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周公制礼作乐,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孔子有感于所处之世礼崩乐坏,向往周公之治,试图恢复周礼。孟子最早提出“孔之道”。先秦儒家以孔为圣人,而其他诸家则借批评孔以表达学派思想。司马迁宣扬“孔之道”最力,东汉明帝时将孔之道纳入国家教化体系。隋代王通承孔子“从”之志,提倡以礼乐之道化成天下。唐太宗时、孔分祀,迄至中唐,韩愈作《原道》,区分治统与道统,“孔孟”逐渐代替“孔”。明末黄道认为宋儒乃因治统缺失而强调道统,从而导致门户之见的产生,因此他弘扬六经、回归孔之学以救时弊。清代朱彝尊亦提倡孔之道,而章学诚则认为义理、博学、文章三者必合于一,乃可通往孔之道,道统于此有向学统转化的迹象。当今反思孔之道的历史发展,对重建礼义之邦、实现文化复兴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 标签: 周孔之道 治统 道统 学统
  • 简介:栋在乾隆年间首次打出汉学旗号,是原始要终地认识汉宋问题从无到有发生、演化的关键。晚近学人多以汉宋之孚的眼光来认识栋学术,与其原意颇有距离。栋构筑汉学,主要落实于《易》学,实渊源于宋儒而自成一说。他在钩沉两汉专门之学后,阐发《易》理,以此统贯诸经,借汉儒古义发明微言大义,以与学术高峰程、朱之学竞争,实是暗用宋儒道统之说而又修正道统论。栋汉学成为一时显学,引起学人主动辨析汉学名义,区分治经的求古与求是,恰恰显现清代几乎没有多少纯宗汉学的学人。

  • 标签: 汉学 惠栋 《周易述》 求古 求是
  • 简介:栋一生治的结晶,是乾嘉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易学著作,其主旨在于发挥汉易传统.作为引导乾嘉易学发展方向的易学著作,其治易特色可归纳为:尊汉法,以象数解;重小学,以文字、音韵、训诂知识解;贯通群书,纳入多学科以解;追求古义,改易经文等几个方面.

  • 标签: 惠栋 《周易述》 汉易 象数 训诂 古义
  • 简介:气候变化威胁到贫困和边缘化群体的生命和生计,应对气候变化应当与普性人类发展的目标相一致。普性是人类发展的核心,人类发展必须惠及每一个人,而且也能够惠及每一个人。气候公正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最终诉求,普性人类发展为气候公正的实践提供指导。可持续发展是气候公正的指导思想,普性人类发展则是实现气候公正的道德机制,它契合气候公正的伦理诉求,为气候公正的实现提供新视角。

  • 标签: 普惠性人类发展 气候公正 人类发展 道德机制
  • 简介:承古所立“三玄”法门引发了洪的非议,祖琇又起而驳斥洪的观点。洪捍卫作为临济纲宗的“三玄三要”,并对之加以论述,又以契嵩关于宗门心法一脉相传、为大乘佛教正宗之说为据,进一步用“三玄”来融会禅宗各派宗旨,与其借语言文字来传达宗门旨要的文字禅密不可分。祖琇则持禅教一致、儒释一致的观点,借助唐代以来盛行的新春秋学,辩称承古“三玄”具有救治时弊、教导学人等方面的功用,体现出重建禅林秩序的诉求。

  • 标签: 惠洪 祖琇 三玄 文字禅 新春秋学
  • 简介:八闽五教爱心倾,慈善中共竭诚。为解弱群贫与疾,献资千万见真情。乐施荣主德声隆,记取耶稣俯圣躬。济困扶危慈善业,爱暖人间播惠风。慈怀体恤病残身,效法耶稣悯世人。爱铸丰碑真善美,和谐社会万家春。

  • 标签: 慈善业 动感 和谐社会 真善美 耶稣
  • 简介:齐文化对村商埠文化和村商帮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村商埠文化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渠道:传统继承和现代培植。所谓传统继承,就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具体到村的商埠文化,主要传承有齐文化、儒文化、民俗文化和外地文化传统。齐文化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注重发展工商业的思想渗透于以祥子号为代表的村商帮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实践中,村商帮在全国各地的经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山东商人的主体和代表。

  • 标签: 齐文化 周村商埠文化 周村商帮
  • 简介:1903年5月,约瑟夫.张伯伦发表《伯明翰宣言》,主张英国必须改变现有的自由贸易制度,以帝国为单位设立关税,共同对抗来自外部的压力,史称关税改革运动。提倡特思想的经济-历史学派同张伯伦及其领导的关税运动之间建立了重要的联系。历史学派为关税改革运动提供了合理性论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张伯伦本人帝国特思想的形成;反过来,张伯伦为历史学派提供宣传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思想的发展。

  • 标签: 张伯伦 历史学派 关税改革 帝国特惠制
  • 简介:11月16日,英国政府与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兰柏斯宫举办英国宗教交流宣誓会,主题为“互助合作造福大众”。坎特伯雷大主教表示,宗教交流举办的目的就是要让各宗教能在相互交流中更了解,彼此更尊重;并希望各宗教不但彼此相互合作团结,更多协助政府为社会谋福利,为世界和平努力,同时也带动善良的信仰风气。

