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2000年王志先生90大寿;我去祝贺,先生和师母留我在家吃午饭。饭时尚早,于是天南海北地闲谈。谈到中国生理学会推荐他为名誉理事长一事,他不无感慨地说:

  • 标签: 纪念 中国生理学会 理事长
  • 简介:Varian500-MSLC离子阱液相色谱/谱所采用的SelecTemp技术的特征是,大气压电离源(API)电子掌控能力的特点,该技术能够在一个完整的分析流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分布,为梯度液相分离过程制造最优化的干燥气体。SelecTemp使得方法的设置及开发更加容易,并且可以自动记录数据文件中的所有参数。增强电容技术(ECC)则增加了可以被同时分析的离子数,能够提高灵敏度并降低背景干扰。这些特征有利于对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包括制药产品和药物代谢物。全套500-MS包括MS工作站软件、HPLC设备、以及综合的串联HPLC柱。

  • 标签: 液相色谱-质谱 LC/MS 离子阱 液相色谱/质谱 HPLC柱 电容技术
  • 简介:EPA和DHA是人体所需的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发挥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影响人类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近年来,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加强,更为关注EPA和DHA的保健营养价值.因此,EPA和DHA生物制品的提取开发成为了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热点问题.作为有较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营养品,培养富含EPA、DHA的生物制品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本文介绍了EPA和DHA的生物学特性、来源,并着重阐述其在机体脂代谢中的作用.

  • 标签: EPA DHA 脂质代谢
  • 简介:固体脂纳米粒自1991年出现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综合了传统胶体给药系统如乳剂、脂质体及聚合物纳米粒等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它们的许多缺点.本文综述了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适合工业大生产的方法,介绍了固体脂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其研究方法,并讨论了适合于固体脂纳米粒的不同的给药途径.

  • 标签: 固体脂质纳米粒 制备 性质 应用
  • 简介:目的:分离、培养、纯化家猫的骨髓间充干细胞,并对获得细胞的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为进一步利用骨髓间充干细胞的细胞移植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家猫骨髓间充干细胞,通过多次更换培养液获得较纯化的骨髓间充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根据第1、3、5、7、9代细胞的镜下增殖情况绘制出生长曲线;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34、CD44和CD90的表达率。结果: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干细胞贴壁呈梭形或纺锤形;原代细胞生长丛集成片,5~7d达到融合,进行传代;培养到第三代以后,细胞出现相对均匀的梭形扁平外观,迅速增殖的细胞呈涡流样排列;第3、5代骨髓间充干细胞增殖能力强于第7、9代;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细胞的CD34、CD44和CD90阳性率分别为17.5%、97.9%和91%,这与骨髓间充干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一致。结论:分离培乔的细胞具有骨髓间充干细胞特性,成分相对单一,第3、5代细胞纯度高,增殖能力强,适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 标签: 家猫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培养 鉴定
  • 简介:报道1例由棕黑腐霉属(Humicolafuscoatra)导致的真菌性腹膜炎。此菌分离自1名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腹水。腐霉属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棕黑腐霉导致的人类感染罕见。现对棕黑腐霉的真菌学特点进行研究,并进行分子测序。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对伊曲康唑的MIC为0.008μg/mL,伏立康唑的MIC为0.016μg/mL,两性霉素B的MIC为1.5μg/mL。患者拔除腹透管,改行血液透析。口服伊曲康唑0.1g/12h,28d后病情明显改善,出院。

  • 标签: 棕黑腐质霉 真菌性腹膜炎 真菌感染
  • 简介:城市生活垃圾和粪便具有污染物和资源两种概念,在符合国情的前提下利用生活垃圾和粪便生产有机复混肥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混合堆肥的有机含量以65%为宜,堆肥的最佳C/N比为(25~35):1。

