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知识生产是以知识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创新为灵魂和核心、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形态。知识生产的相关研究,克服了过去仅从物质生产的视角界定生产的做法,扩展了生产的涵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内容,具有重大理论及实践价值。

  • 标签: 知识生产力 物质生产力 唯物史观
  • 简介:邓小平认为,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首先,要批判把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谴责为所谓'洋奴哲学'的愚蠢思想,清除政治障碍,实现思想解放;其次,在使用最新科技成果充实各类教材、制定和调整留学生政策、引进国外智力和先进科研设备等方面,全面规划和督促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科技政策;再次,应对发达国家的科技封锁,掌握技术市场的运行规则,以引进科技带动产品创新行业发展产业升级,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到手,用起来,有创新。学习外国先进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强民富的战略路径。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外国先进科技 科技思想
  • 简介:有个发行环节的商人来我们出版社要我编辑的书,发行部的头儿要我过去介绍一下书的卖点。谁知我还没有说上几句话,那个年轻气盛的商人没搞清楚我是编辑,还以为我是发行科的人员呢,拿话堵我说:“像你这么糟糕的发行人员,还敢向我推销书啊!”

  • 标签: “逆向” 思维 发行部 发行人员 出版社 编辑
  • 简介:毛泽东的国际洞察是指他分析、判断、预测和解决国际问题以及分辨国际是非的能力和水平,具体地体现在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对国际格局的科学分析、对国际关系的理性把握和对驾驭方法的灵活运用上。毛泽东的国际洞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发挥了巨大指导作用,对于我们在新的国际背景下有效地认知和把握世界仍然具有方法论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国际洞察力 驾驭方法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它能够与时俱进地回应时代的新挑战,解答实践中的新问题。因此,只有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 理论品质 坚持和发展 生命力
  • 简介:精准发是一种科学、理性的实践方法,是认识的定量化、精确化。精准发也是习近平反复倡导的工作方法。是贯通于治国理政新实践的着力点,体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发展总目标之中。在改革发展实践中,我们要自觉坚持精准定位、精准聚焦、精准探索、精准评价,力求做到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 标签: 治国理政 精准发力 科学方法
  • 简介:康德在一般判断下区分了规定的判断和反思的判断。然而,受黑格尔的影响,伽达默尔认为,在现实的认识和实践中,二者是很难分开的,伽达默尔不仅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将反思判断与实践智慧联系起来了,这既具有解释学的意义,也具有一般哲学的意义。它可视为伽达默尔对哲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 标签: 判断力 规定判断力 反思判断力 实践哲学 实践智慧 解释学
  • 简介:刘召峰在《当代经济研究》2016年第3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思想的新贡献在于:在深刻领悟马克思关于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历史性质的论述的基础上,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存在补充了“生产条件”;提出了区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新标准;突破了斯大林关于商品的活动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的限定,

  • 标签: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当代经济研究》 毛泽东 反思 个人消费品 价值规律
  • 简介:以制造业智能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新的车间革命,没有改变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也没有否定活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科学论断。依据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和生产劳动思想,凡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并实现商品价值的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均属生产性劳动,都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和物化劳动在使用价值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创造价值。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推进,没有改写收入分配同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率无关的基本思想。总之,新生产方式变革非但没有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反而在收入差距拉大、劳资关系紧张、公平正义问题凸显的新的历史背景下不可或缺。

  • 标签: 工业4.0 价值链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公平正义
  • 简介:在邓小平的理论视野中,农业现代化问题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农业,重视'三农'发展。广安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农民关心的增收问题抓起,着力推进农业加快迈入市场化、规模化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从市场关注的食品安全抓起,净化产地环境,推广生态种植养殖,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抓起,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风气;从解决贫困问题抓起,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广安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历史性跨越,全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 标签: 问题导向 精准施策 农民增收 食品安全 脱贫奔康
  • 简介:本文在批判性分析'最低的层次是异化劳动所生产的美、其次是不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所生产的美、最高层次的是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所生产的美'这一所谓'劳动生产美'的'三个层次论'的基础上,提出'劳动生产美'的'三个环节论':第一环节是,马克思从实践本体论的高度确认劳动是理解美的基础,提出'劳动生产美'这个命题;第二环节是,马克思严肃指出异化劳动不仅不能生产美,而且还会导致对美的否定,从而守护了'劳动生产美'这个命题;第三环节是,马克思深情期盼共产主义将恢复劳动的自由并使'劳动生产美'变成现实。

  • 标签: 马克思 劳动 生产 异化 共产主义
  • 简介:分工理论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入考察分工对生产生产关系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生产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认识,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理论。分工的双重性在于,分工既与直接的物质生产相联系,即与生产的物质性相联系,又与生产关系相联系,即与生产的社会性相联系。分工的这一性质,可以为阐释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提供一种独特的理论视角。

  • 标签: 分工 物质生产 生产关系 德意志意识形态
  • 简介:马克思在《导言》中阐发了'生产与消费同一性'命题,该命题强调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是由特定生产方式决定的、以生产为矛盾主要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以此科学内涵为基础,可从两个方面加深对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其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着手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符合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矛盾本质的主要观点;其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重点推进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也同样契合马克思所总结的在市场经济体系内部解决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 标签: 马克思 生产 消费 同一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