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正>如我在第一章所述,本书将公元70年视为拉时代的开始;该时代的结束则在公元六世纪。研究古代世界历史的专家一般把那些世纪称为晚期古典时代,承续古典时代。在此期间罗马帝国兴盛之后又衰落,基督教取代异教成为国教。古代世界的社会制度及模式逐渐被带有中世纪特点的社会制度及模式所取代。对于研究犹太宗教的历史学家来说,这些世纪也说明着一个世界的结束及另一世界的兴起。从

  • 标签: 拉比 古典时代 第二圣殿 塔木德 古代世界 法利赛人
  • 简介:康德的第一类即实体性类比的论证值得研究。它的主要目标是论证实体在现象的变化中持存。对此,康德给出了三个论证。第一版论证从主观领会入手,强调持存物是时间本身的经验性表象的基底,但由于其存在跳跃和缺漏,最终不令人满意。第二版论证转换角度,强调持存物是时间本身的基底,论证简洁明了,弥补了上述不足。为了说明实体为何不生不灭,康德还补充了一个论证,它一方面捍卫了第一类的论证目标,另一方面为第二类比做好了铺垫。总的来说,康德的第一类的论证是可以令人接受的。

  • 标签: 康德 第一类比 实体性 第一版论证 第二版论证
  • 简介:邻避设施整体公共效用与局部负外部性影响的二元冲突是邻冲突治理必须考量的核心问题,邻避设施公共效用的必要性强弱、设施局部负外部性影响的破坏性程度以及设施设址的环境正义伦理,应是决定邻避设施设址决策的关键变量,由此可以建立邻避设施设址决策净值的简约分析框架。环境哲学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基本逻辑要求应从严判断邻避设施负外部性影响的破坏性程度,变受害者负外部性影响举证责任为受控者否定性结论举证责任。虽然邻冲突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无法确保邻避设施得以成功建设或运营,但政府引导的公民参与将公民排除在邻避设施设址政策过程之外更为必要和理性。即便面临诸多质疑,补偿回馈机制对治理邻冲突具有实践必要性和伦理正当性,有助于提高邻避设施设址接受度,能促进邻冲突治理。

  • 标签: 邻比冲突 公共效用 负外部性 公民参与 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