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学习江泽民同志《残疾事业是崇高的事业》一文中对残疾事业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残疾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从而在实践上进一步高度重视残疾事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江泽民 残疾人 事业 社会主义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残疾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与结构式访谈法对浙江省安吉县残疾康复指导中心60名残疾进行调查。结论:(1)主观幸福感存在年龄差异,且年龄越大,主观幸福感得分越高;(2)先天致残比后天致残的残疾主观幸福感得分更高,且在后天致残残疾中,残疾致残时间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相关;(3)已婚残疾与未婚残疾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差异;(4)不同残疾类型残疾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

  • 标签: 残疾人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 简介:2015年8月25日上午,“共享阳光下的温暖”中国基督教两会助残项目捐赠仪式在中国残疾福利基金会举行。中国基督教两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会长高峰牧师代表基督教全国两会向中国残疾福利基金会捐赠100万元。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陈宗荣、国家宗教事务局二司司长郭伟以及中国残疾福利基金会理事长王乃坤等出席了捐赠仪式。

  • 标签: 残疾人福利 捐赠仪式 基金会 基督教 中国 两会
  • 简介: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00名残疾,考察了自尊在残疾领悟社会支持与其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沟通的调节。结果发现:(1)自尊在残疾领悟社会支持与其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2)自尊的中介作用受沟通的调节,沟通调节了领悟社会支持——自尊——生活满意度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因此,残疾领悟社会支持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研究对提高残疾生活满意度并指导相关理论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残疾人 领悟社会支持 生活满意度 自尊 沟通
  • 简介: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IAT范式,通过两项实验探讨了健全人对残疾行为的内隐认知评价及其可塑性问题。其中,实验1基于对残疾和健全人图片以及表征残疾行为特质结构的分析及其标定词筛选,考察了对残疾行为特征的内隐认知评价特性。实验2以镶嵌残疾图片的正性行为描述性信息为文本阅读材料,采用概念启动范式,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行为的内隐认知评价特性的可塑性。结果发现:(1)被试对残疾持显著的内隐负性认知评价(实验1);(2)阅读残疾正性行为描述性材料可显著减弱该认知评价(实验2)。因此,创造条件鼓励残疾尽力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引导和塑造其身残志不残的品质,有助于改善健全人对该类人群的内隐认知偏见。

  • 标签: 健全人 残疾人 内隐认知评价 IAT范式 间接接触
  • 简介:<正>作为物质赡养,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它往往只要求生活上过得去就行了,而精神生活所具有的特点,则是多样性、丰富性,并且因不同的人的性格特点、修养气质、业余喜好等而各有殊异。这也使赡养人适应的难度大大增加。所以,一旦精神生活需求上升为主要矛盾,就会很快成为社会问题。

  • 标签: 精神赡养 老年人 义务性规范 精神生活 殊异 性格特点
  • 简介:有调查表明: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单身的达到35%,其中愿意再婚的达到37.6%,而能够成功再婚的只有6.9%。单身老人再婚并非易事。于是“老年非婚同居”便悄然流行起来。

  • 标签: 非婚同居 老年人 调查表 再婚 单身 老人
  • 简介:老年焦虑量表(GAI)进行中文修订,并对北京市1292名老年进行测量,考察中文版GAI的使用情况,同时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焦虑水平基本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中文版GAI维持了英文版的单维结构;(2)7.4%的老年有弥患焦虑症的风险,女性焦虑得分高于男性,低龄老年的焦虑水平高于高龄老年,仅与配偶同住的老年焦虑水平显著低于与子女同住及独居老人;(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水平、生活自理能力及朋友交往可进入方程.

  • 标签: 老年心理学 老年焦虑量表 LOGISTIC回归分析 社会交往
  • 简介:认知老化研究表明,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功能呈衰退趋势。但认知年老化过程的个体差异很大,有较大的变异性和可塑性。多媒体为学习者提供了新的具有重要潜在优势的学习环境,其在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越来越多老年学习者也面临着运用多媒体学习。文章试从认知老化研究出发,以认知负荷理论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指导,探讨适合老年认知特征的多媒体学习策略。

  • 标签: 认知老化 认知负荷理论 多媒体学习 认知理论 多媒体学习设计
  • 简介: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速度快速发展。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近十年老年心理健康研究情况,分析当代中国老年人心理存在的特点,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期望能给后续研究带来有益的启示。

  • 标签: 老年心理健康 老龄化
  • 简介:本研究运用《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调查离退休后再工作对老年信心、生活满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离退休后再工作的老年不论在PGC信心量表上的总得分还是在激越、对年龄的态度和不满足-孤独等三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离退休后不再工作的老年,这表明离退休后再工作是影响老年的信心和满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它如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水平等因素也影响老年的信心与满意感。

