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就是初学入门的第一,故名初。三论宗初是用来论证和区别是自性还是缘起义的一种方法。佛教各个宗派皆讲二谛,真俗二谛,有时也叫有无二谛。但三论宗与他们所讲有所不同。此不同之处用初一鉴别,则一目了然。了解了初也就明白了“缘起性空”、“中道”,同时也显示出了三论宗圆融无碍的义理。所以“初蕈者,破自性之利器,彰缘起之假名,八中道之要轨,显无碍之圆融”。

  • 标签: 二谛 自性 中道 有无 宗派 圆融
  • 简介:《中庸》一书引“子日”处甚多,“道不远人”①即其例。此论君子之道,内及“忠恕”,与《论语》颇可映证。然细加推绎,又可见其说已非“忠恕”所能范围。深人研究此,既有利我们看清《中庸》作者对孔子“忠恕”思想之发展,同时,对我们认识《中庸》所引“子曰”之特点亦不无裨益。据文意,全可分五节。

  • 标签: “忠恕”之道 《中庸》 义疏 《论语》 “子曰” 君子
  • 简介:“道”解析赵毓民,赵琳前人对老子的注疏是前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地位条件下对老子的理解,未必全合老子本义。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我们宁信老子所言而怀疑那些玄虚难懂的注疏。为了悉心领会老子原文,我们根据五千言中概念性词汇反复出现、一之内...

  • 标签: 道法自然 实体物质 抽象事物 对立统一规律 五千言 发展过程
  • 简介:六和合能海和合的大义和合,就是团结的意思。我们能将散沙般的佛徒,共同团结起来,组织成一个有典次有精神的僧团,共同卫护三宝,使三宝久住于世,无论出家佛子或在家菩萨,都一心一志地向三宝上着眼,打破世间一切门户之见和自私自利之心,这就叫作和合。所以这和合...

  • 标签: 佛教 僧伽 慈悲心 戒律 自身建设 生命存在
  • 简介:根据训诂学的一般原理,“逍遥”作为一个联绵词,必须按照相关规则进行训诂。张松辉先生依形训诂,得出“逍遥”的本意为“散步、闲逛而不带感情色彩”,以此反对郭象解庄的“悠闲自在”说,并进而解释庄子的“逍遥”,其结果并不能令人信服。“逍遥”的诸多异形词之一是“消摇”,“消摇”比“逍遥”为古,“消摇”作为一个没有“定字”的联绵词,不能依形训而当依声训,这就要回归经典文献,在文中还原“逍遥”的本意。通过对《诗经》《楚辞》等文献的“逍遥”还原,得出“逍遥”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体验而不止是漫步闲逛的结论。在庄子哲学中,“逍遥”是一种无拘无束、自如自在的生命体验,是生存之自由也是心灵之闲放,而大鹏正是这种自由精神的象征。

  • 标签: 逍遥 庄子 诗经 楚辞
  • 简介:创生的概念是汉语"生"字最重要的意项之一。最初,华夏先民用作为超越主体的"帝"来解释宇宙的创生,并始终认为这一超越主体造物的秘密对人而言是开放的。先秦儒家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其"生生"之说,强调天之生物的全部道理都在宇宙万物日新又新的不断新生之中。在后来儒学的发展中,对"生生"这一概念的理解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这一气化流行的角度来理解"生生"。这一理解最初多见于道家文献之中,秦汉之际广为流行,为儒家所吸收,而集大成于董仲舒。另一思路是通过人的道德本心之觉润说"生生",强调人先天有一超越之心,能够体天地万物而感其真,此心之伸展、觉润,便赋予万物以生意,心之生生无穷,便是天之生生不息。这一理解历史悠久,发端于先秦,至宋代而大兴。相比于由气之相生解生生,这一思路能够更有效地说明存在与道德的必然性,堪为儒学之正宗。

  • 标签: 儒家 创生 生生 超越性 本体宇宙论
  • 简介:通过学习《入中论》,对大乘中观宗有点滴认识,兹将几个中心问题,试述如下。概说印度之佛教,略分为四部(我国藏地承之):小乘之有部与经部、大乘之中观与唯识。唯识是弥勒菩萨教派,着重般若广行;中观是文殊菩萨教派,着重弘扬般若深见,基本著作是《中论》、《入中论》,藏地称之为二大车。龙树菩萨作《中论》二十七品,决择二无我,然文字非简即繁,后人不堪领

  • 标签: 入中论 中观宗 二无我 龙树菩萨 文殊菩萨 自性
  • 简介:“因信成”是圣保禄宗徒在《罗马书》中的名言,是《圣经》中的话,有绝对的权威。历来的神学家们都公认,《圣经》是一部救恩书,其救恩福音是不会有错的。因此“因信成”这句话的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是无可置疑的。

