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宪政视角,结合历史和现实,对农民权利的缺失进行分析,指出农民权利缺失的真正原因在于我国宪政建设的不足,在于我国行政法等相关法律对农民权利确认和保护的不足,在于我国农民缺少真正有效的自治组织和利益表达机制。因此,要使我国农民权利缺失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必须完善我国的宪政建设,使农民真正在权利分配中处于公平和平等的地位,使农民权利的实现有完整的制度保证。

  • 标签: 宪政 农民权利 公平
  • 简介:政治道德人格是个体在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人格,其发育和完善对现实政治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当代政治领域,最为严重和深层的问题就是政治道德人格的缺失。要改进中国的政治,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尤其是要改变政治道德人格缺失的状况,一项重要而基础性的任务就是培育现实的、现代的、自主的新型政治道德人格。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是最为直接的途径,文化和制度是重要的环境因素,政治治理是最直接的手段。

  • 标签: 政治道德人格 缺失 培育
  • 简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会议期间,恰好与来自青岛55中学的一位心理老师住在一起、期间自然免不了要谈论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学生。谈话中,那位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面对工作、面对学生,我根本体验不到一点儿成就感。他的话让我震惊:作为心理专业毕业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他的心理素质及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肯定优于普通教师。他既然体验不到成就感,那普通教师的这种感觉是不是更强烈呢?

  • 标签: 教师 成就感 压力
  • 简介:当我看到和中华文明同年龄的文明逐一消:失在废墟之间,就觉得我们的祖先真不容易。但是中华文明的毛病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但环顾现代文明,很少有东西是中华文明创造的。为什么近几百年中国大大地落后于西方?为什么直到今天中国人的整体形象连我们自己都不太满意?中华文明的毛病究竟存在于哪些方面?走了欧洲的96个城市后,我归纳为四点。

  • 标签: 中华文明 转载 经济发展 现代文明 整体形象 中国人
  • 简介:重塑竞技体育伦理精神必须建立合理的竞技体育伦理道德体系,加强职业伦理培训,加强竞技体育伦理道德教育,健全激励机制,提高运动员自身修养和倡导公平竞争、平等和谐的竞技体育氛围。

  • 标签: 竞技体育 伦理精神 重塑
  • 简介:由于存在市场势力和信息不对称,垄断容易导致交易的不平等、不公平,成为滋生不道德行为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快速转型期,垄断企业道德建设缺失的主要表现为经营不诚信、价格不公道、交易不公平、履行社会责不积极。实证研究表明,当道德建设缺失时,消费者对企业的垄断程度感知会降低道德感知水平,形成更为苛刻的道德判断。因此,在消除垄断的不利影响和矫治道德缺失弊害的过程中,一方面垄断性企业要加强道德建设和降低垄断感知,另一方面反垄断机构还需要加强市场道德监管。

  • 标签: 垄断企业 道德缺失 矫治对策
  • 简介:刘大椿先生提出的“另类科学哲学”对科学文化进行了反思与建构。在《科学文化与文化科学》一文中,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命题,一个任务。一个命题是:“科学或科学文化‘缺失文化’”;一个任务是:“使科学或科学文化有文化”。这两点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 标签: 科学文化 文化缺失 科学哲学 文化科学 有文化 命题
  • 简介:幸福是人的终极生活目的,是每个人的必然诉求。但众多研究表明,教师常常感受不到幸福,幸福为何远离教师?原因很多,本文从教师自身角度探讨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幸福,为重构幸福作准备。

  • 标签: 幸福 教师 原因 建议
  • 简介:有些花,颜色会越开越淡。宅前的红蔷薇,开在春暮的晚风里.一洗铅华.似乎有了隐者之心。淡的淡红花瓣,薄薄地颤。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不要嫉妒别人得到的比你多,因为别人总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加倍努力。人生,必须要有一开始的苦心经营,才会有最好的不期而遇。不要埋怨别人让你失望了,怪你自己期望太多。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过去,让开始开始。

  • 标签: 语录 时间 失望
  • 简介:博、信的出现,令互联网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纯就数字而言,近一半的中国人都在积极地进行着话语的生产。事实上,话语正是以其集群化的形态造就了客政治意淫的幻觉。

