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要科学地界定传媒伦理,首先,不能偏离伦理“致至善”的本性;其次,须从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及应用伦理学三个层面深入考察传媒伦理的理论进路。本文认为,传媒伦理首先是对人们媒介行为中善恶选择的系统性探究,它系统地研究道德善的媒体当如何履职、媒体是否符合它的应当以及媒介从业人员在其媒介行为中对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的认识与抉择等问题;其次,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的是,传媒伦理也试图界定那些构成价值与生活规范的,被作为个体、群体或文化共同体的人们所共同认可的原则性的内容。

  • 标签: 传媒伦理 元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
  • 简介:战时期毛泽东重视货币问题,他的货币思想散见于文章、书信、电报和指示之中,是极为丰富的,本文旨在对其作一分析,以飨各位同仁。

  • 标签: 货币思想 抗战时期 毛泽东 货币问题
  • 简介:战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期,面对日本的疯狂侵略和国内日益复杂的阶级斗争,如何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如何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如何夺取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胜利?这些问题成为了毛泽东思考的主题。针对这些困难,毛泽东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结合解放区的革命实际,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经济哲学,有力地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经济状况,为最终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成为其革命战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毛泽东 抗战时期 经济哲学
  • 简介:穆罕默德·阿里·真纳(MuhammadAliJinnah)(1876-1948),是巴基斯坦立国运动领袖,巴基斯坦国的创建者,第一任总督(1947-1948),印巴分治前任印度穆斯林联盟主席。巴基斯坦人民称誉他为"巴基斯坦之父"。阿里·真纳与巴基斯坦的建国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而本文则试图分析阿里·真纳与巴基斯坦传媒业的关系一、真纳政治生涯1905年真纳参加国大党,开始致力于南亚次大陆穆斯林和印度人的团结。这一时期,真纳的目标是谋求整个南亚次大陆人民共同的福祉,为了实现这一福祉,南亚次大陆的穆斯林和印度人的团结一致至关重要。

  • 标签: 真纳 印度穆斯林联盟 政治生涯 南亚次大陆 穆沙拉夫 全印穆斯林联盟
  • 简介:当代传媒的伦理现状并不乐观,因人文关怀缺位而导致的冷血新闻频现,因采访不够全面导致的公正报道失衡,因激情战胜理智而导致的煽情主义泛滥,因专业素养欠缺而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因一味迎合受众而导致的舆论引导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承担。肇始于西方传播理论界的社会责任理论强调新闻自由要附有社会责任义务,而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也强调媒体应承担舆论引导的职责,因此,媒体应当从培育“媒体人格”做起,塑造一个有社会责任的媒体形象。

  • 标签: 媒体伦理 社会责任 媒体人格
  • 简介:战时期,加强八路军的军事力量建设是对敌斗争的重要法宝。军队文化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941年邓小平在《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的讲话中思考了八路军的文化工作和建设经验:重视文化建军,加强八路军对敌“思想战”;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保障八路军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抵制糟粕落后文化,加强八路军文化先进性建设;文化工作融入政治工作,发挥八路军的文化战斗力;构筑“文化统一战线”,加强八路军文化“协同”作战;坚持文化的群众路线,实现八路军文化的大众化。这些战略思想无疑对当时八路军的抗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文化工作思想对当前军队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仍具有重要现代价值。

  • 标签: 邓小平 抗战时期文化建军 文化战斗力
  • 简介:传媒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其具有法制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喉舌功能、价值引导功能和议程设置功能三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从遵循以人为本的法制观念、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追求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等方面着手对传媒的法制传播进行调控,以保障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 标签: 马克思 传媒 法制 功能 调控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在外事工作中采取合理有效的宣传策略,打破国民党的新闻舆论封锁及负面宣传报道,将中共真实、良好的形象宣传出去,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亟需解决的一项重大任务。1944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是国内外媒体第一次大规模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为宣传中共形象提供了极重要的机会。在记者团访延期间,毛泽东采取种种努力,包括:高度重视访问团的准备接待工作,对国民党污蔑阴谋的及时反驳与揭露,阐释与实践中共抗日、民主、团结政治理念,展现在与国外记者交往中个人的魅力等,极有成效地完成了宣传工作,促使国内外,尤其是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中共的真实政治形象及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予以客观认知和必要的重视。

  • 标签: 毛泽东 抗战时期 国外媒体 中共形象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吃饭穿衣问题,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大生产运动。为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影响,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整风学习运动。整风学习运动经过了学习运动、改造学习运动、整风学习运动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解决了理论联系实际、民族形式和以中国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问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共产党的前进奠定了思想基础、精神基础。