  • 标签: 城市生活垃圾 粪便 堆肥 有机质 C/N比
  • 简介:目的:研究透明酸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回输后荷黑色素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而探讨透明酸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体外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获得树突状细胞(DCs),免疫磁珠分选纯化获得CD11c+树突状细胞,经不同浓度透明酸(HA)刺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p70含量。建立小鼠皮下B16黑色素瘤模型,肿瘤局部皮下回输HA孵育DC后检测肿瘤大小,应用ConA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应用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分泌的TNF-α和IFN-γ的表达,以单纯DC回输、生理盐水注射以及正常小鼠(无瘤)组作为对照。结果:在10~100μg/mL范围内,H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DCs分泌IL-12p70。HA孵育DC处理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杀伤活性和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DC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透明酸可促进小鼠骨髓DC的成熟;透明酸孵育的DC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透明质酸 成熟 免疫功能
  • 简介:植物凋落物是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生命物质和能量来源,其类型、组成以及物理化学等性质直接决定了土壤有机的品质。对植物凋落物的类型、品质、物理性质、层效应和激发效应以及根际碳淀积与土壤有机分解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可为研究植物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指出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 标签: 植物凋落物 土壤有机质分解 层效应 激发效应 根际碳淀积
  • 简介:目的:探讨转染腺相关病毒对骨髓间充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运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干细胞;将pAAV—GFP、pAAV—RC、pHelper用磷酸钙法共转染HEK-293细胞,得到rAAV—GFP,转染骨髓间充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观察rAAV-GFP对骨髓间充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结果:与未转染rAAV—GFP的间充干细胞相比较,转染rAAV—GFP后,骨髓间充干细胞分化潜能未见改变,袁现为细胞浆蓝紫色,核周明显。结论:转染腺相关病毒对骨髓间充干细胞分化潜能未见明显影响,为基因修饰腺相关病毒转染骨髓间充干细胞进行体内移植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腺相关病毒 分化潜能
  • 简介:目的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分析共轭亚油酸(CLA)对其脂代谢和visfatin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CLA对脂肪代谢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高脂饲料饲喂雄性Wistar大鼠,4周后断尾采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和血糖(GLU)含量,将构建成功的高脂血症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定时灌胃CLA(0.8mL/0.1kg),每周定时称重,记录采食量;4周后眼球采血,测定血清中GLU、CHO、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断颈处死大鼠,分离体脂并提取肝脏总RNA,半定量RT-PCR分析visfat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高脂饲料饲喂4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TG、CHO、GLU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表明高脂大鼠模型构建成功。灌胃CLA4周后,实验组大鼠体重、体脂和采食量低于对照组大鼠(P〈0.05),血清中GLU、CHO、TG、LDL含量明显降低,但实验组HDL浓度升高。RT-PCR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大鼠visfatin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P〈0.05)。结论CLA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摄食量,改善高血脂大鼠脂代谢,并能降低visfatin基因的表达水平。

  • 标签: 共轭亚油酸 高脂饮食 基因 高脂血症 大鼠
  • 简介:近日,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团队发表在StemCellResearch&Therapy上的一篇题为(VCAM-1+胎盘绒毛膜间充干细胞显示出强有力促血管生成活性》的文章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度关注。该文章阐述了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胎盘绒毛膜间充干细胞(CV-MSC)具有良好的促血管生成活性,成为理论走向临床治疗的重要一步。

  • 标签: 干细胞治疗 缺血性疾病 胎盘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血管生成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制备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的固体脂纳米粒。方法:首先利用课题组发表的专利合成帕米膦酸修饰Brij78的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a-Brij78),然后以壳聚糖(CS)溶液为水相,Pa-Brij78为乳化剂,E-Wax为油相,采用微乳法,利用修饰的帕米膦酸基团与壳聚糖分子链中质子化的氨基交联反应原理,通过一系列实验条件的探索,确定了最佳实验工艺条件,成功制备了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的固体脂纳米粒。通过动态光散射(DLS)粒径仪测定了纳米粒的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S-Pa-Brij78-SLNs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制备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的固体脂纳米粒的最佳条件为:pH=6.0,壳聚糖浓度分别为0.1%,0.2%;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40min,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的固体脂纳米粒(CS-Pa-Brij78-SLNs)粒径分别为97.9±6.6nm和182.4±62.2nm,表面电位分别为(+5.21±1.4mV);(+7.94±0.80mV),装载姜黄素时,载药量为10%,包封率在90%以上,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圆整,清晰可见壳聚糖包裹的电晕。结论:本文以壳聚糖(CS)溶液为水相,合成的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a-Brij78为乳化剂,E-Wax为油相,采用微乳化法,经过最佳实验条件的探索,通过一步法成功制备了稳定的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的固体脂纳米粒(CS-Pa-Brij78-SLNs)。