  • 标签: 英国政府 相互交流 宗教 互助合作 世界和平 主教
  • 简介:陈进,于1938午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市一个回族穆斯林家庭。1960午毕业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曾任《中国穆斯林》杂志编辑、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研究部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图书馆馆长。陈进受伊斯兰文化氛围的熏陶,在其学生时代已与阿拉伯文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 标签: 学院 图书馆馆长 熏陶 毕业 编辑 学生时代
  • 简介:<正>整个宋明儒学的基本精神是确认人性,并进而通过对存于人性中的天理与人欲之张力的处理,以重建儒家人的哲学.刘宗是宋明儒学的殿军,他三易其稿的《人谱》是宋明儒学的最后写本.这个写本不仅是对以往思想的简单总结,更是直面阳明心学之后晚明思想所出现的裂变所作出的回应,宋明儒学的最终归结便于这种自身的推进发展中完成.然就笔者所见,除吴宓于三十年代清华大学讲授“文学与人生”课程时将《人谱》列于“应读书目”(吴宓文学与人生》第4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表现出特别的重视外,少有学者对刘宗这一自认为最重要的著作作专门讨论.本文在借晚明儒学内外的问题以说明刘宗《人谱》的性质之后,细论《人谱》,期望能展示出来明儒学人学最终归结的精神旨趣.

  • 标签: 刘宗周《人谱》 宋明儒学 心性本体 功过格 王阳明 人的哲学
  • 简介:鲁大海和冲都是血气方刚、有着美好追求的新青年,但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是有差异的。冲生在封建大家庭中,他的行动受到封建专制家庭的约束,他没有充足的勇气和条件去做出更果敢的反抗行为;而鲁大海则是表现出了一定的反抗意识并付诸行动,但毕竟是工人出身的他,思想上有很多的不足,决定了其反抗也带有颇多的局限性。

  • 标签: 鲁大海 现实 周冲 梦幻
  • 简介:空海(774——835),是日本真言宗的创始人,密号“遍照”,谥号“弘法大师”。生于赞岐国多度群屏风浦(今日本香川县善通寺市),俗姓佐伯氏。他从十五岁起跟随舅舅阿部大足学习儒教,青年时代开始信奉佛教,成为一个居士,巡礼于四国、近畿一带的山岳圣地。二十岁(一说二十四岁)时著《三教指归》,并落发出家。日本延历二十三年(804)五

  • 标签: 密宗 信奉佛教 惠果 弘法大师 金刚界 密教
  • 简介:栋用易理对中庸的注解,该书实际体现了栋的许多学术特色,其考据学特色表现为:1.复经书原貌.2.考典章制度.3.述微言大义.而其思想特色则表现为将中庸的思想看作一个整体,从而在注解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易学思想完整地表达为:乾元经过择善积善的过程最终达到既济的理想境界.

  • 标签: 惠栋 《易大义》 考据学 乾元 择善 积善
  • 简介:2015年上半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尹庆红博士在英国切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在此期间,他有机会和切斯特大学校长勒教授进行了一次访谈。他们围绕缇姆·勒教授的教育背景、英国的心理学美学传统、艺术形式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以及审美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 标签: 心理学美学 交流 文化传统 审美教育
  • 简介:漳浦县黄道纪念馆中的天方盘和黄道《易象正》中的天方图大同小异,本文细致分析比较了二者结构的区别和相似,对其方圆数度关系作出考释。天方图是黄道周易学体系的重要基石,在其易学著述中,很多易、历、律的象数关系,都要根据天方图来说明。方以智一家三代对黄道的天方图都很欣赏,黄道的天方思想实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 标签: 天方图 天方盘 方圆 易象数
  • 简介:<正>当晚明衰世,刘宗周一生在政治上并无大的作为,但在学术上却有相当高的造诣。他的全部学说,以“诚意”为根基而以“慎独”为宗旨。本文论述其心学体系的理论构成及各理论间之内在的逻辑关系。一、意念内涵的界说在总体上,宗之学是当阳明末学流于种种弊端之后而在学理上对其提出的某种匡救。他评论当时学界说:“今天下争言良知矣,及其弊也,猖狂者参之以情识,而一是皆良;超洁者荡之以玄虚,而夷良于贼,亦用智者之过也。夫阳明之良知,本以救晚近之支离,姑借

  • 标签: 刘宗周 心体 体用关系 慎独 本体 经验世界
  • 简介:立昇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全书共345页。本书为《立昇文集》(三卷本)的下卷,是作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易学研究论文的结集整理。全书的内容涉及易学体例研究、易学史研究、易学出土文献研究等方面。在易学体例研究方面,作者对'太极'、'阴阳'、'四象'、'八卦'、'易象'、'易数'、'卦位'等易学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对《周易》经传的产生、易学流派的发展等问题进

  • 标签: 周立昇文集 文集谈 易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