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火烧迹地依靠天然更新形成的次生林,进行了株数的数量化分析,可对不同立地类型上林分株数进行很简明的判定。

  • 标签: 株数 模型 火烧迹地 天然更新 次生林
  • 简介:根据不同密度林分的资料,对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奎洋镇森林生态定位站9年生火炬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估测方程进行了比较,对比了不同密度火炬松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并结合定位站研究的历史资料及其它报道,对不同年龄火炬松生物量及其在各组分的分配进行研究。

  • 标签: 火炬松 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模型研究
  • 简介:试验选用1是日龄艾维菌健康肉鸡240羽,对项目提出的肉鸡IAAP进行生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IAAP配合饲粮呆显著提高肉鸡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表明IAAP优于NRC。2.在IAAP基础上添加基酸不会带来肉鸡生产性能的提高;在IAAP基础上降低氨基酸水平可导致肉鸡生产性能下降。

  • 标签: 肉鸡 饲料配方 理想蛋白模式 生产性能
  • 简介:主要对植被净初级生产模型发展进行回顾,比较各模型的特点,对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模型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净初级生产力 移植性 操作性
  • 简介:前言生产函数是用数学语言对生产过程的简单描述,因此它也是建立具体生产系统模型的一种手段。经济学家借助生产函数了解和描述制造工业,近年来,农业研究人员利用同类型函数构造了生物生产过程模型。海逊和海德(1978)用生产函数预测作物对施肥和灌溉的反应。爱普林等(1980)探索了通

  • 标签: 生产函数 森林经营 制造工业 人工林经营 过程模型 生物生产
  • 简介:为提高塑料连栋温室的环境认识水平及管理技术,以研究塑料连栋温室黄瓜生物学特性为基础,运用能量平衡原理,研究塑料连栋温室黄瓜生产环境数学模型中的变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取值域。研究表明:在塑料连栋温室黄瓜栽培生产环境的诸多因素中,空气温度为决定性的主因素;且在以天为单位的最小生长周期内,将温度分为4个阶段较为合理,即第一阶段促进光合作用期(18~55℃);第二阶段促进光合作用期和光合产物运输共生期(15~25℃);第三阶段促进光合产物运输和抑制呼吸消耗共生期(15~18℃);第四阶段抑制呼吸消耗和相对休眠期(9~15℃)。

  • 标签: 塑料连栋温室 环境模型 温度 黄瓜
  • 简介:在对2000-2012年粮食产量数据与耕地面积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敏感度分析模型,对2000年以来云南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动态关系进行定量评估,从而揭示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的敏感性特征。研究表明,2000-2003年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的敏感程度小于0,为不敏感状态;2004-2005年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的敏感程度为0.11,为低度敏感状态;2006-2012年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的敏感程度迅速增大到35.68,为高度敏感状态,说明2006年以来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的敏感度很高,耕地面积的较小变动会造成粮食产量的较大波动。因此,严格区域耕地保护,实行耕地“补占平衡”政策对于保证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粮食安全 耕地资源 敏感度分析模型 云南省
  • 简介:利用函数S-粗集(functionsingularroughsets),提出了变异函数S-粗集,给出了变异函数S-粗集的数学结构和特性。变异函数S-粗集具有两类形式:单向变异函数S-粗集,双向变异函数S-粗集。

  • 标签: 函数S-粗集 变异S-粗集 单向S-粗集 双向S-粗集
  • 简介:文章主要探讨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给出以Rolle定理为基础,用不同的构造辅助函数的方法来证明Lagrange定理,这里仅从分析法、尝试法、几何法来进行讲解说明。

  • 标签: 辅助函数 分析法 尝试法 几何法
  • 简介:准确估算烟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对于评估区域烟叶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研究烟叶产量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采用遥感数据和地面通量观测数据,对MODIS生产模型在攀西烟区典型烟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评估中的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和本地参数化,以提高MODIS数据产品在攀西烟田生产力水平评价中的可信度。结果表明:采用默认参数的GPP模拟值低于观测值,1:1直线回归斜率为0.769,决定系数(R^2)为0.776,效率系数(NS)为0.253,均方根误差(RMSE)为0.268gC·m^-2·8day^-1,模型模拟效果相对较差。基于通量观测数据,对默认参数的MODIS生产模型进行本地参数化后,GPP模拟效果明显改善,1:1直线斜率、R2及NS分别为1.001、0.984和0.919,RMSE下降至0.0978gC·m^-2·8day^-1,时间动态曲线基本一致,表明参数校正后的MODIS生产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进一步利用该模型在攀西及西南烟区进行烟田生产力评估及水、碳循环过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 标签: MODIS生产力模型 总初级生产力 通量观测 攀西烟区
  • 简介:林木生长函数是林木生长规律的定量描述。利用非线性回归法,详细论述了确定林木生长非线性函数的方法,结合计算机程序和实测数据,建立了某红松林木生长函数的数学模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林木生长数学模型与实测数据有较高拟合精度,相对误差平均值约1.8%。

