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当前,以泛在网为基础建立的泛在社会正在形成。在泛在社会的社会治理中,技术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泛在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信息通信技术是泛在社会技术治理的关键,如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很好地推动了技术治理的施行。但由于技术治理本身的局限,信息通信技术在推动泛在社会技术治理发展的同时亦带来了一些社会风险。如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在促进技术治理发展的同时规避其社会风险,对泛在社会的发展、技术治理模式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泛在社会 信息通信技术 技术治理 社会风险
  • 简介:国民法典如何体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这是民法典编纂的重大理论问题,然而学界尚无系统的学理回应。中国民法典应以社会主义限定市场经济的对抗性,以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为伦理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终极价值,以人法为中心且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型构编纂体例,同时要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在以《民法总则》为先导的各项民事制度中。这种自成体系的独特内在逻辑使中国民法典呈现出独特的社会主义政治风貌。

  • 标签: 社会基础 伦理基础 价值体系 编纂体例 制度落实
  • 简介:农民的经济理性问题在本质上是农民精神的现代问题,主要包括农民经济动机、经济美德以及经济认知三个层面的转化问题。在生产经营结构的市场变迁、“离土不离乡”的进城务工和“离土又离乡”的外出打工等新兴经济活动的推动下,我国农民正处于从传统经济理性转向现代经济理性的发展转型期,突出血缘亲情伦理的传统经济理性正在淡化,注意市场科技伦理的现代经济理性正在形成,以血缘地缘弥补现代缺陷的农民经济理性正在孕育。我国农民一方面要努力跟上现代的步伐,积极倡导尊重契约规则的市场经济理性和追求量化计算的现代科技理性;另一方面要积极规避现代的陷阱,大力弘扬有助于缓解“见物不见人”问题的血缘亲情理性和遏制过度掠夺自然倾向的地缘生态理性。

  • 标签: 经济伦理 经济理性 农民 现代化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有各自不同的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联系与区别,必须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各自主要的研究方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方法论 哲学基础
  • 简介:习近平经济治理思想体现了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的智慧,是治国理政思想体系的基础性内容和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习近平经济治理思想包括新常态思想、新发展理念和新经济战略三个层次,它们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标志着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高度,体现了经济建设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大幅提升。

  • 标签: 习近平 经济治理 新常态 新发展理念
  • 简介:王明珂探讨匈奴辅助性经济与国家组合的内在联系,可视为兼跨人类学与历史学领域研究游牧族群问题之滥觞。论证的逻辑:游牧是匈奴人群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却不能自给自足;匈奴人群对掠夺一类辅助性生业,也有很大的依赖性;匈奴的国家组织,则主要是由辅助性经济决定的。本文意在讨论游牧在匈奴国家组合成立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北亚地区的地理特征,是否对匈奴国家组合的成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匈奴 辅助性经济 国家组合
  • 简介:真理与德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真理与德性的和谐主要体现为:二者都体现人类追求的实践的一种内在的满足和快乐,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实现、自我确证和自我完善;二者的统一是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实践活动需要真理与德性的指导。实现真理与德性的和谐需要从加强教育、践行法治、健全制度、发展生产力与科技等方面着手。

  • 标签: 真理 德性 和谐 实践
  • 简介:本文以历史人类学角度关注信仰何以引导认知与过程的问题。提出,宗教的认知可以影响社会认知乃至国家意识,从而宗教信仰或认知的历史可以影响国家的历史。笔者认为,俄罗斯人与白俄罗斯的东正教享有兼容民间信仰、教化国民、整合社会、协佐军队、建构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政治支撑,故此东正教具有建构国民、社会、民族-国家的功能,并与希腊东正教的信仰认同对其国家认同构成张力。结论以利奇'文化与制度并非合一'和特纳仪式'阈限'之反结构重构权威之动态平衡的理论,质疑涂尔干等宗教仪式表征结构之研究。

  • 标签: 罗斯人 圣灵信仰 家族树 家族村社 东正教
  • 简介:金融化世界的到来,呼唤着金融共享的伦理情操。金融共享,似乎是一个时髦的术语,可是,我们对金融稍作史前史的考察,就会发现金融起源与一种共享伦理的关联密不可分。人类最初的金融活动,就已经有着金融共享的伦理胚胎,早先金融工具的基础性作用是把相关协议或合约记录下来,共享伦理渗透在合约关系中。在现代性的规制下,金融共享问题变成了两种话语体系的批判问题:一种是马克思式的资本逻辑批判文本,另一种是席勒式的现代金融批判与反思的文本。现实世界中金融的“让富人更富”的秉性与金融的民主、人性的矛盾对立不可调和,深层原因在于世界资本金融体系的高度垄断,共享变成了独享。金融化世界的金融共享伦理关涉三个逻辑预设:(1)金融共享的价值预设是追求经济正义的原则;(2)金融共享的实质:从金融理性(追求最大化赚钱效应)回归到金融本质(追求民主,服务大众);(3)金融共享与好的社会相关联。

