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吴强在《学术探索》2018年第5期撰文认为,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虽未曾负笈留洋,但毛泽东早期就已对人类、国家、宇宙等世界上的诸多根本性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并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发表自身见解,而就当时的世界形势、国际时局、中外关系以及中国应如何自处等有关议题亦有极富创见性的思考。(一)人类之目的:旨在于实现自我。

  • 标签: 世界史 毛泽东 早期 观照 学术探索 积极主动
  • 简介:把观念史视为哲学史研究的变体与扩张,应该注意在经典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之间寻得其根据。其要点是观念史研究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现成的经典世界之中,而应该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变迁中获得动力。注意到能够发挥原始作用的现实生活世界与既有的经典世界的互动,不但能够更真切地理解观念的变迁,而且由于把视野扩展到与哲学相关的更广阔领域,实际上也可能改绘经典世界的地图。

  • 标签: 观念史 经典世界 现实生活世界
  • 简介:思维与天体、地质、生物的运动一样,也有自己的历史,它也是不断发展的。今天的人类高度发达的思维力不是从来就有的,今天人类以抽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也不是从来就是如此的。它们都是思维发展的产物。

  • 标签: 思维力 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 思维发展 人类
  • 简介:<正>张恒寿(1902年3月24日—1991年3月7日)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生前曾担任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他一生从事中国古代史与中国思想史研究,著有《庄子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和《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等书。我跟随张先生研讨中国思想史多年,先生的治学精神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 标签: 庄子思想 思想史研究 中国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思想史 庄子哲学
  • 简介:在邓小平看来,科学总结共和国的历史经验,对于理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具有战略意义。邓小平在关于国史研究的主题、主线和主流,关于国史的历史分期,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两个发展趋向,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基本评价,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关于中苏论战,关于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战略等问题上做出的科学评述,为国史研究提供了指导和参照。

  • 标签: 邓小平 国史 国史研究
  • 简介:为了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李达撰写了《中国现代经济史之序幕》、《中国现代经济史概观》及《中国产业革命概观》等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论著,分别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传统经济的崩溃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三个维度解剖了中国近代经济史。这些论著不仅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界在中国近代经济史领域的拓荒性研究成果,开创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崭新范式,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理解中国社会的性质、探索革命的道路做了重要理论准备。

  • 标签: 李达 近代经济史 社会性质论战
  • 简介:侯外庐是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开创者,中国哲学史研究是其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侯外庐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侯外庐相继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1934年)、《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1942年)、《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1945年)、《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1956年)等著作,对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主要命题进行了深入研究。40—60年代主持完成的五卷本《中国思想通史》标志着其中国思想史及哲学史研究体系的建立。

  • 标签: 中国哲学史研究 侯外庐 《中国思想通史》 中国思想史 中国古代思想 思想史研究
  • 简介:《淮南子》中引《易》或与易学相关的内容,应本之于《淮南道训》。这些内容与帛书《易传》及《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易学古籍都有着十分密切的传承关系。通过相关章节的比较,我们认为《淮南子》中引《易》论《易》的文字,确由帛《易》流传而来,确为孔子之传。《淮南子》中论“五帝三王”的内容或与《韩氏易传》相关。《淮南子·天文训》包含了丰富的象数易学理论,有些可能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古五子》的遗说,有些则是魏相《易阴阳》的内容,还有一些与京房易学中的“纳甲”筮法相合辙。

  • 标签: 帛书《易传》 《古五子》 《易阴阳》 京房
  • 简介:传教士译者研究是传教士翻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梳理传教士译者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指出翻译研究视域下的传教士译者研究不宜流于历史知识的记录和人物的介绍,也不宜局限于旧有的研究范式,而应根据翻译史研究方法的演变,面对材料中的研究问题,尝试不同的学科视角和研究方法,探寻研究对象与历史脉络的关系,突出翻译史研究多语言、多文化、多学科的特点,同时也为传教士译者研究赋予新的意义。

  • 标签: 翻译史 研究方法 传教士译者研究
  • 简介:高尚斌,1956年12月29日(农历11月28日)生,汉族,陕西延川人。享受圜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高校重点学科(中共党史)带头人,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院长、中共党史研究院院长,延安大学教授,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延安大学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延安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政治经济组组长、学术评定委员会分委会主任,中田现代史学会理事,陕西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陕甘宁根据地史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

  • 标签: 中共党史研究 高尚 专家 学术委员会 中共党史学会 延安大学
  • 简介: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85载的光辉历程,这八十多年的峥嵘岁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则是其开端,述评国外对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借“它山之石”,搞好我国自己的中共创建史研究,在彼此交流中相得益彰,而且可以对国外研究中一些失之偏颇的地方进行探讨。本文拟对国外中共创建史的研究状况进行厘清和梳理,以期对国内中共创建史的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国外研究 述评 光辉历程 中国社会 相得益彰
  • 简介:历史问题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长期性障碍。安倍首相来华访问后,中日双方决定“年内启动中日学术界共同历史研究”。笔者认为,应将中日共同研究历史与改善教科书相结合,才能真正落实两国共同研究历史的活动。但二者的结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艰巨性与快捷性并存,困难与机遇同在。克服艰巨性、抓住快捷性的关键在于,为中日共同研究历史活动制订双向改善教科书原则。即通过共同研究改善中日两国的教科书。此活动具有促进战争受害国与战争加害国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积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 标签: 共同历史研究 中日历史和解 教科书问题 历史认识
  • 简介:印顺法师对现代汉语佛学研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在佛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至今在汉语学界也是罕有匹敌的。近代以来,佛教学界对他的佛学观念和思想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也引发了一些争论,可谓法海微波。个人以为,对印顺佛教思想的解读不仅要从佛教思想的内部义理与行修等方面去作开展,更需要把他的佛教学思想和观念放置在近代佛教思想学术史,

  • 标签: 佛教思想 近代以来 印顺 经史 转型 知识
  • 简介:新时期的齐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主要表现在学者们在研究齐文化典籍、专题、个案的同时,开始自觉地把齐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来研究,并力图建立起真正科学意义上的齐文化学科.

  • 标签: 《齐文化发展史》 宣兆琦 古代文化 政治环境
  • 简介:中国美学史研究,一直是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自王国维以来,以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进行阐释与建构,形成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也注定了对中国美学实相的偏离。而近年来,国内美学界对中国美学史的这种研究与书写方式则缺乏深度反思。鉴于此,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在2013年年末举办了"中国美学史研究:问题与方法"学术专题研讨会,10余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探讨交流了当下中国美学史研究与书写中的主要问题、如何实现中国美学史本身的回归与还原以及中国美学史研究对审美文化研究的借鉴等三个层面的问题,展示了目前国内关于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推动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深化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美学史 书写方式 回归 还原
  • 简介: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高级干部提出了许多研究党史的方法和原则,这不仅推动了当时的党史研究,而且对今天的党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作用。这些方法和原则包括:

  • 标签: 中共党史研究 延安整风 高级干部 毛泽东 周恩来
  • 简介:英语世界学者对毛泽东及其相关方面的译介要早于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毛泽东创作于1935年的律诗《长征》的英译,引发了英语世界学者对毛泽东及其相关研究的兴趣,并逐渐成蓬勃发展之势。本文从毛泽东的诗词译介、《毛主席语录》的英译、毛泽东的讲话、书信和文章的译介以及战略理论的英译这四个方面对英语世界的毛泽东译介情况做了详细的梳理。

  • 标签: 英语世界 毛泽东诗词 《毛主席语录》 战略理论 译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