  • 标签: 毛泽东 抗战时期 整风学习运动
  • 简介:毛泽东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系统丰富的青少年德育观。毛泽东青少年德育观,回答和解决了青少年德育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提出了青少年德育的基本内容、根本原则和方法,是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德育理论,对大众传媒时代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德育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青少年德育 大众传媒
  • 简介:1944年8月,美国战时情报局派遣费舍尔与中国共产党初步接触,考察中共日本战俘工作。1944年10月,埃默森与有吉幸治访问延安,对延安日本工农学校进行深度调查研究,并与叶剑英就解决日本战俘问题见面会谈。其间,中共改造日本战俘的工作逐渐赢得战时情报局心理战部门的价值认同,该机构派驻人员在1944—1945年共完成71份《延安报告》,总结中共给美军对日心理战提供的启发与建议。中共与美国关于日本战俘问题的初步合作,不仅体现出中共对日本人民统一战线的促进与支持,同时反映了这一阶段中共对美国统战工作的加强。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美国战时情报局 日本战俘问题 《延安报告》 国际统战
  • 简介:战时期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从属于同一时期的'中国化'讨论,是'中国化'讨论的一个具体构成部分。文艺界之所以没有广泛采用'文艺中国化'的口号,而是采用了文艺'民族形式'的口号,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其一,出于统战的考虑;其二,出于规避共产国际外部干预的考虑;其三,受到了'旧形式利用'讨论的影响。但是,由于'民族形式'这一术语本身意义的含混性,以致给这场讨论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影响。

  • 标签: 中国化 民族形式 大众化 现实主义
  • 简介: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集体性选择的信仰体系,是中国社会国家意识的主导性结构力量,儒家文化的“依仁据德”理念对中国人构建理想人格。产生了恒常不变的影响。在当今市场经济领域中,许多现代广告传媒创意也正是因为融汇了儒家文化中理想人格的附加值,从而契合了受众的文化心理,产生了良好的传播致效作用。这种文化附加值的研究有重大社会价值,一方面不但为儒家文化的现代转生之路找到了合适的承载物,另一方面也提升广告标示物(产品)文化内涵。

  • 标签: 儒家文化附加值 广告传媒受众 理想人格 心理契合
  • 简介:根据学者喻国明和郑丽勇的传媒影响力理论和学者黄希庭的价值观体系理论,自编问卷,对安徽省三所医学院校的1998名在校医学生展开调查,实证研究涉医传媒信息对医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索其内在机理.结果发现:涉医传媒信息对医学生价值观产生显著影响:(1)涉医传媒信息内容、信息时效性正向影响医学生的心理需求;(2)信息加工程度、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传播媒介、信息发布者等正向影响医学生对涉医传媒信息的信任程度,并进而影响医学生的价值观;(3)心理需求和信任程度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医学 信息 价值观 医学生
  • 简介:战时期,中共对美外交工作在抗战进程中发生了一些显著的转向。在战略谋划方面,由服从共产国际指示转向独立自主决策;在实现路径方面,由民间外交转向半官方联络;在利益诉求方面,由支持中国抗战的单一诉求转向抗战、民主和团结的多元诉求。在这一过程中,中共所表现出来的战略思维、大局意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宝贵经验,为当今中国开展对美外交工作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中国抗战 对美外交 战略谋划
  • 简介:共产党人的道德品质和党性修养是其能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基础。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所写的《纪念白求恩》论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品质,《为人民服务》论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愚公移山》论述了在困难面前“去争取胜利”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实践证明,“老三篇”影响、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重温“老三篇”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 标签: 毛泽东 “老三篇” 思想内涵 现实价值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著名论断。针对如何从民众之中获得伟力,毛泽东从抗战、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入手,以密切联系一切抗日群众、群众的物质利益、群众的抗日教育为核心内容,对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鲜活的制度和思想。

  • 标签: 抗战时期 密切联系群众 制度建设
  • 简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凝聚力的整体提升。正如习主席指出的:“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传统“家国”观得到全面升华,为民族凝聚力的重构发挥了重大作用。

  • 标签: 中华民族凝聚力 内在关联 抗战时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
  • 简介:众所周知,现代大众传媒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利用大众传媒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为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大众传媒在我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大众传媒 地位 必然趋势 现代化 行为
  • 简介:民国时期,中国的回民穆斯林群体创办了许多的报刊,其实,早在清末就有丁宝臣创办的《正宗爱国报》,迟至1949年,还有庞士谦主编的《回民大众》,此段时间内,全国各地所创办的各种报刊,内容丰富,既有教理讨论,也有文艺创作、时政评论、科学普及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过去涉及到教义与抗日战争关系的论述很少,本文试图以报刊为中心,论述时人如何从经典与教义出发,理解抗战,支持抗战以及试图推进个人与宗教进步的。

  • 标签: 回族穆斯林 庞士谦 丁宝臣 教理 正宗爱国报 《古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