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短链干涉RNA,即我们熟知的siRNA或RNAi,曾经为基础研究和目标验证带来了意外的收获。现在,它是否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

  • 标签: RNAI 药物 市场 SIRNA 基础研究 临床实践
  • 简介:目前真菌感染,特别是免疫缺陷患者中侵入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增加,但现有抗真菌药物可选择范围小、毒副作用大而且耐药情况日渐严重。联合用药这一概念的提出,给耐药株及严重性真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并且已在临床中广泛运用。该文对不同种类抗真菌药物联用的研究成果及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
  • 简介:研究发现抗真菌药物本身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刺激作用,如何有效利用抗真菌药物的免疫治疗作用是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唑类抗真菌药物对机体天然免疫受体Toll样受体的影响。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固有免疫 TOLL样受体
  • 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以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多烯类以及棘白菌素类等。药物治疗作为应对IFI的主要策略,现有的药物种类明显不足,并且受到真菌耐药性和药物毒副作用等越来越多的制约,使得对抗真菌新药的需求愈加迫切。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策略主要包括改造现有临床常用药物和发现新靶点药物两个方面。近年值得关注的研发中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药物VT-1161和VT-1129、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CD101和SCY-078、GPI锚合成抑制剂E1210、嘧啶合成抑制剂F901318、抗真菌中药和增效剂,以及其他抗真菌新药如T-2307、尼可霉素Z和VL-2397等。该文主要综述了上述新药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以及临床试验等。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氮唑类 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 靶点 中药 临床试验
  • 简介: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近年来临床上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艾滋病的流行以及放射治疗和器官移植的广泛进行,真菌病发病率大幅上升。本文着重介绍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及当前有希望的新一代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研究 进展
  • 简介:随着医药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加强了对于医院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相关标准的建立和核查.药物管理作为医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改变药物管理现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加强医院的药物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推动医院的科学现代化建设.因此,本文浅析了药物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而对当前我国医院药房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文章最后具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我国医院药物管理的现状,推动我国药物管理实现现代化的管理.

  • 标签: 基层医院 药物管理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 简介:目的:调查我院儿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方法:对2013年度儿科收治住院患儿782例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抗生素698例,占89.26%,其中送检75例,占10.74%,送检中检出17例,占22.67%;联合用药632例,占90.54%,均为两联用药;头孢甲肟DUI=1.02;应用频率,头孢地嗪占48.38%,头孢甲肟占19.76%,阿奇霉素占15.0%,头孢米诺占11.75%用药更换73例,占10.46%,无效更换70例、药物过敏3例。结论:本院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应用率较高,多为预防性用药,检出率低,用药集中在四种药品之上,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预防性用药预见性、用药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1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程度、药物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217种,抗微生物类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为151例(占69.59%);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严重,皮肤反应的ADR为总报告例数的67.7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报告 监测 分析
  • 简介:由于高危人群的不断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近年来提出应根据患者危险因素高低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包括预防治疗、经验治疗、临床诊断治疗和确诊治疗。肺部是真菌最常受累的器官,所以本文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就目前在侵袭性真菌感染,尤其是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各种抗真菌药物选择及其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 标签: 肺部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治疗
  • 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由于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针对侵袭性真菌自身生长繁殖的生物学过程,人们开发了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对其进行阻断、干扰,从而达到杀菌抑菌的目的。我们简要介绍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耐药机制以及应对耐药的方法。

  • 标签: 侵袭性真菌 耐药机制 抗真菌药物 耳念珠菌
  • 简介:化学药物Clemizole在”Dravet综合症”的一个斑马鱼模型中能有效防止癫痫类发作。2013年9月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这一发现确认了一个新方法,后者有可能被用来识别癫痫病的另类疗法。

  • 标签: 癫痫病 斑马鱼 药物筛选 通讯 自然 化学药物
  • 简介:本文就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的8%环吡酮甲涂剂及5%阿莫罗芬搽剂,美国FDA批准的两个新药10%艾氟康唑溶液及5%Tavaborole溶液,以及一些尚在研究中的卢立康唑、他扎罗汀等,并简述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新剂型的应用。

  • 标签: 甲真菌病 10%艾氟康唑溶液 5%Tavaborole溶液 外用
  • 简介:影响抗癫病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先前存在的疾病、遗传易感性以及服用抗癫病药物的不同时期。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是影响抗癫病药物的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抗癫痫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对于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十分严重,而TRAIL作为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能够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TRAIL相关药物 抗肿瘤 临床研究 设计优化
  • 简介:活体成像技术由于其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创伤性小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种药物和病理学研究中,可以直观的观测药物分子、致病微生物、创伤组织恢复的微观过程.本文主要针对活体生物发光和荧光成像技术作为定性及相对定量研究手段应用于纳米药物的研究过程,探讨该技术在纳米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 标签: 活体成像 纳米药物 应用进展
  • 简介:考察了几种中药对鳞柄白鹅膏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鳞柄白鹅膏为极毒真菌,当其干燥子实体水溶液质量浓度〉10mg/mL时,小鼠全部死亡,质量浓度为10mg/mL时,小鼠在9h内全部死亡,选择这一浓度使小鼠中毒,使用所选中药对小鼠进行解毒试验。结果表明:水飞蓟(7.8g/kg)、绿豆(3.9g/kg)及甘草(1.3g/kg)均能延迟小鼠的死亡时间,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灵芝(1.95g/kg)对小鼠的死亡时间有明显的延迟作用,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使用灵芝剂量为首次解毒试验剂量的100倍水煎液(195g/kg)和300倍水煎液(585g/kg),以及按原料剂量为195g/kg提取其中三萜及多糖用于对鹅膏中毒小鼠的解毒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的死亡时间均有延迟,其中195g/kg剂量灵芝组和灵芝三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 标签: 鳞柄白鹅膏 小鼠 灵芝 解毒
  • 简介:目的比较液基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和微量液基法(参考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M38-P方案修改方案)测定临床分离的40株皮肤癣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及絮状表皮癣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和特比萘芬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大部分菌株在7—9d时可读到清晰的结果。Rosco纸片扩散法和微量液基法结果中,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一致性较好,氟康唑较差。结论Rosco纸片扩散法操作简单,可选择用于皮肤癣菌对某些抗真菌药的药敏试验。

  • 标签: 皮肤癣菌 药物敏感 ROSCO纸片扩散法 微量液基稀释法
  • 简介:目的:探究中空硅纳米粒在细胞线粒体内的定位。方法: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及荧光影像分子,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中空硅纳米粒与线粒体分子探针在线粒体内的共定位。通过差速离心法提取线粒体,进一步确认硅纳米粒在线粒体内的聚集。结果:与线粒体分子探针为共定位参照,中孔硅纳米粒在线粒体中分布的皮尔逊系数为0.758±0.033,线粒体提取结果显示,进入细胞的纳米粒有90.01±3.89%分布于线粒体。结论:中空硅纳米粒具有自发聚集于线粒体的能力,可以作为药物靶向递送载体,为线粒体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平台。

  • 标签: 中空硅纳米粒 线粒体靶向 药物递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