环境营养、改善立地环境、提升混交林木的数量质量水平、有效防护地表结构、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等的优点,最后提出混交应遵循其类型、比例、方法等方面的原则.

  • 标签: 混交林 优点 混交原则
  • 简介:目的:众所周知,铅是人类和动物的神经毒物.无数的研究证据表明,慢性低水平铅暴露能够引起实验动物、人类特别是儿童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而铅中毒事件却仍然在许多国家时有发生.但目前对铅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非常有限,因此目前急需寻求一种能够有效拮抗铅中毒的替代疗法.本研究通过观察发芽糙米对发育期大鼠低水平铅暴露引起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损伤的拮抗作用,探索一种拮抗铅毒性尤其是对于发育期机体学习和记忆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将刚断奶(21日龄,PND21)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AIN93G饮食,去离子水),醋酸铅组(AIN93G饮食,2g/L醋酸铅去离子水),醋酸铅+白米组(白米饮食,2g/L醋酸铅去离子水),醋酸铅+糙米组(糙米饮食,2g/L的醋酸铅去离子水),醋酸铅+发芽糙米组(发芽糙米饮食,2g/L醋酸铅去离子水).不同饮食组大鼠在喂养60天后终止实验.2通过水迷宫和被动回避实验检测发芽糙米对刚断奶大鼠的铅导致学习记忆能力损害的拮抗作用.3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铅含量.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5大鼠氧化应激状态测定结果:1喂以发芽糙米后铅暴露大鼠血清和海马中铅含量的减少.2喂以发芽糙米类后铅暴露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3喂以发芽糙米后铅暴露大鼠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的增多.4喂以发芽糙米后铅暴露大鼠氧化应激能力增强.结论:1喂以发芽糙米和糙米后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铅在体内的蓄积.2喂以发芽糙米后能够拮抗低水平铅暴露对发育中大鼠的学习记忆的损伤作用.3喂以发芽糙米后能够拮抗低水平铅暴露对发育中大鼠的学习记忆的损伤作用的原因可能与其富含GABA、减轻铅引起的氧化应激有关.

  • 标签: 发芽糙米铅 中毒
  • 简介: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对于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十分严重,而TRAIL作为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能够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TRAIL相关药物 抗肿瘤 临床研究 设计优化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食品检验技术运用的要求,详细分析了食品检验过程中应重视的相关事项,包括食品检验标准、食品检验技术以及食品检验技术的评价体系,并提出了优化食品检验体系的措施,为食品检验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食品检验技术 要求 注意事项
  • 简介:目的报道5例丝状真菌所致真菌性鼻窦炎病例。方法分析5例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鼻分泌物或鼻黏膜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结合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致病真菌为茄病镰刀菌、烟曲霉、黄曲霉、波氏假阿利什霉和萝卜镰刀菌。4例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1例患者采用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控制病情,效果均良好。结论真菌性鼻窦炎致病真菌多样,分子生物学可做准确鉴定,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真菌病 鼻窦炎 鉴定
  • 简介:水稻在种植业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并且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水稻.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病虫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着水稻的产量.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处理.本文结合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 标签: 水稻 病虫害 防治 问题 对策
  • 简介:裂球是甘蓝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本研究通过对7份春甘蓝和8份秋甘蓝不同耐裂性材料的田间裂球方式、裂球率、裂球程度的比较,综合最大裂口层数、裂口面积的表现,建立了甘蓝耐裂球性评价方法并制定了甘蓝个体裂球分级标准。根据春甘蓝叶球成熟后5天、秋甘蓝叶球成熟后15天的裂球指数将甘蓝种质群体的耐裂球性分为极耐裂球、耐裂球、中耐裂球、易裂球、极易裂球5级。对59份春、秋甘蓝种质进行耐裂球性鉴定筛选获得一批极耐裂甘蓝种质资源。同时,对甘蓝室内成熟叶球浸泡法评价耐裂球性进行了初探,首次提出室内浸泡能够准确地鉴定甘蓝的耐裂球性,可用于选育耐裂球品种生产实践。本研究制定出了一套春、秋甘蓝耐裂球性的田间室内鉴定方法与标准,筛选获得了不同甘蓝耐裂球种质,为甘蓝耐裂球性研究和育种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优异材料。

