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从汉语的字词、句子、语篇和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等方面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同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与展望。

  • 标签: 汉语 阅读 眼动研究
  • 简介:框架效应是指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描述导致人们的选择发生转变的现象。自Tversky和Kahneman(1981)提出框架效应以来,研究者主要从认知和情绪两方面对框架效应进行解释。本研究结合使用情绪启动与记录,采用2(框架:获益、损失)×3(情绪:愉快、平静、悲伤)的实验设计,探讨情绪对框架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框架和情绪启动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但是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消极情绪(悲伤)引起被试出现明显的风险寻求倾向;消极情绪(悲伤)启动下被试对损失框架的认知加工程度和积极情绪(快乐)启动下被试对获益框架的认知加工程度均显著增强,具体表现为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的增加。

  • 标签: 框架效应 情绪 眼动记录
  • 简介:采用记录法,探讨了语篇理解中类别指称对象的可提取性。实验采用3(实验材料:指称对象、非指称对象、特别控制条件)×2(兴趣区:兴趣区1、兴趣区2)×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3因素混合设计。通过分析第一次注视时间、总的阅读时间和回视次数等指标发现,类别指称对象提取过程中包含激活和抑制两种过程。被试在阅读完上指示表达之后,立即激活了可能的指称对象,但是对非指称对象的抑制却发生在后来的整合过程中;高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能更有效地抑制非指称对象,更容易形成语篇的完整表征,有效提取类别指称对象。

  • 标签: 类别指称对象 工作记忆 激活 抑制
  • 简介:面孔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性刺激,面孔识别一直以来都是视觉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追踪技术在面孔识别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综述了面孔识别模式的文化差异,随后分析了面孔种族、面孔熟悉度对面孔识别模式的影响,最后对不同面部表情识别的模式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面孔识别模式差异的原因和模式差异背后的功能差异,也需要更多关注动态面孔识别的注视模式研究

  • 标签: 面孔识别 注视模式 文化差异 异族面孔 面部表情
  • 简介:通过眼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活动过程,并且可以比较专家和新手的差异。该文对国内外的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同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 标签: 运动心理学 眼动 视知觉
  • 简介:本实验采用技术和实验神经心理学的方法对珠心算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竖式运算时,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儿童与没有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儿童相比其轨迹显著不同;神经心理实验的结果表明,训练组儿童在数学运算能力、数字记忆空间、注意力、大脑功能偏侧化等方面均与非训练组儿童有显著差别。

  • 标签: 珠心算 眼动模式 脑功能偏侧化
  • 简介:采用技术,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人工语言标签与真实语言标签在类别学习中的作用。实验一对33名大学本科被试施测,探讨了人工语言标签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人工语言标签下,个体会基于标签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实验二对34名大学本科被试施测,探讨了真实语言标签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真实语言标签下,个体会基于标签的类别知识进行分类。类别学习中语言标签效应的熟悉程度影响分类方式,不熟悉的类别语言标签基于相似性分类,熟悉的类别语言标签基于知识分类;基于类别知识分类准确性更高,速度更快。

  • 标签: 类别学习 相似性 语言标签 眼动
  • 简介:在延时命名范式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熟悉性并运用连续图片命名的记录技术,考察图片的注视时间,将词汇提取的过程单独地呈现出来。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熟悉性及延时命名的条件下,图片名称的频率仍影响着图片的注视时间,表现出频率效应,但对出声输出的快慢没有影响,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图片命名频率效应的"词汇通达假设"。

  • 标签: 频率效应 延时命名 词汇通达 注视时间.
  • 简介:以围棋业余棋手为被试,采用2(大局观:高分、低分)×2(机敏轻灵:高分、低分)的被试间设计,通过眼分析技术来探寻机敏轻灵和大局观两个弈棋风格维度存在的证据。结果表明:(1)机敏轻灵维度的高低可以从平均注视持续时间、平均眼跳幅度和注视次数三个特征上加以区分;(2)大局观维度存在兴趣区数目、回视次数、眼跳次数、注视次数和平均注视持续时间等五个指标。研究认为,指标为弈棋风格的机敏轻灵和大局观两个维度的存在提供了客观证据。

  • 标签: 弈棋风格 机敏轻灵 大局观 眼动
  • 简介:采用方法,在图一图干扰范式中探讨了干扰图的频率和语义类型对语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语义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与目标图语义一致的干扰图获得的注视时间长于与目标图语义不一致的十扰图,证实了语义干扰效应的存在,与Dell的交互激活模型相吻合。(2)干扰图命名的词汇频率主效应不显著,未发现显著的频率效应,对词汇选择竞争假设提出质疑。

  • 标签: 图-图干扰范式 语义一致性 词频 眼动方法
  • 简介:2004年5月14~16日在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举行了我国第一届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芬兰和德国以及我国香港特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90余人参加了会议。虽然研究是国外心理学研究中的热门领域之一,但我国起步较晚。为了推动国内研究的发展.加强国内外

  • 标签: 眼动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纪要 心理与行为 天津师范大学 眼动特征
  • 简介:采用多目标视觉追踪任务(MOT),探讨物体颜色特征对视觉追踪的影响,同时记录被试的动情况,探讨追踪过程中颜色特征对眼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视觉追踪机制能够对物体的颜色特征进行加工,但加工程度受制于目标物与分心物之间的特征竞争关系。在物体颜色特征条件下,视觉系统采用知觉组织加工策略,以被追踪目标构成的多边形中心为注意中心。在对物体颜色特征的加工中,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相互影响。

