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世人常怨当今国人不出哲学家,但殊不知,不是世上真无哲人,而是缺乏报道哲人之媒介。媒体的眼光总是聚焦于演员明星、有权有钱的所谓成功人士,而真正的哲人常常唯有学识与思想,在普遍地以"娱乐至死"的手段来赢利的媒体界谁还能对一个真正学者的学识和思想感兴趣呢?!不过,不久前与我们永别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梁存(笔名:梁志学)先生,微信和报纸对他的不幸离世,却出人意料地做了大幅的报道和追悼。

  • 标签: 志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治学 人生 怀念 自由
  • 简介:万松行《请益录》是其继《从容录》后模仿圆悟克勤《击节录》而成的另一部文字禅著述,成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九月。广征博引,述多作少;不限宗门,兼收并蓄;解释细微,开示绵密,是其显著的几个特色。该书对宗门后世的影响颇大,几与圆悟克勤《碧;占录》相提并论。

  • 标签: 万松行秀 请益录 禅宗
  • 简介:州录校注》(作者徐琳,中华书局年)《州录》,又名《州从谂禅师语录》、《真际大师语录》,三卷,唐代州从谂禅师述,门人文远记。本书主要收录其上堂、示众、问答、对机、勘辨、偈颂等法语,包括正文521则,补遗83则,另编有四个附录,包括州禅师相关资料、州禅师法嗣资料、州公案等,可谓对州禅师语录及相关文献的一次全面梳理。本书以明版《嘉兴藏》(又称《径山藏》)本《州和尚语录》为底本,以宋咸淳三年觉心重刻本、《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嘉兴藏》等诸种《古

  • 标签: 赵州禅师 嘉兴藏
  • 简介:朴老涅檠,我心实悲。我曾在什么地方看过一幅壁画,画的是如来佛涅檠时的情景。如来佛右胁在下侧卧在那里。身旁围了一大群弟子,大多数是痛哭流涕,悲哀难抑。独有一位弟子站在那里,凝然无动于衷。他大概是已经参透了人生奥秘,领悟了无常是生命的正道。他也许正是这一幅壁画的核心人物,他是众僧的榜样,他是众生的楷模。我个人一个凡夫俗子,远远没有参透人生的奥秘,我宁愿归属痛哭的众僧之列。

  • 标签: 奥秘 榜样 领悟 情景 楷模 核心
  • 简介:一、庭前柏子待何人?来参真际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以上一诗,为净慧法师住持赵县柏林寺的感怀之作。柏林寺在唐代名观音院,从谂禅师长期行脚参学后。于八十岁左右定居于此,任方丈四十年,人称“州古佛”,寂后赠“真际大师”。州对前来求道者,不管是曾到还是新来,皆请人“吃茶去”。“州茶”,“云门饼”、“德州棒”、“临济喝”,自唐宋起就风靡丛林,几成为中国禅宗的象征。净慧法师1988年以《法音》主编

  • 标签: 真际大师 赵州茶 净慧 中国禅宗 从谂 临济
  • 简介:引子:夜幕降临,我洗完澡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登录MSN。视频中如约出现网友“蓝影”,她背对着我,慢悠悠轻柔地脱衣,很快一片光华潋滟。洁白的肌肤,凹凸的弧线延至臀部,足够挑逗人的神经了,口干舌燥,真迫切需要解渴,我连忙低头喝点水,再继续欣赏她那动态美。

  • 标签: MSN 动态美 登录 电脑 视频
  • 简介:继光阿訇,原籍河南禹县山货乡山货村人。16岁开始学习阿文,20岁荣任阿訇。1952年聘请到洛宁县长水方任阿訇。30多年来他和洛宁回、汉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人民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1955年

  • 标签: 赵继光 洛宁县 水方 人民群众 慢性胃炎 统战事业
  • 简介:赵朴初对州禅师非常佩服,尤其喜欢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对之屡致赞叹,时常形诸吟咏之中。作为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领袖人物,赵朴初巡游各地,时常会想起这里曾经是州禅师的云游之地。州禅师非常善于从运水搬材等日常生活中指示参学者体悟“平常心”,这种禅风就充分体现在“吃茶去”这则公案之中,赵朴初对此深有体会,因而也很擅长在寻常茶饭、人际交往与著作题词等琐事中参悟州禅法的宗旨。赵朴初作为享誉海内外的佛教领袖,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便以此为契机,大力向社会各界推广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希望藉此给人们带来些许佛法的清凉。赵朴初所撰写的这些关于“吃茶去”的诗词,无论是在唤醒历史记忆上,还是在推广宣传禅学上,都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 标签: 赵朴初 赵州禅师 吃茶去
  • 简介:2000年5月21日,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与世长辞了。但是他的功德象佛光一样普照中华大地。

  • 标签: 赵朴初 中国 开封市 佛教事业 工作业绩
  • 简介:请赵朴初老为我题字,还真能得到,主是我当初怎么也没有想到的。然而,由于朴老的谦和和对后辈的激励关怀,竟然使我如愿以偿,至今想来还令我感动不己。事情得从我为长江古开福寺创作100平米大型壁画《五百罗汉图》说起。

  • 标签: 赵朴初 《五百罗汉图》 人格精神 书法艺术
  • 简介:杲观在代县城东南23公里处的交口乡天台山,故又名天台寺.以其是春秋末期代王丞相杲引护代王姬妾和女儿到此隐居,过着躬耕穴居,潜心修道,教民稼穑,改革农具,推广农业技术的生活.后人感其忠义勤劳,为民服务,遂在此造寺建观,故名杲观.

  • 标签: 赵杲观 佛教文化 老祖洞 建筑艺术
  • 简介:我悄悄叫他海和尚。其实他的法名里没有这个“海”字,可不知为什么,我总直觉他和海有些关联。海和尚比我小十岁。初识是在一次国学课上,他和很多人来听课,课间休息时,他走过来问我,是兰若吗?我说是。他说读过我的文字,很喜欢。

  • 标签: 课间休息 “海” 和尚
  • 简介:读过《唐大和上东征传》(简称《东征传》)等鉴真传记的人都知道,日本国使者、学问僧荣睿是促成鉴真东渡的大功臣。唯其如此,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中日两国纪念鉴真灭度1200周年的时候,朴老特别提议在荣睿迁化的古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修建荣睿纪念碑。纪念这位为迎请鉴真东渡不惜身命,历尽艰险,为法舍身的先德。

  • 标签: 赵朴初 佛教 《荣睿大师赞》 宗教思想 宗教事业
  • 简介:明万历十年用贤本《管韩合刻》本《管子》,是在南宋浙刻本和明刻刘绩本《管子补注》基础上形成的新版本。此本补充浙本、刘本没有的文句,修订讹误之字,将刘绩本注释的精华部分刊印于上栏,并将用贤本人补充的注释亦刊印于上栏,印刷精美。此本用字比较正规,影响很大,明清众多版本以此为母本,清代研究《管子》的学者亦多以此本为底本。

  • 标签: 南宋浙江刻本 刘绩《管子补注》本 赵用贤《管韩合刻》本 《管子》
  • 简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隐士是一个令人心牛遐想的名词。他们舍弃灯红酒绿、锦衣玉食的繁华生活,选择同清风响水、皓月星辉为伴,藉此追寻生命的本味。而眼下,隐士似乎又成为了一种令人称道的生活方式,在朋友圈、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体中.诸如“中国最后一位‘隐士’”.“70后女隐士终南山潜心修行”“弃百万年薪隐修终南山”之类的新闻,背后都包含着数万次的点击和几十页的评论。

  • 标签: 本真 明月 赵文 生活方式 传统文化 终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