  • 标签: 金融共享 金融化世界 资本逻辑
  • 简介:通常的技术是经典技术。当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的结合产生了量子信息理论时,才产生了直接的量子信息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的存在揭示了它的本质,它是量子要素、量子结构与专有功能的统一。人的意向是构成技术人工物实在性的潜在因素。量子信息技术属于生态技术,它的诞生将推动量子信息文明的来临。经典算法所不能克服的客观的世界复杂性,有可能通过量子算法得到克服,这表明客观复杂性与人们的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的水平有关。

  • 标签: 量子纠缠 量子信息技术 量子信息文明 复杂性 本质
  • 简介:习近平关于“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新的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体现了交叉运用三大规律、经济科学和自然科学,突破了原有经济学模式,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从三个组合对其进行理解和阐释:一是经济科学与自然通汇,运用自然规律深化和拓展经济规律的认识,深刻论述“第一动力”(创新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的互动;二是深化生产社会规律统领,扩展国内经济发展厚植开放与国际治理的互动;三是以共享发展深化社会主义本质,系统、最大化地发挥社会主义优势,构建良性循环型经济经济学界应当以此解放思想,总结排斥“自主创新”的教训,补足科技知识“资源稀缺”的短板,深化扩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标签: 新发展理念 科技创新 协调国内外 两个大局 共享发展优势
  • 简介:1998年习近平同志撰文指出“高度资本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继而详细阐述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这一观点的理论贡献在于:在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过程中,用“中国话语”解释“中国成就”并体现“中国特色”,批判当前中国的发展成就是在“西方话语”指导下取得的错误认识;深入澄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继承经典马克思理论对西方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驳斥市场经济“中性论”等错误观点;最终,基于近30年的发展实践,总结“中国话语”为系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的理论贡献。

  • 标签: 资本 市场经济 中国话语
  • 简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走向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为了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强国之路上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副院长杨钢研究员、政治学研究所所长胡学举编审等主持和策划了《中国共产党强国之路丛书》。

  • 标签: 强国之路 中国梦 政治学研究 杨钢 胡学 研究成果
  • 简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科学的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尽管两者具有不同的哲学基础、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但它们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都具有各自的理论价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相结合,既要发现和揭示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能够提出解决当下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具体政策;要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经济理论的展开以逻辑关系为主线,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程,建立一个既符合理论逻辑又对照历史进程的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大厦;要在批判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借鉴其实证分析、数理分析和证伪分析等研究方法。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方法论
  • 简介:近五年来,习近平关于经济建设形成了一系列新判断新理念新思想新理论。这些经济思想有着特殊的框架结构和逻辑体系。其主要特点是,秉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既着力当下,又着眼长远;遵循经济规律;紧密结合顶层设计、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立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实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其方法论是,顺应时代要求,破解时代难题,坚持根本和发展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以变制变、以新促新,实现“时代-实践-理论”良性互动。现有《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乃“上篇”,未来必将不断谱写新篇章,形成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续篇。

  • 标签: 习近平经济思想 框架结构 主要特点 方法论
  • 简介:大数据已成为21世纪的新石油,各国政府相继提出发展大数据战略。借助大数据收集、存储和挖掘等技术,大数据信息所蕴含的潜在价值不断得到开发,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在大数据信息价值开发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伦理问题,如隐私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

  • 标签: 大数据 信息价值开发 隐私权 知识产权 信息安全
  • 简介:李庆英在2016年10月13日《学习时报》撰文认为,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过程中发表过两次谈话,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思想界“历史使命”问题的深刻思考,其中的一些独到见解对于当今中国思想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履行肩负的“历史使命”,仍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毛泽东 创新思想 苏联 《学习时报》 哲学社会科学
  • 简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发端。马克思不囿于流行的工具主义对其技术价值观的桎梏,将注意力集中于社会技术即社会生活中的技术现象当中,把对技术的思考寄寓于对机器、工业、劳动等现象的考察。马克思对技术问题的探究始终与人的问题相结合,强调技术实践,阐明了人的异化必然导致技术的异化,技术的异化也是劳动异化所带来的人同人相异化。技术价值集中体现在发展中人的价值。

  • 标签: 马克思 技术哲学 异化劳动 技术中性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简介:《儒家经济伦理研究——先秦儒家经济伦理的问题脉络与观念诠释》是全面探讨儒家经济伦理的一部著作。该著发展了儒家经济伦理的理论能力,进而与当代西方经济伦理学展开对话,共同为解释和指导当代经济伦理问题提供了思路,具有返本开新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建构的特点。

  • 标签: 儒家经济伦理 问题意识 理论建构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提出,基于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并传播。回答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必须回答"中马"(即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与"马中"(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中,"中马"是"马中"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合乎逻辑的发展,是从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的"中马"与"马中"推进到马克思主义运用中国的"马中"与"中马"。"马中"即马克思主义"中国","中马"即"中国"马克思主义。"中马"是"马中"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发展,要最终推进到马克思主义创新中国的"马中"与"中马",即马克思主义大众、民族、时代。中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检验和发展,通过"马中"与"中马"把中国经验转化为大众马克思主义、民族马克思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中马"是"马中"的落脚点。

  • 标签: “中马化” “马中化” “马化中” “中化马” “化马中” “化中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