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佛教里面的"身供养"做了历史性的的考察.认为其背景是依据大乘经典的教义,并在公元四至五世纪之后发生于中国本土的.大乘经典说这是一种"菩萨行"的行为,但在中国,各时代对它的看法并不一致.梁代认为这种行为并非一般僧众所为,且有得不偿失,甚至犯戒的嫌疑.唐代认为根据佛典虽有正当的一面,但其实施必须因人而异,对努力修行的一般僧侣而言,不宜贸然行事.宋代支持僧人"身供养"的行为,对后代影响到至深.唐代法门寺的佛舍利供养,促进了"身供养"的行为发展,我们惊叹于佛教对民间进行渗透的巨大力量的同时,不得不对佛教世俗化而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有所注目.但是无论是"身供养"或是"舍利信仰",随着时代的变迁,应如何正确地看待某些脱离佛教经典的原意的变化,值得深思.

  • 标签: 舍利信仰 烧身供养 佛教经典原义 佛教世俗化
  • 简介: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拉揽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37户1500余人,全部为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85%以上,是一个以苗族人口聚居为主体的民族村寨,是这一带最大的苗寨,号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苗族聚居最大的村寨,至今仍然保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村境内沟溪纵横,

  • 标签: 少数民族 文化生态旅游 三都县 三都水族自治县 民族村寨 总人口
  • 简介:中承惠栋、张惠言汉易之学风,博采汉魏诸家易注,以郑玄易学为旨归,会通融摄诸家之长,能有己得。在易学上既摆脱了王弼“扫象”说义之解经路向,又不依从以虞氏易为代表的汉易象数派之纯粹为寻象而寻象之解经路向,开拓出了涵具二者之长的“象义”兼顾解经方法论。最终形成了以“元”理论为根基,以“爻画变化”理论为主要解经方法的易学体系。其思想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沟通象数、义理的宏大学术视域。

  • 标签: 姚配中 周易姚氏学 元理论 爻画变化
  • 简介: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在古代官方祭祀系统中占据一席之地,他既是官方政府树造的教化偶像,又是行业从事者的保护神,还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寄托。这体现出官府和民众对传统地方资源的一种共享和利用,其间既有继承,也有变革和创新,从而使得管仲本人的形象在正史之外更加丰满和充实。

  • 标签: 祀典系统 管仲 人物形象 行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