  • 标签: 老年人 再工作 离退休老年人 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 三个维度 生活满意感
  • 简介:采用面孔图片启动不同的情绪,在青年人和老年两组被试中考察积极、消极和中性情绪,以及不同情绪和年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口语产生年老化的影响。要求青年组和老年组被试在不同的情绪启动条件下对图片进行命名。结果显示,与积极和中性情绪相比,消极情绪显著地延长了青年人和老年人口语产生的潜伏期;与青年相比,消极情绪对老年的影响更大。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消极情绪对口语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强,这提示老年应该在生活中尽量保持愉悦心情。

  • 标签: 口语产生 消极情绪 年老化.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儿童、中青年和老年的左,右手敲击动作速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中青年组的结果最优,平均每分钟敲击动作次数为356次;其次为老年组,平均每分钟敲击动作次数为324次;儿童组的敲击动作次数平均每分钟为202次;(2)在各个年龄组中,右手的敲击动作速度(次数)均高于左手。敲击动作速度与利手有着密切关系;(3)男女性别的结果差异,中青年及老年人中差别均不明显,在儿童组中,则存在差异,女性儿童的结果优于男性儿童的结果。这种敲击动作与个体生长成熟及动作熟练和经验有着密切关系。

  • 标签: 敲击动作 动作速度 年龄因素 个别差异
  • 简介:以65位家庭居住和92位机构居住的老年人为样本,采用Sherbourne和Stewart的MOS社会支持问卷和自编社会支持问卷调查了老年的社会支持现状。比较了家庭居住与机构居住老年社会支持的不同特点。结果发现:(1)家庭居住和机构居住老年人在社会支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支持、行为支持、活动支持等维度上,机构居住的老年显著高于家庭居住的老年:而在感情支持维度上家庭居住的老年显著高于机构居住的老年。(2)社会支持对老年的身心健康具有显著影响。(3)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状况,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健在兄弟姐妹数量等人口统计变量对不同居住背景老年的社会支持有显著影响。

  • 标签: 社会支持 老年人 家庭居住 机构居住
  • 简介:研究采用自传体访谈技术,首次考察了老年人在对情绪性事件进行回忆和想象中生成的内部细节和外部细节数量,及其对回忆和想象内容的主观评估。结果发现:(1)无论是回忆还是想象任务,老年都比年轻提供了更少的内部细节和略多的外部细节;(2)与年轻相似,老年人在想象未来积极事件时产生了更多的内部细节,表现出对积极信息的加工偏好;(3)老年比年轻更倾向于认为想象的事件与过去发生的事件相似度高,表明该群体在想象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了过去的记忆。该结果揭示了老年对情绪性事件的回忆和想象特点,说明在回忆和想象过程中出现的与年龄有关的缺陷同样会体现在情绪性事件中,这很好地支持了建构性情景模拟假说。

  • 标签: 老化 未来情景思考 情绪 自传体访谈
  • 简介:为了比较研究老年的情绪对其认知效率和偏向的影响,随机选取25名正常老年完成两项实验。一个为情绪STROOP实验,记录被试命名阈下呈现情绪图片(积极、消极和中性表情的人脸图片)后的颜色块的反应时;一个为情绪启动实验,同样呈现情绪图片后紧跟的是的后脑勺图片,记录被试对后脑勺图片人物的表情猜测。结果发现,相对于中性情绪图片条件,老年将跟在哭表情图片后的人物更多的猜测为哭;但是只有男性老年的认知反应时因情绪图片条件而异:消极情绪图片延迟反应,积极情绪图片促进反应。

  • 标签: 老年人 情绪 认知 阈下
  • 简介:一、个案介绍小A,男,12岁,就读于某普通小学的六年级,与祖父母、父母同住。一年级刚入学,老师们就发现小A举止怪异。经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试,他的智商为57分,属轻度智力残疾。三年级开始习作,同学们习作都在起步阶段,小A非常努力,再加上老师"半扶半放"式的辅导,他的习作水平差异没有那么明显。

  • 标签: 优点单 习作障碍 智力残疾 学困生
  • 简介:本研究对北京市五所培智学校智力残疾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评价智力残疾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智力残疾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普遍低于正常对照组学生,这种差异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大。(2)与对照组相比较,营养、疾病预防知识在中年级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人体、青春期知识在高年级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安全知识在低年级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智力残疾学生 健康知识 健康知识水平
  • 简介:探讨社会支持中的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不同自理能力老年抑郁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可有效缓解老年抑郁症状;(2)对个体而言,家庭支持是较稳定的支持来源,受个体年龄和健康水平的影响较小,而朋友支持变动较大,随年龄增长和健康水平的下降,朋友支持逐渐减少;(3)社会支持对不可完全自理老年抑郁水平的解释率高于对可完全自理老年抑郁水平的解释率;(4)对于生活可完全自理的老人,朋友支持比家庭支持有更大的预测作用,而对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家庭支持的作用更大。

  • 标签: 老年人 自理能力 社会支持 抑郁
  • 简介:一导言世界1/3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已开始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有劳动能力并有劳动意愿的老年就业,以缓解"养老"给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以及劳动人口减少造成的经济压力。

  • 标签: 就业问题 人口普查资料 老年人 关怀伦理学 实证分析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