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岛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和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资料,筛选符合要求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进行研究,对促甲状腺激素与肾小球滤过率、尿酸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促甲状腺激素与肾小球滤过率为显著负相关(P<0.001);通过广义相加线性模型分析,发现随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血清尿酸水平先增后减,促甲状腺激素值为2.0uIU/L时血清尿酸水平最低。结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中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尿酸为U曲线关系。

  • 标签: 促甲状腺激素 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2例罕见且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的U尖锐金属食管异物的病例,均于全身麻醉下行硬质食管镜检查术取出异物,但均出现气管食管瘘,处理后恢复正常;2例患儿随访1年均无异常。

  • 标签:
  • 简介:1987年Cruickshank等^[1]提出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中可能出现J曲线(Jshapedcurve)现象,即血压下降达到特定水平时,主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下降;但继续降低血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反而会回升,形成HockeyStick现象,又称J曲线。20多年来,人们对J形曲线的认识一直存有争议,主要焦点是:J形曲线是否存在?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 J型曲线 J点 冠心病 脑卒中
  • 简介:在临床上正确的卧位与医学诊断、疾病治疗和临床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疾病的影响,住院危重患儿常因病情的需要取半坐卧位。半坐卧位为抬高床头30~40°,摇起膝下支架5~10°。目前国内的儿童病床功能、规格不一,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患儿取半坐卧位的体位要求,而且患儿的自律性差,摇高床头取半坐卧位时经常容易下滑.

  • 标签: U型体位固定器
  • 简介:加装“U”曲的FRⅢ矫治器的应用李小杰,杨平临床上FRⅢ功能性矫治器较广泛的用于替牙期反的矫治。为增加可调性,我们将原FRⅢ矫治器(以下简称FRⅢ)进行了改进。即在常规制作FRⅢ矫治器中,上颌唇挡支持丝上加装"U"或"Ω"曲,在下颌唇弓作成双曲唇弓...

  • 标签: 矫治力 口腔正畸 双曲唇弓 功能性矫治器 替牙期 安徽蒙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U固定法的应用及其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慢性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静脉留置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U固定,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留置针的天数、凝血、松动脱出、渗液回血、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更长,在凝血、渗液回血、松动脱出上都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也更少。结论采用U法固定留置针,能够保留的时间比较长,降低并发症、减少患者重新穿刺的次数,同时优质的护理措施的实施对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U型固定 技巧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后小腿U+后托石膏治疗单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腿U+后托石膏治疗单踝骨折75例,男47例,女28例。年龄13~63岁,中位数58岁。左踝31例,右踝44例。内踝25例,外踝50例。受伤至手法复位小腿U+后托石膏治疗时间1小时至8天,中位数1天。治疗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踝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至1年,中位数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6周,中位数5周。均无并发症发生。骨折后3月,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1评定疗效优52例,良23例,差0例。结论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后小腿U+后托石膏治疗单踝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者踝部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单踝 骨折 U型+后托石膏 中医正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U石膏外固定在克雷氏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就诊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随后采用U石膏实施外固定,并采用改良后的shea功能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通过对70例患者治疗后随访得知,所有患者骨性愈合情况良好,有效率较高。结论通过手法复位联合U石膏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并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锻炼,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法简单方便,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 标签: 手法复位 U型石膏 克雷氏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综述ICU家庭参与护理的基本概念,国外实施ICU家庭参与护理的方案及其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ICU家庭参与护理的内涵及其国内外应用推广现状进行文献分析,介绍现有ICU家庭参与护理理论,实施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法律伦理、文化差异等注意要点。结论 建议未来可通过借鉴国外理论框架,制定符合我国ICU实际情况的家庭参与护理理论体系并开展临床实证研究。

