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大鼠不同状态脑内递质功率的变化。方法:本研究采用脑涨落图仪。结果:与清醒状态相比,麻醉状态脑内递质的功率显著下降(P〈0.05);大鼠死亡后脑内(死亡当时-死亡后48小时)6种递质的功率都降低到10-5级别(P值均大于0.05),说明死亡后不同时间脑内6种递质的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从清醒状态到麻醉状态再到死亡状态,大脑的抑制程度逐渐加深。

  • 标签: 脑电 神经递质 功率 时间 脑死亡
  • 简介:HBV感染免疫状态不同,临床意义不同;HBV基因型不同,导致病毒致病性、变异、抗病毒等临床疗效及预后不同。HBV感染临床意义的不同,是宿主与病毒共同作用的结果。将HBV感染免疫状态与HBV基因型结合在一起研究,探索广西桂北地区不同免疫状态下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HBV感染免疫状态与基因型的关系,并希期望能针对宿主免疫状态、病毒特性,为每一位HBV感染患者制订最好的治疗方案。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状态 基因型
  • 简介: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试管婴儿患者知觉压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试管婴儿技术(IVF-ET)辅助生育的不孕女性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MBSR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知觉压力量表(CPS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CP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CPSS评分为(43.53±4.89)分、(42.38±4.34)分、(27.53±4.89)分,低于干预前的(57.96±7.30)分、(56.42±5.49)分、(37.96±7.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CPSS评分为(51.13±5.52)分、(50.31±4.48)分、(31.13±5.52)分,低于干预前的(58.83±7.28)分、(56.45±5.51)分、(38.83±7.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SR干预可有效改善试管婴儿患者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知觉压力情况,有利于提高WF-ET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正念减压疗法 试管婴儿 知觉压力 心理状态 影响
  • 简介:【背景】植食性昆虫对产卵场所的选择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寄主植物的发育阶段和被同种其他个体利用程度是影响其产卵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方法】采用野外罩笼的选择性试验,观察了广聚萤叶甲成虫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被取食程度、不同落卵量的豚草植株的产卵选择行为,分析产卵选择频次,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拟合识别期以估计产卵选择偏好性。【结果】开花期豚草被选择产卵的风险(瞬间概率)仅为生长期的16.5%,苗期豚草被选择产卵的风险为生长期的34.1%;成虫对3种被食程度豚草的产卵选择频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n=20,P〈0.01),在3级被食程度豚草上产卵次数最多(12次),而在5级被食豚草上产卵次数最少(2次),表明成虫明显偏好将卵产于已被中等程度取食的植株上;成虫对不同落卵量植株(0、4、8个.株-1)未表现出显著的产卵偏好,对不同密度(高、低)斑块的豚草的产卵选择亦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豚草生育期和被取食程度影响广聚萤叶甲雌虫的产卵选择,而植株上的落卵量和豚草密度对产卵选择没有影响。

  • 标签: 产卵选择 取食为害 植物密度 落卵量 寄主专一性
  • 简介: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和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烷化剂化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39例脑胶质瘤和6例正常脑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蛋白表达。结果:脑胶质瘤患者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6.2%、10.3%和20.5%,3种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模式与其对应蛋白表达模式相似,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显示39例脑胶质瘤患者中,MGMT基因甲基化的患者生存期显著高于MGMT基因未甲基化患者(P〈0.05,Log-rank检验)。结论:MGMT及错配修复基因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检测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和预测烷化剂化疗耐药性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胶质瘤 启动子CPG岛甲基化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 错配修复基因
  • 简介:目的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48只健康恒河猴在非麻醉状态下及30只健康恒河猴在麻醉状态下的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两种状态下恒河猴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值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自动清洗旋转型粘度计测定及分析麻醉和非麻醉状态下健康恒河猴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值.结果血液生化值:麻醉组比非麻醉组明显低(P<0.01)的项目有GGT、AST、CREAT、TBIL、DBIL、P3+、TF;较明显低(P<0.05)的项目有ALT、ALP、LDH、HBDH;明显高(P<0.01)的项目有UA、Ca2+、CK-MB、ALB,较明显高(P<0.05)的项目有TPROT.血常规值:麻醉组比非麻醉组明显低(P<0.01)的项目有RBC、Hct、MCV、MPV、RDW、NEUTRO,明显高(P<0.01)的项目有MCH、MCHC、PLT、LYM、MEDIAN.血液流变值:麻醉组比非麻醉组明显低(P<0.01)的项目有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还原低切,血沉K值,聚集指数;明显高(P<0.01)的项目有变形指数,电泳指数.结论本文测定并比较了人工饲养条件下健康恒河猴在麻醉和非麻醉状态下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值,讨论分析了两组数值之间的差异和原因,了解应激反应和麻醉剂对动物生理方面的影响.

  • 标签: 血液生化值 麻醉 恒河猴 血液流变 血液常规 全血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免疫状态的小鼠对禽流感病毒的易感性,并探讨可能的原因。方法四种免疫状态的小鼠,无菌BALB/c小鼠,SPF级BALB/c小鼠,SCID小鼠和nude小鼠,以10TCID50的禽流感病毒50μL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存活率,各组织脏器的病毒分布,肺组织的细胞因子变化和肺组织病理病变。结果四种小鼠均能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无菌小鼠对禽流感病毒H5N1的易感性最低,存活率最高。并且病毒在无菌鼠体内病毒的复制水平最低,细胞因子TNF-α,IL-12,MIP2,GATA3,IFN-a/β在感染后表达水平最低,其中第7天最低。结论无菌小鼠能感染禽流感病毒,但是相比较SPF级BALB/c小鼠,SCID小鼠和nude小鼠,其易感性最低,可能与病毒在组织内的低复制和细胞因子的低表达均有关。

  • 标签: 禽流感病毒H5N1 易感性 病毒复制 细胞因子 小鼠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