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产生于魏晋时期的《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与刘宋出世的《三天内解》,都是宝贵的道教典籍,蕴含着当时正一的神学思想。经过认真剖析,本文从前者归纳出7条神学思想,从后者归纳出6条神学思想。从中可以发现,在魏晋到南朝初期的正一道经典中,不仅关注的神学问题有所转换,一些神学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可以窥见道教的主体性与佛教的“作用”。

  • 标签: 魏晋南朝 正一道 神学思想
  • 简介:是《坛经》的根本主题。它与佛、佛性、自性、本心等词可以互换。、佛性非有非无、亦有亦无,它的本性是“无二”。的对立面是非,非主要是贪嗔痴等迷心。修道是从迷心到本心的过程,从迷心到本心的转变不需要漫长的修行,而是在一瞬间。从迷心回归本心即是得道、明心见性、成佛。成佛的状态是一个智慧的、充满爱的、自由的、快乐的状态。人成佛后,他所在的世界也就变成了净土。

  • 标签: 《坛经》
  • 简介:五月的武当山,万木葱茏,鹃花盛开,天朗清,惠风和畅,祥光普照,紫气东来。海内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朋胜友、高大德汇聚到汉江之滨、武当山下,参加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共襄盛举。武当山自古就有“亘古无双圣境,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是道教的洞天福地,最大的真武道场,充满着玄天上帝的钟灵瑞气。值此黄道吉日,我谨代表主办方,向大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 标签: 天地 武当山 洞天福地 玄天上帝 主办方 道教
  • 简介:道德是一切文化的灵魂与根蒂,从文化理论上讲,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不仅仅是文化而已,追本溯源,文从质上来,理由情中生。道德的情质是宇宙之间运化万物的唯一能量。“”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如同“水”与“波”的关系——水即波,波即水,水波一体;即物,物即物不二。

  • 标签: 道德 天地 文化理论 “道” “水” 万物
  • 简介:"礼三百,威仪三千"是孔子论礼的重要命题,它讨论的是学习礼经书本和践行礼容威仪之间的辩证关系,而贯穿其中的则是君子的品德修养问题。经过七十子及其后学的不断阐释,该命题的文本面貌与微言大义均发生变化,并对汉初今文礼学思想分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汉末,刘歆对该命题加以利用,在《七略》礼类小序中将"礼"概念由《仪礼》改换成《周礼》,郑玄、孔颖达相继坐实,终成学术史上一段公案。

  • 标签: 今文礼学 学礼与行礼 传经与制礼 礼经公案 《孔子家语》
  • 简介:治理和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也是带有根本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治本之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然而辽宁拉票贿选案、四川南充贿选事件等腐败窝案大案致使社会对政治生态仍然高度关注和热议。政治生态成为由实践引发的一个紧迫而严峻的重大问题,营造风清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依旧是当前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 标签: 党的政治建设 良好政治生态 风清气正 从严治党
  • 简介:“先天一”是道教内丹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是本体概念在内丹学修炼的直观意义上的呈现,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本体意义上的“”或“虚”,也不是后天意义上的“精、、神”之一的“”,而是内丹学返本还原修炼体系中从后天回归先天的一个重要的过渡状态,是内丹学修炼成仙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综览内丹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内丹学关于“先天一”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诠释。

  • 标签: 内丹学 先天一气 本体 真阴真阳
  • 简介:战国中后期王道与霸道代表了当时既有的两种政治理念,而帝道理念的兴起,则是和黄老道家试图超越王霸之辨的考虑有关。他们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兼采王霸之道的相关主张,尝试建构一种新理念以顺应日趋统一的社会形势。关于帝的合理性,黄老道家主要是从天道自然的层面进行论说,不同于儒家将王道的基础诉诸仁心,也不同于法家霸道基于功利实用的考虑。在治国方略上,王道观念重贤能轻法制,霸道学说崇法制抑贤能,而帝道理念则是主张贤能与法制二者并重、两相结合,希望通过法制立国与贤能治国这两个维度,共同保障帝无为的实现。这种兼采王霸之所长的思路在后世政治中有一定的体现,“霸王道杂之”的治理模式与这一理念不乏暗合之处。

  • 标签: 帝道 黄老道家 王霸之辨 合理性 治国方略
  • 简介:中国女子求修仙的传统源远流长,由此形成的各种女修流派蔚为可观,这是中华修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元之际,承续女仙道统的“清净派”应运而生。作为女丹的主要流派,其法脉绵延不辍。该派针对女子特殊的生理心性特点,专设有别于男子丹功的“太阴炼形”等功法,在筑基中首重“天癸”月经的炼化,具有鲜明的性别特色和丹法特征。女丹的出现和传播极大丰富了女子仙学的内涵,对女性生理与心理的探索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女仙道统 女丹道 斩赤龙 太阴炼形
  • 简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中国文化的这一基本格局,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初,历时1600年左右。

  • 标签: 中国传统哲学 佛教传入 儒、释、道 玄学家 儒家道统 中国文化精神
  • 简介:我们知道,晋真人“功行两全”的思想在全真中得到继承与发扬。王重阳在《三州五会化缘榜》中就说:“晋真人云:若要真功者,须是澄心定意,打迭神情,无动无作,真清真静,抱元守一,存神固,乃真功也。

