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从“述而不作”说起一般人对于古代中国学术的印象,往往是“述而不作”,这显然和强大的经典解释传统有关。注、疏、传、说、记、笺等虽各各不同,但它们从事的都是以经典为中心的述的工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源出于《论语》,是夫子自道之辞。述是传述,作是造作,前者是述旧,后者是作新。孔子自称只是述旧而非作新,当然有谦虚的意味,却也不妨看作是一句大实话。他的确只是在述旧,述《诗》《书》,述《礼》《乐》,自己并没有造作出新的文献。

  • 标签: “述而不作” 中国学术 经典解释 《论语》 《书》 《诗》
  • 简介:朱子在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夏正式获读《上蔡语录》;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以得自胡宪的胡氏家传《谢子雅言》为基础进行初次编订后,经谢良佐的启发,朱子提出忠体恕用说,并发展成乾道二年(1166年)的性体心用说,形成乾道四年(1168年)再《上蔡语录》定本的义理基础。李侗在壬午年(1162年)抄赠朱子的《上蔡语录》,其实源于赣上传刻的朱子初本;张拭曾在隆兴二年(1164年)持有《上蔡语录》底本一种,但未曾向朱子出示。这显示出在李侗、张拭之外,朱子早年道学思想的另一个侧面,即从谢良佐、胡安国到胡宪这一脉的影响。

  • 标签: 朱子 胡宪 上蔡语录 谢良佐 胡安国
  • 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仅以二百六十个字,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摄尽了释尊二十二年般若谈的精华。既阐明宇宙人生缘起性空的原理,同时显示般若真空妙理的体用与功能。实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一心要。

  • 标签: 《心经》 绘本 般若 大乘 佛教 性空
  • 简介:1994年上海博物馆入藏的战国楚简,久为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2000年8月,在北京"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马承源先生演讲,重点论述了楚简中的《孔子诗论》①,更引起学者热烈讨论.最近,包括《诗论》在内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已经出版②,充分体现了上博各位先生在保护、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卓异成果,值得我们深切感谢.

  • 标签: 《诗论》 战国楚简 历史文化 上海博物馆
  • 简介:补苴罅漏嘉惠士林──评《论语外》杨亚利裴传永著、洋洋55万字的《论语外》一书已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资料较全。“《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汉书·艺文志》...

  • 标签: 《论语》 补苴罅漏 孔子 言论 嘉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简介:徐建国在《党的文献》2017年第3期撰文认为,《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是延安时期毛泽东主持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关于毛泽东主持编辑《六大以来》的直接原因,有的观点认为主要是针对王明在延安重印他的《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把《六大以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并结合一些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编辑《六大以来》的目的,首先是为七大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准备材料。

  • 标签: 《六大以来》 毛泽东 《党的文献》 历史文献 延安时期 布尔什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