  • 标签: 壳聚糖 微乳化 固体脂质纳米粒 药物载体
  • 简介:以油菜细胞雄性不育系1193A和恢复系1193R2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并运用BSA法构建了可育和不育基因池。利用1521对SSR引物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有36对引物在亲本和基因池间都表现多态性,用F2单株验证表明有11对引物与恢复基因连锁,离恢复基因较近的2个标记CB10316和BnGMS171分布在恢复基因Rf的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3.9cM和5.7cM,可作为恢复系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 标签: 油菜 雄性不育系1193A 恢复基因 SSR标记
  • 简介:目的:探讨携带IGF-1基因慢病毒转染脂肪间充干细胞(ADMSCs)的可行性,对其引起的细胞凋亡机制做出初步研究,并讨论其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ADMSCs,利用脂质体将携带IGF-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入ADMSCs。实验分为Blank组,Lv-non和Lv-IGF-1三组,转染后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Westernblot测定各组中IGF-1、Akt、p-Akt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了大鼠脂肪间充干细胞;携带IGF-1慢病毒载体转染ADMSCs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Lv-non和Blank组凋亡率明显高于Lv-IGF-1组(P〈0.05)。同时发现Lv-IGF-1组中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蛋白和Bax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抗凋亡蛋白Bcl-2显著上调(P〈0.01)。MTT法结果显示Lv-IGF-1能促进细胞生长,在5到6天时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通过检测PI3K/Akt通路发现,Lv-IGF-1组PI3K和p-Akt水平显著高于Blank和Lv-non组(P〈0.05),通路被激活。结论:携带IGF-1基因慢病毒载体成功转染ADMSCs。在ADMSCs中过表达IGF-1蛋白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同时抑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通路蛋白磷酸化相关。

  • 标签: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IGF-1基因 PI3K/AKT通路
  • 简介:目的:观察骨髓间充干细胞在氨气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9只普通SD大鼠,随机将这些大鼠分为正常组(n=23)、地塞米松治疗组(n=23)、干细胞治疗组三组(n=23),正常组给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治疗组给予注射地塞米松,干细胞治疗组给予干细胞注射。结果:干细胞治疗组大鼠治疗后1d、3d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肺W/D、BALF白细胞数量及蛋白浓度、TNF-α、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P〈0.05),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干细胞在氨气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的疗效较地塞米松显著。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氨气致大鼠吸入型肺损伤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基因过表达对骨髓间充干细胞(MSCs)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MSCs,用已构建的携带Runx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Runx2、单纯腺病毒及AMD3100处理MSCs;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MSCs体外迁移能力的变化,QPCR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SDF-1的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CXC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d-Runx2转染MSCs组细胞迁移数明显增多(P〈0.01),AMD3100处理MSCs后细胞迁移数明显降低(P〈0.01);QPCR、ELISA、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d-Runx2转染能促进MSCs中SDF-1及CXCR4的表达(P〈0.01)。结论:Runx2基因过表达能促进MSCs的体外迁移,这与其激活SDF-1/CXCR4信号轴相关。

  • 标签: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迁移
  • 简介:骨髓间充干细胞(MSCs)有来源广泛、易于分离培养、不易引起免疫排斥等特点,使其成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种子细胞,具有广泛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骨髓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能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甚至是更为特异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为帕金森病进行细胞移植疗法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本文就近年来体外诱导M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定向分化所涉及到的常用诱导因素和诱导方法及途径予以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多巴胺 分化
  • 简介:为提取桦褐孔菌菌各活性组分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将桦褐孔菌菌醇提后分别梯度萃取获得各极性组分,将残渣沸水浸提醇沉得粗多糖;将获取的各活性组分别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并测定各组分中总多酚、总三萜的含量;同时与桦褐孔菌菌核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菌和菌核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其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相应的其他组分(P〈0.01);菌的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菌核相应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菌和菌核的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的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较高。结果显示桦褐孔菌菌的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好,总多酚和总三萜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的强弱可能与该二者活性成分的含量相关。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制得的桦褐孔菌菌质体外抗氧化作用较好。

  • 标签: 桦褐孔菌菌质 活性组分 DPPH自由基 OH自由基 亚铁还原能力实验
  • 简介:简述了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内容和意义,重点综述了现代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蛋白质和肽段的鉴定和定量、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鉴定和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检测等.随着新的高质量精确度、分辨率、灵敏度和通量质谱仪的出现,现代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并给蛋白质组学研究带来新的机遇.

  • 标签: 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 生物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