  • 标签: 真人 小考 语录 全真道 王重阳
  • 简介: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城市周边的农村出现了一批集中居住的新型小区。有些小区中存在着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缺乏管理、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缺位、管理制度无法落实等突出问题。为了破解此类小区的管理难题,成都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在成都市金堂县磨盘山村的聚居小区开展了可持续管理试点项目,项目目标是探索农村聚居小区可持续管理的有效途径。主要通过运用参与式方法,对聚居小区管理小组和住户进行能力建设,推动社区群众自主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在具体做事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符合社区实际情况的可持续管理机制。该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和管理经费的可持续性,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明确管理主体是前提,好的制度设计是基础,外部社会组织是必要的协助者和陪伴者。

  • 标签: 农村聚居小区 可持续管理 公共事务
  • 简介:3月14日,中国道教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员工和学员动员大会,宣布2017年春季学期风月活动正式启动。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兼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李光富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道长对风月活动高度重视,认为这关系到中国道教学院的办学质量和道门形象,希望能够及时抓实抓好。

  • 标签: 中国道教学院 道风 中国道教协会 教职员工 办学质量 秘书长
  • 简介:《澄清韵》是全真的代表性韵,也是全真“早坛功课”的第一首韵腔,其音乐形态和标题旨意贴切。本文通过对这首中国传统道教声乐艺术精品中“澄·清·韵”的音乐分析,进而对全真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了阐释。

  • 标签: 全真道 “澄·清·韵” 音乐风格 审美特征
  • 简介:震卦所阐释的是人们面临震恐之事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心态及其后果,强调了智与勇的统一。卦辞讲遇震恐时处变不惊、有大智大勇,方堪当大任,是本卦所代表的最佳状态;初九爻讲遇震恐之际虽稍有短暂慌乱,但随即能沉着应对,是本卦的次佳状态;六二爻讲危险来临时,要沉着冷静,不能失去理智、逞匹夫之勇,要根据具体情势,适时进退;六三爻讲心中要有所敬畏、有所恐惧,要时时警醒、谨慎行事;九四爻讲因遇恐惧而缩手缩脚,使平常的行为能力不能正常发挥,是勇不足而影响智(能力)的发挥的结果;六五爻讲常历风险者易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而遭致灾祸,是有勇而谋不足的结果;上六爻讲胆小委琐事无成,这样的人一定既无勇又无谋。

  • 标签: 震卦 智与勇的统一 处变不惊 适时进退 警惧行事 临危畏惧
  • 简介:”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具有民族特性的范畴之一,它对中国古代艺术风格论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不但是许多艺术风格概念的源头,而且还影响着不同时代中国人的艺术观念,并催化了众多与关系密切的文艺理论形态的诞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奇观。

  • 标签: 风格论 生命气息 艺术审美
  • 简介:雷慕沙是法国首位院汉学家,他的道教研究基本沿袭了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对于道教的贬斥态度,体现了19世纪欧洲人面对异质宗教时的“基督教至上”和“欧洲中心论”的时代偏见。然而他又在欧洲首译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率先选译《道德》,在19世纪的欧洲开启了道经译介和道教研究的序幕。本文尝试通过梳理雷慕沙对于《太上感应篇》及《道德》的译介与诠释,以及其对于法、英、德等国的道教研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揭示雷慕沙在道家和道教思想于欧洲的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中介角色,再现19世纪前后欧洲对于道教的认识及研究特色。

  • 标签: 雷慕沙 道经译介 道教研究
  • 简介:晚明以降,国运日衰,'世界坏极,人心坏极',引起了时人深深的忧虑。至于明清易代,在一般性的叙述中,'天崩地解'、'宇宙剥落'等词语更是常见的表达。但是,在这一时代洪流中,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激昂的声音,这就是以觉浪盛为代表的'反乾坤为再造'的自觉主张。通过研究可知,觉浪盛对天地这一维度有着自觉而充分的关注,并进行了积极调整,不仅有着'为天下造新命'的现实关怀,还秉持'佛圣英雄'的人格理想,以'盘今'自任,在实践路径上自觉指向'天下人共成之天下'的精神维度,体现了强烈的共生精神。可见,在时代变迁中,佛教不再是一个消极的社会存在或文化符号,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到时代洪流,甚至成为文化整合中最为积极的力量。

  • 标签: 觉浪道盛 天地 “逃禅” 为天下造新命
  • 简介:本文以游牧文化的发展为主线,以我国牧区城镇化为议题,论述了牧区城镇化的目的、意义和成就,对牧区城镇化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剖析,针对问题提出了理性思考和建议。游牧民族创造的草原游牧文化,是适应草原生态环境的唯一选择。本文对牧区城镇化与游牧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 标签: 牧区城镇化 现状问题 对策建议 游牧文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三秦大地洞天福地,自古道业兴隆,终南仙山,神仙多游处。当代陕西道门,依然大德辈出,堪为玄门表率。在陕南安康,俗赞誉的冯兴钊道长,法戒精严,德高望重。冯兴钊道长早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己巳坛受戒圆满,登篆为“玄”字第三号。

  • 标签: 采访记 洞天福地 白云观 “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