  • 标签: 话语 消解 社会文化 互联网 中国人 集群化
  • 简介:时代”来临与媒介变革息息相关,它是以网络媒介的日常化为特征的全媒介时代的产物。时代的命名是一种约定俗成,也是一种众望所归。与时代相关的命名,最早可能与微软、博、电影等的深人人心相关。

  • 标签: 文化空间 重构 批评 媒介变革 网络媒介 约定俗成
  • 简介:现场中的信息缺失会影响人类对事件的记忆,这对证人证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以往对之却鲜有研究。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信息缺失范式,采用视频录像材料,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间隔时间和记忆负荷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隔时间没有影响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但信心水平却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变化;(2)记忆负荷高低没有影响真实记忆却影响了错误记忆,在关键信息呈现条件下,降低记忆负荷可以减少错误记忆的发生;(3)信息性质会影响人们的记忆,关键信息呈现条件下的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均高于关键信息缺失的条件。

  • 标签: 错误记忆 信息缺失范式 间隔时间 记忆负荷
  • 简介:通过学习《入中论》,对大乘中观宗有点滴认识,兹将几个中心问题,试述如下。概说印度之佛教,略分为四部(我国藏地承之):小乘之有部与经部、大乘之中观与唯识。唯识是弥勒菩萨教派,着重般若广行;中观是文殊菩萨教派,着重弘扬般若深见,基本著作是《中论》、《入中论》,藏地称之为二大车。龙树菩萨作《中论》二十七品,决择二无我,然文字非简即繁,后人不堪领

  • 标签: 入中论 中观宗 二无我 龙树菩萨 文殊菩萨 自性
  • 简介:朱熹在其复杂的一生中,不仅与皇族,而且与诸多士族及民间宗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次应邀为谱牒撰写序跋。本文首先对朱熹何以重视昭穆制度略加索隐,并试析昭穆习俗根源于官制;其次,从朱熹《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后序》对自身籍贯的认定,以及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互证,辨析朱熹籍贯为福建建阳;第三,阐发史事四则以佐证,初步认定《林氏世系总纪》为朱熹所作。

  • 标签: 谱牒 籍贯 世系 朱熹 文献资料 皇族
  • 简介:“忠恕”在孔子儒学中具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朱熹解释其意义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这就准确地指出了它在词性上既有形容词性又有动词性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含义不会局限于道德一域,而是具有极丰富的内涵。具体说来,它同时具有个人道德修养、社会政治实践和知识论三个层次的含义。当然,这三者在“忠恕”中是一个以一贯之的混融整体,我们这样区分,纯粹是为了论述的方便。

  • 标签: 孔子 忠恕 道德修养 政治实践 知识论
  • 简介:我们今天正在遭遇一个时代,时代催生了文化,文化促发了民主。我们知道,社会政治的变化有时是由一些看似简单的技术变革所引发的。有研究指出,如果电报早一些发明出来,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

  • 标签: 文化 公民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 技术变革 社会政治 民主
  • 简介:撰于宋仁宗嘉祐二、三年间.其特点表现为不论互体,扫除象数,属于北宋学中的义理派.它注重文字与名物的训释考证,文义坦明;并且引史入,以史事佐证理.其中对于出处哲学、变革、理财等思想的论述,在王安石的整个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王安石 易解 出处哲学
  • 简介:心性论所涉及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问题;庄子认为人之性本原于道,道的本性是自然,人的本性也是自然;自然即是自由而自在,自由而自在不仅是性之本然、本真,同时也是人性、人生之理想状态;庄子所倡导的是一种自由而恬淡的精神生活,庄子所追求的是人的自由、自在与自主.

  • 标签: 自在 心性论 庄子 自由 自然 本原
  • 简介:孔子提出“不知言无以知人”的命题,揭橥了知言以知人的真谛。“知言”是指对言语真假善恶的体知,既包括知人之言,亦涵摄知己之言;是一种与知人智慧紧密相连的实践理性。知言是知人的首要条件,与“观行”、“众察”、察言观色等行为共同构成了知人的前提条件。知言以知人的实现途径既有直接性的知言观行,又有间接性的传闻与默会等。知言以知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功能,在教育、交友、举贤、外交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理应受到重视。

  • 标签: 孔子 知言 体知 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