  • 标签: 《圣经》 基督教 “因信成义” 教义思想
  • 简介:郭俊,男,汉族,1934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1959年8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计算机专业。曾经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原苏联莫斯科大学等单位进修。先后在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机械工业部、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总装备部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任研究员、教授、研究生导师。曾受聘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

  • 标签: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科学院 专家委员会 简历 科技信息中心 计算机专业
  • 简介:《易传》“死生之说”揆王利民人类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自觉思考是从对死亡的警惧开始的,死亡带来的人生虚无感和湮灭感破除了生命意识的混沌状态,刺激起寻找生命价值的激情。可以说,生死观是人生哲学之网上起头的纽结,只有从死亡这生命旅途的遥远终端返观人生,才能获...

  • 标签: 《易传》 圣人人格 生命哲学 人生哲学 生命本体 君子人格
  • 简介:圣经中有"人"、"称"、"公义"等词语,在这些词语中""所指为何,笔者一直不太清楚。在现今的教会之中,很多的信徒在谈到""(righteousness)这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称"、"人"、"义行"等,但是当理解这个字的时候头脑之中会有"侠义"、"忠义"、"义气"的意思。这样的理解非常不可取,因为""的含意很丰富,不但儒家著作里有很多含意,在圣经中也有很多含意。本文主要分成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分析儒家著作里""的含意,第二大部分分析圣经中""的含意,第三大部分是将之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 标签: 义人 义行
  • 简介:中华民族素有见义勇为的光荣传统。但不知何时起,物质与精神、金钱与道德、利益与义务的关系,在一些人的心中错了位。“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意识在这些人的脑海中滋生、膨胀。他们对别人的困难视而不

  • 标签: 义心理 心理析 见义
  • 简介:海啸啊请你掀开无常的面纱印度洋洋底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至今日已达到六万,这一突如其来的天灾更让人感受到了世事人生的无常,尚且安稳生存的我等众生为什么还不努力修行呢?

  • 标签: 中国 佛教 教义 修行
  • 简介:乐,男,汉族,1948年4月10日生。浙江乐清市人,自幼读书,1966年毕业于淮南二中高中部。1968—1972年下放农村,1972—1978年上抽至淮南谢三矿工会;1978—1986年淮南二十三中任教,(其间1978—1981安师大中文系学习,1981—1983年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大学本科。1985—1987年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进修管理心理学研究生课程);

  • 标签: 简介 安徽教育学院 1948年 研究生课程 管理心理学 心理研究所
  • 简介:“十重唯识”是法藏大师在其著作《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中,为了解释有关“三界唯心”的问题而提出的。“十重唯识”中,法藏大师从华严宗的角度,借助唯识法相宗相关理论,从而展开“十重唯识”的论述,以便阐明华严宗唯心之旨。本文将对“十重唯识”文本及相关的思想,进行简略地探讨与剖析。

  • 标签: 十重唯识 融事相入 全事相即 帝网无碍
  • 简介:上师的座右铭见于《能海上师传》,短短32字,字字珠玑。是我们近慈堂上,以至整个佛教之至宝,更是僧宝中任当家师、方丈们的一面镜子。座右铭字句浅显明白,不用解释就懂。不过,结合自己回忆亲近上师时所知的其他一些言教来阐述,或更有意义。

  • 标签: 上师 道德建设 佛教 学佛 佛陀 座右铭
  • 简介:和中有'哲'观念,旧释或为'智慧',或为'智慧之人'.仔细考察则会发现,'哲'在上述文献的不同篇章中分别表示神圣意志、帝王的聪明才智、社会人群的聪明才智.其内涵的扩大,可能意味着上述不同篇章文献完成于不同时代;其内涵的变迁,则反映了'哲'观念在西周早期、中晚期、春秋时期的变化.

  • 标签: 《尚书》《诗经》 “哲” 古代思想
  • 简介:在德山宣鉴门下,有雪峰存承嗣其家风,在闽中大阐玄猷。他所主持的道场,法席兴盛,冬夏不下一千五百知识,天皇禅系至此大行于世。今查《景德录》,雪峰法嗣名存《灯录》者就有五十六人之多,其中具有机缘语录者达四十五人。更为重要的是存门下的玄沙一支,经过桂琛至文益的弘传,遂开法眼一宗;

  • 标签: 德山 道场 法眼
  • 简介:基于阳明后学的研究视域,根据“天泉证道”的主要记载,“天泉证道”的“追述”值得思考。此可以从“求证前”与“求证中”两个环节进行探讨。这两个环节皆从多层面显示出阳明一传弟子相互争辩的特征,从而呈现出“天泉证道”区别于“发生”的又一重属性——“追述”。探析此“追述”还须对之进一步明晰与定位。

  • 标签: 天泉证道 追述义 发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