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在宗徒大事录前编内(1-12章),记载了伯多的讲道词共有五篇(宗二14-39三12-26四8-18五29-32十34-43),如果连拣选玛弟亚代犹达斯为宗徒的那篇讲辞包括在内(宗一16—22),共有六篇,第一篇讲道词称为圣神降临节讲道词(宗二14-39);第二篇称为圣殿中的讲道词(三12-26);第三篇称为公讲会中的讲道词(四8-12);第四篇称为公讲会中的答辩(五29-32);

  • 标签: 耶稣 复活 答辩 见证人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有勇力者甚多,在那个诸侯纷争不断的年代,崇尚武力成为各诸侯国显示强者之姿的主要手段,于是,那些体格强壮、身形高大的力士成为各国国君追逐的对象。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孟子和荀子在运用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治学风格,如孟子重师承,荀子重吸收、运用和发展。他们学风的不同,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讲,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处于不同的学术氛围之中,并有着不同的学术渊源;从主观方面讲,二人的个性差异,学术思想的不同,对孔子推崇程度的不同等,都是值得重视的因素。

  • 标签: 孟子 荀子 孔子 学风
  • 简介:<正>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据《韩非子·显学》),其中主要是、荀两派。孟子提出性善论,主要继承孔子关于“仁”的学说,发展为仁政思想;荀子提出性恶论,主要继承孔子关于“礼”的学说,发展为礼法结合、以礼为主的治国之道。同时,他们也分别从“仁”和“礼”的侧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一、孟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孔子一样,孟子的论乐文字也是语录式的,它们主要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思想。(一)“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孟子·尽心下》(以下凡引《孟子》文字均只注篇名)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告子上》曰:

  • 标签: 审美主体 乐之 美善相乐 音乐美学思想 审美能力 审美客体
  • 简介:荀人性论比较黄宝先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和讨论的热点之一,学术界对其基本内涵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尤其是在二者的比较上人们都把性善论和性恶论当成两种对立的人性论,认为二者没有什么相同之处。然而,笔者认为性恶论和性善论的对立仅仅是一种...

  • 标签: 人性论 性善论 荀子 性恶论 孟子 人性善恶
  • 简介:张文智著,齐鲁书社2013年1月出版。全书33.5万字,432页。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西汉经学发展述论,将、焦、京易学置于整个西汉经学发展的大学的学术背景下来进行审礼,

  • 标签: 易学 齐鲁书社 学术背景 经学 西汉
  • 简介:唐代道教义理的代表作是安排根据隋代巨著而精炼简编的一部理论的专著.其作者"青溪道士"安排是唐武则天时期荆州--青溪山一带的道士,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道教理论家和修炼者.因其生平事迹不见史传,我们仅从现存的少许资料中,就他与青溪山道教浅作探讨.

  • 标签: 孟安排 生平 青溪山 鸣凤山道教
  • 简介:《孟子·滕文公》篇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道性善”与“称尧舜”总括了孟子思想之两端。“性善”是指人心良善的道德本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据,“称尧舜”指向的则是孟子最为关心的仁政问题。在孟子看来,性善与仁政并非是平行的两端,而是有着内在的关联,正是性善构成了仁政的根基。从性善到仁政实现的过程中,处于枢纽性环节的则是孟子关于修身的思考。

  • 标签: 孟子思想 修身 异同 孟荀 道德本质 人之为人
  • 简介:<正>人性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大议题之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曾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过热烈的探讨。其中,孟子、荀子又以其性善说和性恶说扣其两端而各领风骚。比较、荀人性论之异同,探索其思维方法与理论特点的内在联系,是本文所关注并试图予以论证的问题。

  • 标签: 人性论 荀子 孟子 人性问题 人性善 先秦诸子
  • 简介:儒家始创,理论难以施行.孔子弟子子路甚至感叹"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然而儒家理论原本就有用世基因,经过孔子、孟子、荀子诸儒努力,基因密码出现打开之势,为今后儒道可行、遍行打下基础.本文探讨了儒道突破"不行"、走向可行所解决的问题,敬希对今人解决社会科学理论由书本进入实际操作有一定资鉴.

  • 标签: 儒道 君意 用世 操作
  • 简介:Ⅰ.修道团体的共融基础1.圣三奥秘:圣三内,三位相互毫不混淆,却又是一个天主的神圣奥秘启示我们如何在爱的关系中达到完善;2.圣经中爱的诫命,参见《若13:34-35;若一4:21》。Ⅱ.天主由于爱,为了爱而创造万物

  • 标签: 韩国 天主教 大邱保禄会 朴玛利露茜修女 讲稿 修道团体
  • 简介:士大夫兼有"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儒家士大夫的丰富思想光谱,源于其不同的身份认同,以及与此相关的价值取向、思想视角。"士"的独立性、理想性与"大夫"的依附性、现实性,使得儒家学者形成不同的思想形态,导致旨趣各异的学派形成。孟子、荀子的思想差异,就是源于其不同的身份认同。学、荀学在良知自觉与礼法制度、王道与霸道、为师与为臣等方面均形成思想差异,均与他们对"士大夫"社会身份的理解与认同相关。

  • 标签: 儒家 士大夫 身份认同 孟子 荀子
  • 简介:2007年8月10日至13日,“儒家思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和邹城两地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山东省邹城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协办。来自美国、新加坡、韩国、瑞士、中国台湾以及大陆30多所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5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40多篇,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思孟学派 研讨会综述 儒家 山东师范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
  • 简介:9月的太原气候凉爽,景色宜人。16日清晨,太原教区主教府内圣乐回荡,嘉宾云集,喜气迎人。9点整,太原教区祝圣宁友神父为助理主教的仪式庄严而又隆重地开始举行。祝圣仪式由太原教区李建唐主教主礼,襄礼和参礼的主教有:汾阳教区霍成主教、宁夏教区李晶主教、呼和浩特教区主教、晋中教区王荩主教。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秘书长郭金才神父、

  • 标签: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教区 太原 神父 呼和浩特 副秘书长
  • 简介:河南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中国道协理事、河南省道协会长、郑州市道协会长、登封市第一届政协委员,中岳庙道教管理委员会主任明林道长于2002年2月20日7时50分在中岳庙小楼宫羽化,享年81岁.

  • 标签: 悼念 登封市 会长 嵩山 政协委员 河南省
  • 简介:当健康的定义发展到今天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之时,道德的健康被世界卫生组织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中国的儒家学说在塑造道德的人格和如何理解并达成个人的人生意义上有很多重要资源。本文以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联结为出发点,探寻以道德情感为成人依托的孟子和以理性认知为成人依托的苟子在培植中国人的人格上各自提供的独特价值。将荀结合起来考察,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在中国人的人格塑造上的影响,并通过情感生

  • 标签: 儒家 孟子 荀子 人格 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