  • 标签: 结球甘蓝 耐裂球 鉴定方法 分级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PICC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我科46例重症患者中应用PICC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46例患者中,穿刺部位渗血1例,穿刺点感染2例,导管部分脱出1例,导管堵塞1例.并发症总计11%.结论:PICC很好地避免了常规操作造成了反复穿刺,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穿刺痛苦,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理想静脉通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 重度颅脑损伤 临床应用
  • 简介: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是中国西北荒漠区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具有很强的抗寒抗旱特性。利用PCR方法从该植物克隆到转录因子AmDREB2C的cDNA和基因组DNA的全长编码区,二者均由1191bp组成,无内含子序列,编码由39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其中含1个AP2结构域和1个核定位信号。表达分析显示,AmDREB2C的转录受低温和干旱胁迫的诱导。此外,将该基因编码区cDNA成功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35ST上,为后续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蒙古沙冬青 DREB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 简介:【背景】蚧虫是半翅目胸喙亚目蚧总科下的一类昆虫的总称。蚧虫个体小、食性广,极易随货物扩散传播。【方法】分别从疫情概况、截获种类、产地、截获载体、截获年份等方面对10年来我国各口岸截获蚧虫的信息数据进行了比对和统计,并对之前容易被忽视的非检疫性蚧虫疫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2005年以来,我国从进口植物和植物产品中截获蚧虫共计171978批次,其中,检疫性蚧虫12种共7071批次;南洋臀纹粉蚧截获量最大,达2848批次,大洋臀纹粉蚧次之,为2442批次,第3是新菠萝灰粉蚧,为1714批次。东南亚是蚧虫的主要来源地,截获量居前3位的蚧类几乎都来自该地区;水果是截获蚧虫的主要载体,占所有植物植物产品总截获量的99.0%;总体来看,蚧虫截获量从2006年开始逐年下降,到2010年后又呈暴发性上升趋势。比较3种截获量较大的蚧虫发现,2005~2008年,截获主要以南洋臀纹粉蚧为主;自2009年起,大洋臀纹粉蚧截获量逐年上升,成为截获量最多的蚧虫;2011年以来,新菠萝灰粉蚧截获量激增。2005年至今,我国口岸共截获其他非检疫性蚧类68797批次,鉴定到种的有46个属105种共68712批次,其中,在我国内陆地区尚未报道的有23个种,入侵风险高,需要引起重视。【结论与意义】了解我国口岸蚧类害虫截获情况,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疫情检疫与监测,有效防范蚧类害虫的传入与扩散。

  • 标签: 蚧虫 检疫 截获 疫情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和研究c反应蛋白的生物化学特征,并观察C反应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01月期住院的感染性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白细胞数目进行分组,每组25例,分为甲组-白细胞数在(4-10)x109/L,乙组-白细胞数在(10-20)x109/L,丙组-白细胞数在超过20x109/L,观察三组患者血常规的变化幅度、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组C反应蛋白为(15.9±3.1)mg/L。乙组C反应蛋白为(25.9±13.1)mg/L。丙组C反应蛋白为(45.9±16.1)mg/L。以上数据表明,白细胞、中性粒百分比越高,C反应蛋白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幅度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性疾病而言,使用C反应蛋白进行检查,能够明显反映出患者的感染情况,当早期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存在轻微异常情况时,也能够及时进行诊断,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到临床。

  • 标签: C反应蛋白 生物化学特征 临床 应用情况
  • 简介:海洋站获取观测的数据文件作为水文气象情报资料的原始档案,为海洋预报和调查科研提供最基础的数据保障.对海洋站数据报表的预审对保证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及其重要.本文以国家海洋局舟山海洋环境监测站为例,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审查和报表校对复算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海洋站软件报表预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有利于全面了解海洋站观测工作,减少不稳定因素,进一步提高海洋站观测预审工作的质量.

