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禅籍所传的磨作镜在内容上并不难解。磨是一个比喻,本来就是为了帮助理解而进行的创作。看见南岳怀让磨的样子,马祖道一禅师所说的“磨岂得成镜耶”一句是任何人都有的很普通的疑问。然而后来在将之公案化之后,其解释上是否会存在大的不同呢?本文将在介绍马祖禅师所活跃的时代之后,就“磨作镜”的成立,以及宋代大慧禅师的理解,甚至日本曹洞宗开山祖师道元禅师的思想创新等方面来加以诠评。

  • 标签: 磨砖作镜 坐禅不成佛 作佛 密受心印
  • 简介:这一次很高兴能够在十几年之后有机会再到贵校访问;得到贵校多方面的款待,我们十分感谢。今天又能够在这儿讲演,更觉得非常荣幸。身为信徒,我是跟随耶稣基督的;作为教师,我最欣赏苏格拉,把他当作模范。今天特选了这个题目,与各位同道,分享个人对苏

  • 标签: 苏格拉底 柏拉图 耶稣基督 知识 对话录 教学方法
  • 简介:<正>西方法学理论中有个极重要的提法,叫“热原则”。其意主要有二,一是烧得通红的炉子总能让人一目了然,正如一目了然的法律条款,这叫“示警在先”!二是谁碰到热谁就会立刻受到惩罚,这叫“决不宽容”!自然,根据这个“热原则”,一切犯法者皆被视为“有意”,也“理

  • 标签: 热炉 法学理论 法律条款 黄念祖 烧红
  • 简介:南朝帝陵画像内容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埋藏在陵墓中的画像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南朝社会的思想意识及宗教信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南朝是佛教开始兴盛的年代,很多学者在对南朝帝陵画像内容的分析中多从佛教的角度进行解读。

  • 标签: 画像砖 南朝 帝陵 元素 道教 文化信息
  • 简介: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的镇山之宝——宋代普贤骑六牙白象铜像,供奉在千年古刹万年寺内。铜像通高7.35米,净重62吨。那头戴五佛金冠的普贤菩萨,安祥地趺坐于灿若黄金的莲台上,莲台下的六牙白象蒲耳下垂,长鼻勾卷,造型逼真,比例匀称,粗壮有力的四脚踏在四朵红色莲花上,似欲启步远行,动感强烈。

  • 标签: 峨眉山 铜像 中国佛教
  • 简介:兵哲一水乳交融李学勇中国有句古语:"道不同,不相问。"以此说明作学须专一,不无道理。然而至道相通,人类各方面的智慧从根本上是同出一源的。读罢姜国柱教授新著《兵学与哲学》(沈阳出版社出版)一书,我们得到的正是这样的收获和体会。兵学,是关于研究战争指导...

  • 标签: 中国哲学传统 兵学 哲学本体论 中国传统哲学 思维特征 辩证法
  • 简介:南阳汉代画像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部分,极具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画像石()中的南阳汉代门亭、街亭图像,为历史、考古学家研究、汉代民俗提供了形象而直观的实物图像史料。从艺术审美角度来看,南阳汉代门亭画像石()又形成了一个独立有序、内容丰富、形式成熟的艺术系统。尤其是汉画像图案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且造型与表现手法的古拙使其更增加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气势美。

  • 标签: 画像石(砖) 艺术价值 汉代 南阳 中华民族文化 文化价值
  • 简介:<正>钱耕森、李仁群在《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孔子与苏格拉分别属于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文化环境,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苏格拉从根本上实现了由自然哲学向人生哲学和伦理学的转变,完成了古希腊哲学的重大改造;孔子则

  • 标签: 苏格拉底 人生哲学 孔子 道德实践 道德理性 “认识你自己”
  • 简介:《克拉鲁篇》可谓柏拉图著作中唯一与现代语言哲学直接相关的对话。它专注于考察“名称的正确性”问题。柏拉图借苏格拉之口提出了一套“制名术”作为名称的正确性的根源:命名必定有某种人为设定的因素,但并非如“人为约定主义者”所声称的那样人人可以任意约定。

  • 标签: 技术 语言哲学 苏格拉底 柏拉图 名称 约定
  • 简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究竟敬不敬神,既是一个事实问题,又是一个哲学问题。《游叙弗伦》恰恰是柏拉图为苏格拉的敬神问题所做的一场更具思想史意义的哲学辩护。正是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指出城邦诸神信仰的危机是苏格拉不得不面对的思想处境。雅典民主政制发展是这一危机产生的内在原因,而游叙弗伦案例则展现了这一危机的现实图景。苏格拉通过对虔敬问题的探讨,指明了解决古代信仰危机的可能方向。《游叙弗伦》表明,在思想层面上,苏格拉作为哲人,对诸神信仰问题的反思和探究具有正当性和重要意义;同时,在现实层面上,苏格拉竭力阻止年轻人游叙弗伦做出不虔敬的行为,又为苏格拉的两项罪名做了最好的现实辩护。

  • 标签: 虔敬 申辩 苏格拉底 游叙弗伦
  • 简介:从美德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解读苏格拉的哲学命题——“美德即知识”,可以发现这一表面上看似悖论的命题正是对“美德可教”命题的全面、一致的哲学阐释:美德要可教,美德就是客观存在的、自身为善的,美德知识正是对美德自身价值性的认识;美德要可教,美德就必须是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的东西,而只有知识才是真正可获得的东西,它一旦拥有就不再失去,是高度知行合一的。从美德教育实践的角度出发解读苏格拉的哲学命题,其蕴含的真正教育悖论是:忽略了大众的理智有限性,试图把哲学教育运用于大众。

  • 标签: 美德 知识 教育 悖论
  • 简介:在苏格拉看来,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在其本源上是关乎人的道德教育的,正是苏格拉通过对爱的教育的探究奠定了道德形而上学的基本框架。爱的缺失与丰盈在哲学作为爱的"教学"中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本结构;爱的争执与弥合在哲学作为爱的"教化"中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本机制;爱的节制与提升在哲学作为爱的"教养"中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本归宿。

  • 标签: 教育 形而上学
  • 简介:1943年1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议上通过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议,决定1944年在法国北部实施“霸王行动计划”。美、英任命美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为盟军远征军最高司令.开始着手制定登陆作战计划。最后,确定1944年6月5日在法国的诺曼地区登陆(由于气候的因素,最后实际登陆时间是6月6日)。

  • 标签: 诺曼底登陆 远征军 上将 三国 二战 艾森豪威尔
  • 简介:价值相对主义否认普遍价值和价值一般,只讲价值的相对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其实质是价值虚无主义。从西方哲学史来看,探讨普遍定义的方法,始于苏格拉,也是柏拉图“相”论的来源。苏格拉的探索并非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不可知论的,而是由怀疑开始而终于确定。

  • 标签: 正义 定义 价值相对主义 价值虚无主义 苏格拉底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初,海德格尔有两本书专注"存在史叙事":《哲学论稿》是"纯粹存在史叙事";《黑皮书》仅涉及"具体存在史叙事"。《黑皮书》当然也主要是"存在史叙事",但因某部分引申到或联想到"犹太人"或"犹太族"可资例证而变成专论的具体叙事。今天人们太过追讨海德格尔的"反犹太主义",而可能根本忽略了其中真正意义上的"预言性质的不安"。否则,海德格尔不会保留下来放到最后出版。稍后,我会随着"读记"的伸展将何谓"预言性质的不安"揭示出来。

  • 标签: 具体存在史叙事 反犹太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