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嫉妒是生活当中最普遍的现象,可以说,它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我们常常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某个活动当中,在某个场合当中,感受到嫉妒的目光。可是,没有人知道嫉妒是需要有一种资格的。

  • 标签: 嫉妒 资格 日常生活
  • 简介:本文所要讨论的选举问题,是民主政治核心内涵中的首要问题,也是民主政治一个主要的实现形式,具有积极的现实启发意义。本文围绕选举的要义、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完善等问题,将阐发一些分析、思考与建议。

  • 标签: 民主政治 选举改革 个案 当代 中国
  • 简介: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57分,天主教罗马教皇若望保禄二世(又译作约翰·保罗二世)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有读者来信询问新教宗如何产生,本刊特请教会专家作如下解答。

  • 标签: 天主教 新教 程序 选举 2005年 读者来信
  • 简介:近年来,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对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一些人呼吁应赋予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以便宗教活动场所对内规范管理、对外理顺关系。赋予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需要在充分认识存在困难的基础上,适度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做法,充分考虑我国宗教活动场所的实际情况,

  • 标签: 宗教活动场所 法人资格 专家学者
  • 简介:<正>广东伦理学会于1991年11月2日至3日在广州举行主题为“职业道德与廉政建设”的年会。到会的会员有伦理学的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也有一些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副会长除焕洲同志代表理事会作工作总结,回顾伦理学会成立以来的各项工作。会议经过酝酿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由李权时任会长,章海山、徐焕洲、陈思迪任副会长,李明华任秘书长,吴灿新、郑维铭任副秘书长。

  • 标签: 伦理学 换届选举 行年 广东 副会长 理事会
  • 简介:西欧国家投票权扩大的历史背景是民族国家的构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前者产生了国家认同危机,后者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在民族国家构建中通过战争等方式并入的新的群体,以及在社会结构变化中成长起来的新兴阶级,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打着民主的口号要求本来属于贵族特权的投票权平等化,从而在民族国家内部形成了对抗和紧张关系。而国家所采取的积极性回应——逐步开放投票权,则缓和了民族国家的这种对抗和紧张关系。西欧国家投票权开放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三种:以英国为代表的渐进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激进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竞争模式。尽管存在着道路上的差别,但它们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即都实现了投票权的平等化。投票权的平等化除了暂时缓和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既得利益阶级与利益边缘阶级之间的冲突之外,还有着更加长远的积极意义,它以民主的名义把社会不同阶层、团体和族群整合到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政治行动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家认同——民主国家认同。

  • 标签: 选举 投票权 民族国家构建 国家认同
  • 简介:这个关于中国北方某村庄竞争性选举的研究指出了两类矛盾:一类是村民与村干部的矛盾,另一类是村庄精英与寻求权力者的矛盾。村民与老村官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后者的腐败与管理不善,导致了集体财产被严重侵蚀和再分配的不公。而村民与新村官的矛盾则在于:后者无法解决老村官遗留下来的问题。这对矛盾不仅引发了民怨,同时也燃起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精英分子之间的矛盾集中在对政治职务的竞争,由此导致了选举中以及之后政治派别和派系的形成,这已成为乡村政治一个显著的特征。对该村治理问题的调查表明:自由选举导致政治权力激进的再分配,因满足不了村民对集体财产重新公平分配的深层愿望,而无法令村民满意。

  • 标签: 中国 农村 政治 选举 民主化
  • 简介:摩共在2001年和2005年议会选举中,均以较大优势保住了议会第一大党地位,两次获得执政权,成为欧洲第一个以和平方式获取政权的共产党。但是在2009年的议会选举中,摩共丧失执政权,摩国内政治危机至今仍在持续。

  • 标签: 2009年 议会选举 共产党 原因分析 摩尔多瓦 失利
  • 简介:政府公共性意义上的公民,分享着两项公共权利,承担着两项公共义务。他们不仅能够感知和理解公共权利和公共义务,而且具有把它们化为现实的公共感能力。用公共感能力确定公民的资格,为公民的概念提供了规范的标准,从而与国籍描述的公民资格区分开来,把公民定义为与市民不同的公共角色。公民作为公共的角色,应该积极地从正反两面培养自己的公共感能力,不断创造自己作为公民的价值。

  • 标签: 公民资格 政府公共性 公共感能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