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新型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原子荧光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两种技术的优势,灵敏度高、光谱干扰少、线性范围宽,可多元素同时分析等特点,已被广泛运用。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充分利用IF—T模拟监视曲线来调整仪器工作条件参数,在短时间内达到检测稳定性、准确性高的方法——即让所进样品的元素荧光信号全部采集。希望能与同行共同学习。

  • 标签: 原子荧光分析 模拟监视 多元素同时分析 光谱分析技术 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
  • 简介:通过3种不同地类(香根草、普通草地、裸地)小区的人工降雨试验,分析对比红壤坡地香根草植物篱的水土保持效果,探讨香根草植物篱不同部位的防蚀机制.结果表明:1)香根草植物篱具有明显的减流减沙效益,相比裸地,香根草减流21%,产沙量只有裸地的18%;2)香根草植物篱的产流时间明显滞后,在降雨强度较大条件下的减流减沙效应更显著;3)减流效应主要依靠地下部分根系对土壤结构的改善,增加降水入渗,减少地表径流;4)减沙效应主要依靠地上部分庞大的生物量削弱雨滴动能,减轻对土壤颗粒的破坏.

  • 标签: 香根草 植物篱 减流减沙 防蚀机制
  • 简介: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坡度及地表覆盖3因素对花岗岩红壤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起始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有所提前,而地表覆盖能延缓起始产流时间;2)在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径流率从产流初期开始都快速增加,7~10min后达到稳定,且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增加,径流率也显著增加;3)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产沙率明显增大,且降雨强度越大,坡度对产沙率的影响越明显;4)降雨强度和径流总量、产沙总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和0.799;5)地表覆盖具有良好的减沙作用,其减沙效益超过90%.

  • 标签: 土壤侵蚀 南方红壤 模拟降雨 坡度 地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