  • 标签: 回归分析 非线性回归 生长函数
  • 简介:生长收获方程是构成木材产量经济分析基础的产量函数。传统的生长收获模型与木材产量函数分析的区别在于其侧重点不同。生长收获模型倾向于强调预测准则,而产量函数分析则着眼于模型参数的解释。尽管这两类分析目前仍有差异,但越来越趋于一致。有人建议用下列准则判断产量函数的适用性:(1)模型与实际生物学习性的吻合性,(2)各参数的统计显著性,(3)拟合优度。我们补充第四条准则:(4)自变量最低共线性。虽然在产量函数分析中也考虑统计显著性和拟合优度,但重点强调的是生物学基本原理和最低共线性,而函数形式和预估变量的选择则在上述准则中权衡。

  • 标签: 函数分析 木材产量 拟合优度 统计显著性 共线性 分析基础
  • 简介:土壤-植被-大气传输(SVAT)模型对于研究大气水、植物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植物耗水过程与生态需水规律、生态系统与局地气候的反馈机制、土壤水分与植被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具有十分重要作用。SVAT模型经过“水桶”模型、生物物理学模型以及生物化学模型3个阶段约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由最初的单层模型发展到双层模型、多层模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该文总结了SVAT模型主要水热过程的参数化方案,模型的应用研究、比较以及参数化方案的改进,并提出下垫面不均匀性、模型的简化、模型的全面性、模型的验证和比较等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 标签: SVAT模型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 陆面过程参数化 陆气耦合传输
  • 简介:摘要 : 农业模型、农业人工智能及数据分析等技术贯穿于智慧农业的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控制全过程,是智慧农业的核心技术。为进一步明晰农业模型的内涵和作用,促进农业模型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推动智慧农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采用系统分析、比较及关系框图等方法,分析了农业模型的内涵,阐述了农业模型和智慧农业要素与过程的关系,明确了农业模型的作用并附以应用案例,比较了农业模型的国内外重要发展动态与趋势。国内外农业模型研究与应用重要进展比较表明,农业模型研究应用需要考虑农业生物要素的 4个水平、农业环境要素的 6个尺度、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要素的 6个层次并采用相应方法进行,农业模型环境要素空间多尺度研究应用有较大发展潜力;农业模型与分子遗传学、感知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农业模型研究应用的公私有组织协作,粮食安全挑战将成为农业模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且需更注重将各种农业系统模拟、数据库、和谐性与开放数据及决策支持系统相连接。中国农业模型研究与应用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模型系列,也融入农业模型的互比较与改进、智慧农业等世界潮流,需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农业模型是农业系统要素内及要素间关系的定量化表达,是农业科学定量与综合的重要方法,具有认识论价值,它与感知技术的结合可以在智慧农业数据获取与处理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信息农业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 标签: 农业模型 模型分类 生物模型 环境模型 技术模型 经济模型 应用案例 智慧农业
  • 简介:为研究林分结构的动态变化,该文提出了一个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这个定解问题,得到了用单木的直径生长和枯损来描述林分结构动态变化的解析表达式.为了验证这个模型,对一块小叶松林分的直径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动态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模拟和预测的直径分布与样本数据非常吻合.

  • 标签: 生长模型 林分结构 偏微分方程 直径生长 林木枯损率
  • 简介:在我区蚕桑生产发展中,农村原蚕生产是扩大蚕种生产,保证蚕种供应的主要途径;农村原蚕生产有利于蚕桑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增加农民种桑养蚕的收入;有利于提高蚕种场生产的效益。建议农村原蚕生产要加强做好防“微”工作,加强农村原蚕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桑园管理,加强原蚕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我区蚕桑生产蚕种的供应,促进我区蚕桑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 标签: 农村原蚕 作用 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