  • 标签: 多目标视觉追踪 物体特征 眼动模式.
  • 简介:采用追踪技术中的呈现随变化范式.对16名老年人和16名青年人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进行探测。结果发现:(1)老年人汉语阅读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2)在以汉字为呈现单元的条件下,老年人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汉字及注视汉字右侧2—3个汉字;(3)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更小。

  • 标签: 阅读知觉广度 老年人 眼动.
  • 简介:时三、六年级22名学障儿童和22名按年龄、性别和受教育水平匹配的正常儿童在内外源提示下的注意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内源性提示有效性比例较低时,学障和正常儿童的提示效度效应均不明显;当提示目标间隔时间较长时,外源性提示有效性时各组被试的反应时无显著影响;在内外源性提示下,六年级儿童的绩效好于三年级;学障儿童在反应时间、加工速度上和正常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加工广度和策略上不如正常儿童。这些结果表明学障儿童的注意定向和相关的认知加工能力与正常儿童有所差异。

  • 标签: 学障儿童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眼动特征
  • 简介:以符合“VP+N1+的+N2”格式的述宾型歧义短语组成的句子为材料,采用2×2的混合设计,即2(工作记忆广度:高、低)×2(续接方式:偏正、述宾),采用记录法,考察被试对歧义短语的语义加工过程。结果发现:(1)在无前语境的暂时句法歧义句中,不同的续接方式在句子的最初加工过程中的作用不显著,而在最终的理解过程中作用显著。(2)工作记忆高有利于句子的理解,但对歧义短语的两种意思的提取和保持的作用不显著。

  • 标签: 暂时句法歧义 工作记忆 眼动
  • 简介:使用Eyelink1000仪,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36名被试在观看明式和清式家具过程中的特征进行研究,以揭示个体对两种家具类型的审美偏爱。结果表明:被试对清式家具的首次加工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明显长于明式家具,对清式家具的总注视次数和首次加工注视次数也显著多于明式家具;被试对两种家具的首次注视时间无显著差异。推论被试可能对清式家具具有审美偏爱。

  • 标签: 明式家具 清式家具 审美偏爱 眼动
  • 简介:为了探讨哪一类别商品的平面广告更适合于采用幽默诉求方式,研究随机选取64名大学生为被试,以产品颜色矩阵(ProductColorMatrix)为商品的分类标准选取了八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并对应改编了16则平面广告,以广告类型(幽默,事实性)、商品类别(白色商品、红色商品、黄色商品和蓝色商品)为自变量,以广告评价、广告顺序为协变量,以商品印象、喜爱程度、购买意向、指标(首次进入时间、注视时间密度、注视空间密度)为因变量,进行平衡设计实验。通过传统自评和指标表明,幽默平面广告可以提高具有功能性和低风险的蓝色商品的记忆效果,在幽默广告中被试更关注广告图片,而事实性广告中被试更关注广告词。

  • 标签: 幽默广告 产品颜色矩阵 平衡设计 眼动
  • 简介:教师对课堂信息的知觉和加工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专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有关课堂场景中学生行为知觉和注意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主观报告和定性分析等研究方式,不仅缺乏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客观量化的分析,对教师如何加工课堂场景中学生行为也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11名专家、9名经验教师和17名新手,让其观看一段时长约15秒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视频,并记录其观看过程中的信息。结果发现,教师对学生课堂典型行为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次数比率多于问题行为;相对于专家和经验教师,新手对学生的典型课堂行为注视次数更多、总注视时间更长、注视比率更大;就学生的典型行为而言,新手比专家和经验教师注视的次数更多、总注视时间更长,注视的比率也更大。结论认为,教学经验会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场景中学生行为信息的知觉,新手对突显的典型行为关注要多于问题行为,而专家和经验教师则在典型行为和问题行为上平均分配注意资源。

  • 标签: 专家 新手 学生课堂行为 眼动 知觉
  • 简介:在目标匹配范式下,使用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和场景关系的手绘黑白图片材料,通过眼记录法考察了68名知识背景不同的文理科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知识背景对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有影响,其主要作用于分类加工的首次加工阶段。文科学生在首次加工中对问题区分配的注意多于选项区,而理科学生对问题区和选项区平均分配注意。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能够更早的注意到正确选项,在加工中重视对上位概念概括(问题区目标概念)和下位概念与上位概念间(选项区待分类概念和目标概念)的比较,而理科生更加重视同水平概念间的比较。

  • 标签: 知识背景效应 分类加工 眼动 大学生
  • 简介:<正>一、分析法的历史分析法是研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每一时刻所加工的信息是什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仪来记录阅读者的轨迹,然后依据记录资料,分析阅读者的思维活动。这种方法是反应时法的深入。在阅读时,人的眼睛做了什么样的活动?对这个问题,早在1978年法国眼科专家贾瓦尔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是:“阅读时眼睛不是连续运动的,而是跳跃式的运动”。1908年哈伊出版的《阅读教学和心理学》一书中的许多研究资料就是用分析法所取得的。例如:“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动过程中注视和跳动有所不同。”到30年代左右,精确摄影技术的发展,分析方法被广泛地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布斯维尔,他

  • 标签: 眼动过程 儿童 阅读过程 眼动仪 心理学研究 注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