  • 标签: 重症监护室,ICU ICU家庭参与型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U固定技巧的护理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6例静脉留置患者随机进行分组,为参照组(n=28例)与实验组(n=28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固定以及护理,实验组患者U固定技巧以及对应护理,对两组静脉留置患者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参照组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实验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故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将U固定技巧以及对应护理应用在行静脉留置针患者中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U型固定技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架在轴节类器械使用中的作用。方法抽取同质污染的手术剪刀和止血钳各120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剪刀、止血钳均各60把)。实验组将器械轴节打开用U架穿起来每个U架上穿15把器械,使U架与器械成45°角左右,每筐放两个穿好器械的U架;对照组将器械轴节打开90°角一次平铺放于清洗筐内(同样每筐摆放30把),然后将器械连同清洗筐一起摆放在清洗架上,置于美国STERIS多舱清洗机内进行清洗。结果实验组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9.17%,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0,p﹤0.05)。结论U架摆放与传统方法相比清洗质量更好,对减少器械损耗,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U型架 清洗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手法复位结合U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4年5月共采集我院急诊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3例,共124例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分别予以手法复位固定,其中实验组采用采用U石膏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掌侧或背侧石膏托固定,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基于PRWE评分的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腕关节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U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稳定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 标签: 手法复位 U型石膏 外固定 桡骨远端稳定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位U回肠新膀胱术后尿动力学特征表现及尿控效果。方法12例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原位U回肠新膀胱术后,术后随访3~36个月,测定单次排尿量、尿流率、残余尿、储尿期回肠膀胱感觉、顺应性、稳定性、容量及排尿期回肠膀胱内压,回顾性分析尿流动力学检查及B超结果。结果本组12例,年龄53~65岁,平均58岁。白天控尿良好11例,夜间控尿良好10例,总控尿能力良好10例。单次排尿量250~450mL。残余尿量0~50mL,平均30mL。最大尿流率17~22mL/s,平均19.4mL/s。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新膀胱尿流曲线为间断或低平尿流曲线。储尿期回肠膀胱感觉减退,稳定性较好。新膀胱容量270~410mL,平均374.6mL。储尿期膀胱内压9~18cmH2O(1cmH2O=0.098kPa),平均15.4cmH2O。顺应性31~39mL/cmH2O,平均35.4mL/cmH2O。排尿期最大膀胱内压33~46cmH2O,平均39.7cmH2O。排尿期均为腹压协助排尿。结论原位U回肠新膀胱储尿囊压力低、控制排尿满意,是一种理想的尿流分流手术。

  • 标签: 原位回肠新膀胱 尿动力学 尿流改道术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Y 静脉留置针延长管S固定法与U+高举平台固定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宜昌市妇幼保健院 2019年6月-2019年10月127例患儿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266例次,随机分为S组和U组,每组133例,分别采用S固定法和U+高举平台固定法进行固定。比较2组堵管、意外拔管、脱管、压力性损伤等发生率; 观察记录留置针留置时间,评价2组患儿的舒适度。结果2组堵管、意外拔管、压力性损伤等发生率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U+高举平台组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与S固定法比较,静脉留置针的延长管采用U+高举平台固定,留置针坚固、不易脱落,减少非正常拔管的发生率,并能有效防止皮肤压疮,避免管道牵拉,增加患儿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Y 型静脉留置针 延长管S型固定 U型固定 高举平台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2018年9月2年间安徽省立医院胆胰外科完成的57例细胰管(胰管直径≤3mm)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对比研究U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设为A组(18例)与胰腺导管对黏膜式胰肠吻合设为B组(39例)在术中胰肠吻合时间、术后胰瘘(POPF)、胃排空障碍、腹腔感染、腹腔出血的发生率情况。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U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的平均吻合时间为15.00分钟,术后4例出现胰瘘,3例生化瘘,1例B级瘘为腹腔出血经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U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能明显缩短吻合时间,是胰肠吻合方式的一种有效改进。

  • 标签: 胰肠吻合 U型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 吻合时间 胰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昏迷患者家属参与鼻饲饮食的临床护理经验。 方法 将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6例昏迷患者家属参与鼻饲饮食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 本患者护理期间发生不良反应依次为顽固性呃逆28例、胃排空迟缓26例、腹泻19例、便秘16例、反流12例(P<0.05)。 结论 该方法应用不会影响患者治疗,还能让患者出院后能够得到更合理的相关护理措施,降低伤残率的发生。昏迷患者家属参与鼻饲饮食的护理干预可以推广。

  • 标签:  昏迷   家属参与   鼻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玻璃体切割加重硅油填充术后使用“U靠枕的护理体会,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病员生活质量。方法按照病员要求制作合适的靠枕并应用于玻璃体切割加重硅油填充术后病员中。结果方便了术后病员被动卧位的要求,对疾病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病员呼吸和变换姿势,同时受

  • 标签: 玻璃体切割加重硅油填充术后 &ldquo U&rdquo 型靠枕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宫腔镜或者膀胱镜检查治疗时,灌注压较高和开放性血窦可能发生水中毒的严重后果。1宫腔镜或者膀胱镜术中灌注液的及时、精确观察可以有效的避免水中毒的发生。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自主研发的一次性自粘U带刻度可计量手术薄膜运用于宫腔镜或者膀胱镜检查治疗时,可以帮助医务人员精确地观察灌注液的变化,有效避免水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参与护理模式在2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2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计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参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患者自护能力。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与护理模式在2糖尿病患者中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参与型护理模式 2型糖尿病 治疗的依从性 自护能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专科医师参与2糖尿病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400例官渡区辖区内9家社区服务中心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给观察组患者给予专科医师管理,对两组患者均管理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经过管理后,两组患者的BMI、TG、TC、HDL指标均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社区2糖尿病患者给予专科医师跟踪管理,对患者的血糖控制、血脂控制以及体重控制等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规范化管理 健康教育 专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