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洛克首次将财产确定为一项基本人权,并通过自然法和自然理性来论证其合法性。这一论证模式意味着,财产是一种天赋权利,它的合法性是不言自明的。与洛克不同,黑格尔从理性哲学的原则出发,将财产看作是自由意志的一种定在形式,因而,财产既是必要的又是合理的。而且,因为财产只是最初的一种定在形式,所以它必定在更高的定在中被扬弃掉。关于财产的这一理解,既肯定了财产的合法性,又强调了这一合法性的限度。

  • 标签: 黑格尔 自由 财产权
  • 简介:罗尔斯的“正义论”区别了公法意义上的财产和私法意义上的财产。前者属于基本自由,系第一个正义原则调节的范畴;后者则归属第二个正义原则调节。与洛克的财产理论不同,罗尔斯将私法上的财产与政治自由相分离,否定了其自然权利性质,使其回归分配制度建构的本来面目。罗尔斯的财产理论不仅为“所有权社会化”提供了哲学基础,而且为私法提示了一种全新的财产伦理观。

  • 标签: 财产权 罗尔斯 正义论 自由主义
  • 简介:所谓宗教财产,依据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的界定,是指由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依法使用的土地,依法所有或者管理、使用的房屋、构筑物、各类设施、用品、工艺品、文物、宗教收入、各类捐赠以及从事经营服务活动的合法收益和其他合法拥有的财产

  • 标签: 宗教财产 法律保护 宗教活动场所 合法收益 法律法规 宗教团体
  • 简介:公元7世纪初,先知穆罕默德经过23年的努力,终于使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成功传播。伊斯兰教对于阿拉伯民族来说,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意义:首先,从信仰上成功实现了从多神崇拜向独一信仰的转变;其次,以阿拉伯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古兰经》的语言,迅速上升为统一的阿拉伯民族语言;再次,各自分散的部落社会首次被伊斯兰教联合起来,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迅速凝聚为统一的阿拉伯民族并进而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最后,以《古兰经》、

  • 标签: 伊斯兰教 妇女权益 穆斯林 《古兰经》 民族语言 穆罕默德
  • 简介: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根本制度安排和人们的一种基本权利,产权是社会道德的基础.一定的利益差别和产权界定,是道德产生的前提;社会产权制度的性质和变迁,规定着社会道德体系的特质和演变;社会产权安排的结构和状况,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道德行为选择和社会道德风尚.健全的产权安排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选择,安定人们的生活心态,创造积极的道德环境和条件,从而优化人们的道德行为选择,促进良好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

  • 标签: 产权安排 社会道德 道德行为 道德秩序
  • 简介:改制分流对于盘活国有资产,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于非上市(存续企业)部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自主生存、自我发展;对于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

  • 标签: 改制分流 存续企业 盘活 推进 人工成本 国有资产
  • 简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行政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行政行为的必要条件.本文试图对财产申报制度的社会政治基础进行分析,说明在我国行政现代化过程中建立财产申报制度的必要性,进而阐述在我国建立财产申报制度的现实性缺陷,最后提出建立适应行政现代化的财产申报制度的途径.

  • 标签: 公务员 财产申报制度 现实性监督 社会信用机制 监督机制 执行机制
  • 简介:根据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归纳出信息产权民事法律保护的三个理想型规范形态:第一是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的产权保护模式,其规范形态是底层数据安全与隐私权为主的事后救济。第二是互联网平台信息产权交易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主的事前授权规范。第三是互联网+信息产权交易价值共享法律保护,形成共享激励模式,以反垄断法为主的事中规制规范。数字经济不同于市场经济的市场分配方式,需要以信息产品定价机制来分配信息产权,形成公法嵌入私法的法律规范模式。