  • 标签: 海洋站 预审 水文气象资料
  • 简介:目的:通过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IFN-γ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d21d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IFN-γ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脾肾阳虚型UC模型组大鼠血清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尤以模型21d组最为明显。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IFN-γ在脾肾阳虚型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脾肾阳虚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大鼠
  • 简介: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淀粉积累高峰期的锥栗种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对得到的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类代谢通路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了7个与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在锥栗种仁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denovo组装后共获得53629条Unigene序列,序列平均长度为746bp;通过与其他核酸、蛋白质数据库的Blast搜索比对,共26739条Unigene序列获得基因注释,占All-Unigene的49.86%;与COG数据库比对后将其注释的14413条Unigene序列划分成25类;GO功能注释的33926条Unigene基因共分成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3大类58个分支;与KEGG数据库比对结果注释的5277条Unigene序列划分为116条代谢通路;7个与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中,CH.29636(淀粉合成酶,SS),CH.11971(淀粉分支酶,SBE)两个基因随着种仁的发育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其余5个基因(CH.31302、CH.33690、CH.19238、CH.30128、CH.13088)表达量随着种仁的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该结果与锥栗种仁发育期淀粉和蔗糖的变化规律一致。这些信息为锥栗果实品质形成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锥栗 RNA-SEQ 种仁 实时荧光定量PCR 淀粉 蔗糖
  • 简介:通过对华宁县开展林权管理配套工作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存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遗留问题、林业服务中心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和林业投融资体制有待进一步深化等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加强队伍建设和规范森林资源评估机构等的解决对策.

  • 标签: 林权管理 配套工作 问题 对策 华宁
  • 简介:鉴定主栽水稻品种育种骨干亲本的抗瘟基因型,有助于了解不同抗病基因在品种中的分布,为抗病品种选育品种布局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辽宁省24份水稻材料,根据7个抗稻瘟病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扩增各品种的编码区序列,对扩增的序列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各基因在24个品种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24个主栽水稻品种均不携带Pi21、Pi36、Pi37或其抗病等位基因,而Pid2、Pid3、Pita和Pik/Piks/Pikm/Pikp在24个品种中以不同突变类型不同频率出现,其中,在2个品种中检测到Pid2抗病基因Pid3的抗病等位基因;4个品种检测到Pita的抗病等位基因,Pita的等位基因中新发现的几处碱基突变并未影响抗病基因的功能;所有品种中均无与Pik及其复等位基因完全一致的序列,但利用携带AVR-pik的稻瘟病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辽粳454和沈农265携带的Pik等位基因可能仍具有抗病基因功能。

  • 标签: 辽宁省 主栽水稻品种 抗病基因 鉴定分析
  • 简介:中药狼毒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许多学者对狼毒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本文参阅了有关文献对狼毒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狼毒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80名患者进行病理上的确诊和分析,确定病人为乳腺癌晚期.对病人用药时采取每天2500mg/m2的方式,即每日早餐与晚餐之后半个小时进行服用,连续应用两周之后休息一周.若病人的癌细胞扩散现象未得到有效控制,呈现继续蔓延的情况,立刻停止对该药物的使用.患者使用卡培他滨片之后的效果分为效果显著、有效以及无效.结果:临床表现为疗效显著的患者有46例,病情得到了完全程度上的缓解;临床表现为有效的患者83例,病情得到了控制,部分病情得到缓解;5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效.腹泻患者4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2.8%;色素沉淀患者49例,手足综合征63例,其余类不良反应27例.结论:卡培他滨在对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上表现显著,而其产生的不良反应患者大多能够忍受,适合于在临床实践当中应用.

  • 标签: 卡培他滨 晚期乳腺癌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