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外来人侵生物的危害日益加重。我国针对当前各类重大外来生物的人侵,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3个层面,部署了一系列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揭示了人侵生物的人侵特性和人侵机理,以及人侵植物与脆弱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研发了重大新发农业人侵物种风险评估及防控技术,建立了生物威胁数据库和生物人侵突发事件可视化智能决策支持平台,以及重大人侵动植物的治理模式和技术体系;建立了主要人侵生物标本资源库。今后应以跨境动植物有害生物为主要目标,开展人侵扩散与成灾机制、早期预防预警、快速检测监测、识别追踪溯源、点面拦截狙击、区域防灾减灾等技术研究。

  • 标签: 外来入侵生物 预防 控制 科技项目 研究成果
  • 简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数量繁多,已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态系统、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外来物种入侵管理政策,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立法,确保国家及国际生物安全。然而,我国现有的针对外来物种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明显滞后。本文综述了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及相关立法,指出外来物种入侵可在不同生态系之间发生,揭示了行政区划与生态系差异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管理存在“自然与经济的错位”、国内管理方面存在“生态系统与行政区域的错位”的“双错位现象”,分析了我国外来物种的管理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探求我国在国际背景下的外来物种管理对策,提出制定《外来入侵物种法》及相关法律的国家体系、建立跨部门协作科学研究体系以及建设行政管理体系,增强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能力,实施以防为主的管理策略。

  • 标签: 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 对策
  • 简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无意引进的入侵种对我国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威胁进一步加大,但至今鲜有关于我国外来入侵种的类群组成、原产地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的系统报道。因此,本文对我国234种无意引进的外来入侵种进行研究,以期为口岸检疫与监测提供参考。结果发现,这些物种属于7界16门27纲65目122科。昆虫纲和木兰纲的入侵种分别占总数的28.2%和33.3%。原产于美洲和欧洲的入侵种分别占总数的51.7%和24.4%。1969~2008年,昆虫纲的入侵种每10年的增加数量及其在每10年新增的所有入侵种中所占的比例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分别从1969~1978年的2种和12.5%增加到1999~2008年的17种和77.3%。1899~2008年,原产于美洲的入侵种在每10年新增的所有入侵种中所占的比例基本稳定在55%~65%。1959~2008年,每10年新增的原产于美洲的入侵种中,昆虫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从1959~1969年的0增加到1999~2008年的81.8%。这表明昆虫已成为我国外来入侵种中最主要的类群之一,美洲仍是其最主要的原产地之一。

  • 标签: 生物入侵 外来种 无意引进 首次发现 原产地 变化趋势
  • 简介:痴呆的患病率世界各地不尽相同.这可能是由于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的差异性和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同而造成的,也可能存在地区性.一般来说,社会经济与疾病因素,也增加了痴呆的患病率,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因此调节这些因素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社会公共问题.痴呆的患病率中,阿尔茨海默病为重要亚型,本文对阿尔茨海默病国外流行病学的调查及易感因素的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国外近五年 研究进展
  • 简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联合主办的“环境保护与重建中的生物修复功能与技术研讨会“上,经过双方协商2008年的合作领域为“生物修复在环境保护与恢复中作用——关键过程与技术创新”。通过揭示不同环境领域的关键生物修复过程,阐明修复的科学原理创新生物修复技术,为环境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 标签: 生物修复技术 国际合作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技术研讨会 保护与恢复 环境保护
  • 简介:本文从美学的角度针对形体美、姿态美、技术美、难新美、编排美等审美特征分析了体育艺术类项目的运动美和艺术表现美,认为体育艺术类项目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实施大学生体育素质与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 标签: 体育艺术 运动美 艺术表现美
  • 简介:我国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已确认的入侵生物达544种。随着气候变化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新的外来生物入侵事件频繁发生,潜在入侵种截获频次急剧增多,生物入侵形势十分严峻。

  • 标签: 入侵生物 生物入侵 外来生物 生态安全 研发计划 入侵事件
  • 简介:7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了区内外的有关专家对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益生菌L.caseiZhang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科研项目进行了鉴定。来自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双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填补了国内益生乳酸菌领域的空白,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标签: 内蒙古农业大学 科研项目 益生菌 进水 国际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生物入侵风险与日俱增,严重威胁农林生产、生态环境、人畜健康和国际贸易等的安全。我国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含50余种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生物。

  • 标签: 入侵生物 生物入侵 生物学特性 研发计划 生态环境 农林生产
  • 简介:由冉玉平教授负责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皮肤真菌病基础和临床研究新进展》(编号2006—04012-007)于2006年4月19—26日在成都举办。该项目从1998年至2002年已成功举办了6期,冉教授作为“国际新发性传染病研究员”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做了2年多医学真菌研究,2006年3月又赴荷兰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CBS)接受3周的全球真菌学高级研究班培训。邀请国内知名真菌学专家,将国外真菌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融入到传统真菌班是本项目的主要特色。

  • 标签: 皮肤真菌病 医学教育 真菌学 临床 基础 讲习班
  • 简介:蓉城的3月春意盎然,由冉玉平教授负责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皮肤真菌病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讲习班》(编号2009-04—12060)于2010年3月25—29日在成都顺利举办。该项目从199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1期,在我国皮肤性病学及医学真菌学同行中享有盛誉。邀请国内外知名真菌学专家,将国内外真菌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融入到传统真菌班是我们的办班宗旨,

  • 标签: 皮肤真菌病 医学教育 讲习班 国家级 临床 基础
  • 简介:卢立康唑是新近研发的强效抗真菌药物,具有皮肤贮留性好、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复发率低等优点,2005年在国外上市后,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浅部真菌病。该药自2013年在国内上市销售以来,获得了全国各地临床医师的认可。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中西医结合 项目申请 专项基金 临床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