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一、历史上新疆穆斯林朝觐活动我国穆斯林前往沙特麦加朝觐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明朝初年。新疆地区的穆斯林也是很早就通过中亚前往麦加朝觐。最早的确切记载见于利玛窦所著《鄂本笃访契丹记》:"喀什噶尔国自有王。……当时(1603年)喀什噶尔王之妹归自麦加城,道经可布里(即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与商队同行。

  • 标签: 喀什噶尔 麦加朝觐 鄂本笃 利玛窦 中国伊协 宗教事务条例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对《新华日报》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提出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地方报纸的条件和前提;重视《新华日报》的队伍建设,认为领导班子是核心,要适当增加职工福利,重视新闻工作者的素养和能力培养;在全面了解西南地区全局动态的同时,带头为《新华日报》写稿件,并具体指导一些重大问题的宣传报道。重温邓小平对《新华日报》的历史贡献,对于新形势下开展报刊新闻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要坚持党的领导;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 标签: 邓小平 《新华日报》 中共西南局
  • 简介: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新疆吐峪沟石窟及其壁画曾先后遭到外国“探险家”的劫掠。通过对现存的石窟和壁画的研究,可以看到,石窟为中心柱窟、方形窟、纵券顶长方形窟三种;壁画内容多与佛教禅观和佛本生故事内容有关。有人曾经认为这些壁画系摩尼教的内容,作者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它们都是一些按照佛经内容而绘制的图画,从经典上可以找到依据,属于典型的佛教壁画。这些壁画以4、5世纪为鼎盛,说明吐峪沟石窟曾是高昌佛教的一个重要中心,同时还与龟兹的佛教有密切联系

  • 标签: 摩尼教 佛教壁画 壁画内容 吐鲁番 比丘 石窟
  • 简介:联合教学模式是为了最好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所进行的教学改革探索。这项改革可以弥补新疆影视教育资源不足等多种缺陷,符合新疆实际,既顺应了中央对新疆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又遵循了影视艺术特征。因此,这项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目前新疆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探索研究,如继续深入探索,那么对于新疆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无疑会发挥现实而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新疆影视 影视专业 联合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 简介:本文针对边政学与边域研究中汉人主体的缺失,以清季民国新疆汉人研究,补缺边政研究和汉人社会研究;论述近代新疆汉人源流和其文化认同,以及汉人主体的社会生成;抽绎此研究的历史与学理意义。

  • 标签: 边政学 清季 民国 汉人社会 主体文化
  • 简介: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新疆本土汉子,三十多年的生活亲历让我对这里多个穆斯林民族的开斋节心驰神往。然而,最使我钟情的要数这片广袤土地上的回族人的开斋节。因为,它所呈现的生活美学既能体现中国回族入的精神追求,又能反映新疆多民族地域文化的深厚积淀。

  • 标签: 开斋节 新疆 回族 民族地域文化 生活美学 穆斯林民族
  • 简介:初步研究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穆斯林的人格特征,采用维语版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和巴州地区的4677名维吾尔族穆斯林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南疆四地州男性维吾尔族穆斯林的16PF测试结果与全国男性成人常模相比,除了在自律性因子上没有差异外,在其他因子上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全国女性成人常模相比,南疆地区女性维吾尔族穆斯林除了在世故性和敏感性两个因子上没有差异外,在其他因子上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南疆维吾尔族穆斯林表现出的人格特质是高乐群性、高稳定性、高恃强性、高兴奋性、高敢为性、高幻想性、高忧虑性、高紧张性和低聪慧性、低有恒性、低怀疑性、低实验性和低独立性。另外,南疆维吾尔族穆斯林在人格特征上表现出了性别、婚姻、年龄、文化程度和来源地上的差异性。

  • 标签: 新疆南疆 维吾尔族穆斯林 人格特征
  • 简介:清代官绘本《哈密图》图幅宽大且为纸本彩绘,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在历经时代嬗变和地域移转后,其流转路径渐已模糊。本文结合相关史实,借助藏图目录等,还原了其辗转迁移过程。《哈密图》应该为清代官员呈报政务而绘制的随折上奏材料,阅览后存于清内阁大库红本库,至清末为筹建京师图书馆而将其从清内阁大库转存入京师图书馆,迄至抗战时期被迫与北平图书馆珍藏一同南迁至南京,后于国共内战后期转入台湾,先存于台北中央图书馆,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

  • 标签: 新疆 《哈密图》 古地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 简介:6月7日至19日,正值初夏时节,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宗教工作部门的百佘位宗教工作干部,来到国家宗教局培训中心养怡山庄,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国家宗教局2010年新疆宗教工作干部专题研讨班。

  • 标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宗教工作 2010年 国家宗教 研讨班 干部
  • 简介:2013年7月,笔者作为转变作风服务群众集中征集工作组成员,进驻莎车县塔乡,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取得不少数据和第一手材料.本文基于这些材料,对新疆莎车县的伊斯兰教发展情况进行解读和分析.

  • 标签: 维吾尔族乡村社会 清真寺
  • 简介:新疆由于自身独特的地位,一直受到毛泽东的格外重视。在毛泽东看来,始终保持新疆社会稳定的秩序不仅对于实现新疆社会的长治久安意义非凡,而且对于实现全国社会稳定的秩序也具有不同一般的意义。为此,他既把争取和平解放新疆看作是构建新疆社会稳定秩序的首要之举,又把实施民族平等政策看作是稳定新疆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既把实行新疆社会改革看作是稳定新疆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又把大力开展新疆社会建设当成是保持新疆社会稳定秩序的关键所在,从而为新疆社会稳定秩序的构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毛泽东 新疆 社会稳定秩序
  • 简介:本文考察了留存至今的新疆少数民族城乡中有关萨满教信仰内容以及仪式,分析了其长期存在的原因,指出萨满教保留了许多新疆少数民族原始文化的'活态因子'.

  • 标签: 新疆 萨满教 地方性
  • 简介:新疆伊斯兰教第五次代表会召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斯兰教第五次代表会议于1993年10月27日至29日在乌鲁木齐举行。这次会议是在自治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来自全疆各地伊斯兰教界知名人士和穆斯林代表217人出席了会议。自治区党...

  • 标签: 伊斯兰教 代表会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当选为 乌鲁木齐 民族团结
  • 简介:【本刊讯】2015年10月16日上午,由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新疆爱国宗教人士培训班一行65人到访中国伊协,受到杨志波副会长、巴拉提·拉吉甫副秘书长的热情接待。座谈会上,杨志波副会长首先代表中国伊协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从中国伊协的成立、宗旨、作用、具体开展的工作,以及我国伊斯兰教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等各个方面向学员作了介绍。希望大家利用学习机会,开阔眼界,提高学识,坚持"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解好经、讲好经,旗帜鲜明地反对暴力、恐怖与极端,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60N年为契机,抓住发展柳遇,为建设美丽的新疆做出贡献。

  • 标签: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爱国宗教人士 培训班 中国 中央民族大学 副秘书长
  • 简介:新疆农村改革启动契合邓小平农业"第一个飞跃"思想。新疆农村中"五统一"、"大条田"等统一经营模式在邓小平农业"第二个飞跃"思想的酝酿中开展实践。在"第二个飞跃"思想指引下,新疆农业的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农民间的合作与联合更加紧密和扩大,农业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集体经济实力有所壮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及其所蕴含的方法论对于新疆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攻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农业“两个飞跃” 新疆 集体经济
  • 简介:通过分析富蕴牧民定居状况、模式、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牧民定居的优化方案和相应的保障措施。

  • 标签: 富蕴县 牧民 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