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对生物组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选取次声波、超声波和毫米为代表,概述对生物组织的作用和相应的机理。提出从的能量角度出发,结合构成生物组织的物质本身特性,研究和开发对生物组织更多的有利作用。

  • 标签: 次声波 超声波 毫米波 生物组织
  • 简介:目的:对客观记录的脑电图数据进行仅功率谱分布特性的研究,为正确划分正常人α的主要分布范围提供基础实验依据和理论根据,并为以此为依据而进行的其他研究做基础分析。方法:对α显著出现的后头部及枕部电极得到的脑电图数据进行相关运算、功率转换和曲线拟合,得出脑电图数据功率和频率之间的维关系图以及α不同相关系数下的拟合图形,通过这些研究得出α的主要分布范围。结果:相关系数在(1,0.45]内时仅显著出现,在(0.1,0.45]内时不能确定是否出现,而小于0.1时判定为不出现。结论:自相关系数越高,α出现就越显著并且分布集中,随着自相关系数的降低直至为零,α的出现也越见减少并且松散。逐渐至不出现的状态。

  • 标签: 脑电图 Α波 自相关系数 最小二乘法
  • 简介: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起搏患者起搏QRS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植入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器患者(111例),起搏器平均植入时间(4.52±3.65)年,通过常规体表心电图测得完全起搏时QRS时限分为四组:A组为QRS≤120ms(21例);B组为120ms〈QRS≤150ms(30例);C组为150ms〈QRS≤180ms(34例);D组QRS为〉180ms(26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获取左房内径(LA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LVEF,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分析起搏QRS时限与以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D组患者LAD、LVEDD、LVESD、IVST及IVPWT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大,同时LVEF显著下降,NT-proBNP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随起搏QRS时限的不断增宽,不同组别的LVEF是依次降低(中位值分别为66.5%、60.3%、52.7%和45.8%),而血清NT-proBNP水平是依次增大(中位值分别为143.7pg/ml、261.8pg/ml、599.4pg/m和971.2pg/ml)。直线相关性分析示起搏QRS时限与LAD(r=0.141,P〈0.05)、LVEDd(r=0.678,P〈0.05)、LVEDs(r=0.439,P〈0.05)、IVST(r=0.165,P〈0.05)及LVPWT(r=0.189,P〈0.05)有显著线性关系,呈正相关。起搏QRS时限与LVEF负相关(r=-0.684,P〈0.05),起搏QRS时限与NT-proBNP的对数正相关(r=0.368,P=0.029)。结论:对于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患者,起搏QRS时限是一个可初步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指标,其起搏QRS时限延长可能会恶化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可结合NT-proBNP进行动态观察,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功能恶化和心衰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起搏QRS波时限 右室间隔部 心功能 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
  • 简介:目的评估持续高频正弦波及方波频闪光对豚鼠眼球正视化及眼球发育的影响。方法30只2周龄豚鼠分为20Hz方波、20Hz正弦频闪组及无频闪对照组共3组(n=10),光照强度统一为500lx,每2周测量豚鼠眼球屈光度、眼轴长度及曲率半径,第8周时对三组豚鼠行电生理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取出眼球后行病理评估组织学改变。结果3组豚鼠眼球屈光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第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20Hz正弦频闪组及20Hz方波屈光度出现(-0.75±0.79)D及(-1.50±0.91)D近视性改变(P〈0.05),曲率半径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F-ERG潜伏期20Hz正弦波及20Hz方波频闪组a延长了3.8s及7.9s,病理三组间组织学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持续暴露于高频方波及正弦频闪光一定程度上影响眼正视化。

  • 标签: 频闪 频率 豚鼠 近视 屈光
  • 简介:在对黑龙江省东部和南部地区木腐菌调查中,发现两种多孔菌:红斑氏菌(PostialateritiaRenvall)和烟曲色干酪菌(TyromycesfumidicepsG.F.Atk),均为中国新记录种.前者发现于宁安市地下森林公园内的松树倒木上,后者采集自虎林市七虎林林场内的阔叶树上.根据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并对相似种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黑龙江省 多孔菌 分类
  • 简介:报道了核菌纲(Pyrenomycetes)炭角菌目(Xylariales)炭角菌科(Xylariaceae)炭墩菌属(Kretzschmaria)3个种:焦里炭墩菌K.deusta,亮色炭墩菌K.lucidula和垫状炭墩菌K.pavimentosa。其中前两种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根据国内采集的材料对其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了描述及图示。

  • 标签: 炭角菌科 形态学 分类
  • 简介:代生物燃料指的是以麦秆、稻草和木屑等农林废弃物或藻类、纸浆废液为主要原料,使用纤维素酶或其他发酵手段将其转化为生物乙醇或生物柴油的模式。第代生物燃料与第一代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其不再以粮食作物为原料,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食品供应的威胁。第代生物燃料不仅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也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实现全球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或是正在执行相关计划,大力发展第代生物燃料。全球知名增长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

