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某一个单独意象呈现于人们的想象时空,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显现的同时有所发展变化。一方面是意象的情理意蕴中的“情”与“理”保持相对的平衡,则意象保持它原本正常的形态。它的发展变化只是随着情感的和理解的加深,越来越成为灵肉皆丰、形神并茂的形象。另一方面是情理意蕴中的“情”与“理”打破相对的平衡,这时它的发展变化(意象运动)有两个矢性端:其中的一端,由于情感在意蕴中居于强势地位,则意象的形象趋于夸张性的畸形;其另一端由于理义在意蕴中居于强势地位,则意象发展变化的矢性端指向简约、抽象、乃至纯形式化。而这两个矢性端所指,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变形。因为它是意象显现的发展变化形式,我们视发展变化为运动,故称其为意象运动形式。

  • 标签: 意象运动 变形形式 运动形式 “理” “情” 意蕴
  • 简介:买回两件瓷器,钧瓷,一个玉壶春瓶,一块开运石。玉壶春纯鸭青色,瓷质细腻,晶莹透亮,如月夜晴空;开运石斑斓瑰丽,红蓝紫三色似行云流水,釉色形迹处,又分明一幅山水画,恍觉暮沉霞飞,秋山无重数。

  • 标签: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瓷花开片》
  • 简介:<正>贺年作为祝贺新年的节日礼品,已在世界风行。到底谁最早使用贺年,据《世界之最》一书上说,贺年为英国人柯尔爵士于1843年,委托艺术家霍利斯设计一张印墨线填色的贺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贺年。其实,我国早在明朝天顺年间就出现了用梅花笺书写的贺年,当时叫“叶子”,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了。我国

  • 标签: 贺年片 填色 印墨 日本政府 世界之最 圣诞节
  • 简介:变形是在意象的象、情、理三种要素共处一体时,情理意蕴中的情与理互动的某种状态下。意象发生的一种独立自在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地说,是情感于意蕴中居于强势地位时。意象发生的自我变化——是情与理二元素在互动中相关关系的变化引起“象”的发展变化。我们把“发展变化”视为运动;所以变形就是意象运动的一个外在形式。

  • 标签: 意象运动 变形 外在形式 情与理 “象” 自在
  • 简介:她是汤普森夫人,第一天上课站在五年级学生面前时,她对孩子们撒了一个谎。像大多数老师一样,她看着学生说,她爱他们每一个人。但是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前排的一名叫迪的小男孩,老是趴在桌子上。

  • 标签: 特迪忽略
  • 简介:<正>巴特列(1886—1969)早年即对哲学感兴趣,慕沃德Ward名,到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从里弗斯Rivers迈尔斯C.S.Myers等人学。里弗斯后来转事人类学的研究,迈尔斯则坚持实验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工作,巴特列不仅在职位上先后继承了他们,思想上也深刻地留下了他们的铭记,他自称特别受迈尔斯的影响。剑桥大学心理学的传统是自然科学(即过去称为博物的)的精神。心

  • 标签: 实验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剑桥大学 巴特 人类学
  • 简介:对极权主义的研究,是阿伦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分析反犹主义和帝国主义入手,阿伦特以政治现象学的方法探讨了极权主义的起源;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探讨了极权运动和极权统治的特征.探讨阿伦的极权主义研究,不仅为我们考察极权主义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也是我们全面而准确地把握阿伦政治思想的关键.

  • 标签: 阿伦特 极权主义 帝国主义 反犹主义 政治思想 国家结构
  • 简介:刚到夏至,一道亮丽的风景便在乡村的田野、村落构筑。晨曦中,那些趟过生死界河的蝉“知了知了”地叫着,仿佛只有它们才阅尽生命的沧桑,深谙生命的真谛。正午,骄阳炙烤大地,蝉用如利剪般的鸣声,撕剪着午时静寂的帷幔,嵌入小憩者的梦境;傍晚,蝉声追逐着炊烟,炊烟缠绕着白云,白云漫游于蓝天。这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是造物主给乡村最高雅的赏赐。

  • 标签: 乡村 生命 生死 梦境
  • 简介: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油炸小零食,那淡淡的成味伴随着土豆特有的泥土香味,还有嚼在口里“咯吱咯吱”的清脆口感,让许多人爱不释手。美国由此诞生了couchpotatoes族,他们一边躺在躺椅上看电视,一边嘴里嚼着薯,成了20世纪60年代颇为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

  • 标签: 生活方式 60年代 看电视 零食 熟悉 香味
  • 简介:道德究竟根源于我们的理性还是情感?西方自柏拉图以来,主流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一直主张前者。当代著名的美德伦理学家斯洛(MichaelSlote)则主张后者。他认为人类天生的移情能力或移情反应,而不是理性或外部世界的某种原因(如幸福或效果),才是我们理解道德、辩护道德和解释道德语义的最终依据。他将这种理论称之为“道德情感主义”。

  • 标签: 情感主义 斯洛特 道德 理性主义 哲学传统 伦理学家
  • 简介:《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困境”一词的解释为“困难的处境”。而对于纳粹统治时期的捷克小镇莱津来说,确实是“困难的处境”。对于当时的孩子们来说,更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灾难,灭顶式的灾难。而在这一系列的灾难面前,莱津集中营的儿童和教师们却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震慑心灵的画作,

  • 标签: 美术教育 儿童心理 困境 遗忘困境
  • 简介:本文试图同情地理解《理想国》第一卷中的拉叙马库斯,论证他提出的两个有关正义的论题,即正义是强者的利益和正义令人受损是前后一致的,他也很好地抵抗了苏格拉底最初提出的挑战。苏格拉底最终"驯服"拉叙马库斯的论证其实存在诸多问题,但拉叙马库斯最终放弃抵抗也并非不可理解。本文最后讨论了苏格拉底与拉叙马库斯的论辩对整部《理想国》的对话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柏拉图特 拉叙马库斯 正义德性 灵魂功能论证
  • 简介:姚治华《补伽罗与阿曼的译名问题》一文,认为“我”是在不同层次上被使用的:在轮回层次上,指执着的“人我”;在解脱的层次上,指主宰的、自在的“本我”。“无我说”是为破除外道的“我者”而立;“常乐我净”之“我”或“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我”,则是“无化”、“非化”的“本我”、“妙我”。文章以小见大,言之有物,持之有据,不仅对探讨佛教“无我说”,而且对理解整个佛教思想体系的意蕴也不无启发。

  • 标签: 补特伽罗 Atman Pudgala 阿特曼 佛教思想 天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