  • 标签: 信息产权 规范形态 人格要素 理想型
  • 简介:这个关于中国北方某村庄竞争性选举的研究指出了两类矛盾:一类是村民与村干部的矛盾,另一类是村庄精英与寻求权力者的矛盾。村民与老村官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后者的腐败与管理不善,导致了集体财产被严重侵蚀和再分配的不公。而村民与新村官的矛盾则在于:后者无法解决老村官遗留下来的问题。这对矛盾不仅引发了民怨,同时也燃起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精英分子之间的矛盾集中在对政治职务的竞争,由此导致了选举中以及之后政治派别和派系的形成,这已成为乡村政治一个显著的特征。对该村治理问题的调查表明:自由选举导致政治权力激进的再分配,因满足不了村民对集体财产重新公平分配的深层愿望,而无法令村民满意。

  • 标签: 中国 农村 政治 选举 民主化
  • 简介:<正>一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正在进行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之一,不仅要通过企业改革来完成制度创新,而且必须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转换。为了完成我国国民经

  • 标签: 国有小型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 产权改革 劳动关系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利益
  • 简介:高校实习生已成为各行业开展工作的新生力量,但又面临各种现实或潜在的权益侵害。对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益进行有效保护在我国缺乏系统性的制度支持,这源于对高校实习生的“劳动者身份”的困惑。针对高校学生实习活动的具体内容,高校实习生可分类为“劳动者”和“准劳动者”,可实现其劳动权益保护的二元法律构造。前者的劳动权益纳入劳动法保护范畴,后者则借助地方政府政策性文件规章、高校实习协调平台的综合建构,通过具体完善的实习协议保护其劳动权益

  • 标签: 高校实习生 劳动权益保护 劳动者身份 劳动法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劳动力作为要素之一开始参与价值分配,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在资本面前,劳动常常处于弱势地位,开展关于劳动产权的研究,结合西方劳动产权思想的最新实践,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产权思想,并用其指导中国实践,有利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标签: 劳动产权 产权思想 马克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当代
  • 简介: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为以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作为主体的弱者争取自身权益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弱者权益是由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和生态权益等构成的有机整体。生态权益作为人权的重要内容,是直接影响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重要权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近代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也是激化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引起弱者生态权益缺失的总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维护弱者生态权益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涉及制度变革、技术创新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诸多方面的重大课题。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生态文明 弱者权益 生态权益
  • 简介:在劳动关系失衡的大背景下,中国工会作为法定的职工权益代表者和维护者,面临着国家制度约束和职工权益自救的双重挑战。对职工权益的救济作为纠正失衡劳动关系的一种方式,中国工会可以利用制度救济的资源优势,在国家劳动关系制度规范内,尊重、引导、干预职工的权益自救行为,并以共建、共享、共担为导向,实现劳资关系和谐共赢。本文以劳资博弈的基本范式为切入点,并以工会协调盐田国际罢工事件作为观察的实证案例,在对职工权益自救的基本特征、基本条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以双重受托责任为基础的工会维权策略框架进行探讨。

  • 标签: 劳资博弈 职工权益自救 工会维权策略
  • 简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反映出国家层面对乡村治理的愿景。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深化,出现了“乌坎事件”等一系列乡村治理失效案例,其主要原因和表现是治理主体有效性不足,而乡村治理主体失效的根源在于农村产权主体权利结构不当或失效。作者运用农地产权制度与乡村治理辩证关系的分析框架,分析乡村治理主体选择及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方向,提出理应在国家权力、集体产权、农民权利以及其他主体权利关系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特别是强化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依托有效的产权制度建立起利益均衡机制,从而实现乡村治理主体的有效性选择。

  • 标签: 乡村治理 农村产权制度 主体有效性 乌坎事件 成都实验
  • 简介:为了进一步准确、及时了解我省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语言的使用及权益保障状况,推进新时期我省民族语文工作,为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从2003年4月上旬至10月下旬,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办公室分成四个调查组,会同有关州、地、县的同志一道,

  • 标签: 贵州 少数民族语言 管理机制 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