  • 标签: 前景分析 燃料前景 生物燃料
  • 简介:为充分利用营养没有得到充分吸收的栽培过食用菌的废弃菌糠、明确在牡丹江地区再利用食用菌菌糠生产黑木耳的适宜比例,以灵芝和鲍鱼菇的废弃菌糠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配方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木耳培养料中灵芝菌糠体积分数为30%时栽培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参入鲍鱼菇菌糠的各种培养料配方(P〈0.01)。因此,可以利用灵芝菌糠废料作为替代料栽培黑木耳使用。

  • 标签: 菌糠 黑木耳 灵芝 鲍鱼菇 栽培
  • 简介: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和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的132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共报道中国球盖菇属[Stropharia(Fr.)Qu61et]真菌14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包括1个拟定新种,即黄囊球盖菇[StrophariachrysocystidiaMengT.X.etTolgor];1个新变种,即蚯蚓铜绿球盖菇[Strophariaaeruginosa(Fr.)Quéletvar.earthwormiaMengT.X.etTolgor];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偏孢孔球盖菇[StrophariadorsiporaEsteve-Ray.&Barrasa]和盐碱球盖菇[StrophariahalophilaPacioni];四川省新记录种1个,即亮白球盖菇[Strophariaalbonitens(Fr.)Quélet];吉林省新记录变型1个,即浅黄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f.luteaHongo];云南和西藏新记录变型1个,即黄褐球盖菇[Strophariaaeruginasa(Fr.)Quéletf.bruneolaHongo]。对已知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显微线条图绘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对每个种的担孢子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标签: 球盖菇属 形态学分类 地理分布 担孢子
  • 简介:美国德州拉斯市贝勒大学医学中心的RobertPerrillo及其同事在AmJGastroenterol上报告,在肝炎B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中,经60周聚乙醇干扰素α-2a治疗后可产生较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其应答率比通常使用的48周标准治疗方案高。

  • 标签: 治疗方案 聚乙二醇 干扰素Α 乙肝 Robert E抗原
  • 简介:报道了产自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2种多孔菌:塔斯马尼亚小集毛孔菌Coltriciellatasmanica和凹形栓孔菌Trometesectypus,2种多孔菌均为中国新记录种,根据所采集的材料对这2种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 标签: 浙江省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多孔菌 分类
  • 简介:目的研究氢卟吩e6(Ce6)在移植瘤小鼠体内吸收、分布及代谢的动态变化,以期为声动力疗法处理不同部位肿瘤的时间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艾氏移植瘤小鼠尾静脉注射Ce6后,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测定Ce6在小鼠不同组织的富集分布变化规律。结果小鼠尾静脉给药后,Ce6迅速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在2h内,各组织药物浓度均达到峰值,其中以肝含量最高。随后各组织中药物浓度均开始下降,以肝中清除速度最快。肿瘤组织中的Ce6含量在注射后不断上升,2h时达到最高,随后开始下降,2~10h代谢比较缓慢,24h时浓度降至最低,但仍高于其他组织。结论Ce6在艾氏移植瘤中具有肿瘤组织选择性好、潴留时间长并可迅速从体内排出等优点,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时提出了不同组织类型不同部位的肿瘤应根据各自适当的时间点进行处理。

  • 标签: 二氢卟吩e6 艾氏移植瘤 荧光分光光度法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巯基乙醇(2-ME)对大鼠骨肉瘤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方法:将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分装成六瓶,每瓶100ml,一瓶不加2-ME作为对照组Ⅰ,其余五瓶分别加入不同剂量2-ME作为实验组,再设一个含10%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一瓶作对照组Ⅱ,分别在96孔板中培养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24h、48h和72h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对照组Ⅰ生长缓慢,对照组Ⅱ生长状态良好,分裂增殖相较多。实验组随着2-ME浓度的增加,细胞生长的速度逐渐增快。其中0.3μl组生长速度适中,细胞生长状态与对照组Ⅱ相似。结论:巯基乙醇有明显诱导大鼠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 标签: 二巯基乙醇 骨肉瘤细胞 细胞增殖 诱导作用
  • 简介:采用MTT法研究了从黄盖鹅膏(AmanitasubjunquilleaS.Imai)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的羟鬼笔毒肽对胃癌细胞(SGC)和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并对H22荷瘤小鼠进行了体内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羟鬼笔毒肽对SGC和SMMC-7721体外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但对H22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剂量为0.3mg/kg时,抑瘤率可达65.15%。

  • 标签: 黄盖鹅膏 二羟鬼笔毒肽 MTT法 H22荷瘤鼠
  • 简介:目的研究17p雌醇(E2)暴露对雄性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诱导作用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以E2诱导的剑尾鱼雄性个体的整体匀浆液为材料,采用SephaerylS-300凝胶过滤层析柱和Q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从剑尾鱼体内提纯Vtg。结果确定了被纯化的剑尾鱼Vtg在4%-7.5%NativePAGE电泳中相对分子质量为540×l0^3.4%-7.5%NativePAGE电泳后的凝胶分别利用苏丹黑B进行脂蛋白染色、高碘酸.Schiff试剂进行糖蛋白染色和甲基绿进行磷蛋白染色,表明剑尾鱼Vtg是一种富含糖、脂、磷的蛋白。结论表明雄性剑尾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变化可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

  • 标签: 剑尾鱼 卵黄蛋白原 提纯 环境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