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大Carlson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合并前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 201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胫骨后外侧平台合并前外侧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2~59岁[(35.2±4.3)岁]。根据Schatzker分型:Ⅱ型10例,Ⅲ型4例,Ⅴ型1例,Ⅵ型1例。双柱骨折14例,三柱骨折2例。均采用扩大Carlson切口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及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情况。术后12个月进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38个月[(18.3±4.6)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为(11.5±4.7)°,与术前的(28.93±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为(25.8±1.1)分,与术前的(13.1±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9例(56%),良6例(37%),一般1例(6%),优良率达94%。无一例患者出现皮肤坏死、浅表或深部感染、内置物外露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扩大Carlson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合并前外侧平台骨折,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改善胫骨后外侧平台的后倾角,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无血管、神经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前,胫骨平台骨折分类包括: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胫骨平台骨折四象限分型、胫骨平台骨折八"段"分型和十"段"分型、四柱九段分型等。本文综述胫骨平台骨折各种CT分类的方法、优缺点和手术入路选择。胫骨平台骨折的CT分型的精髓更加注重冠状面骨折线,尤其后方的冠状面骨块。将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四象限分类与胫骨平台周缘皮质的四柱分类相结合,再辅以非关节面结构(髁间棘、胫骨结节、腓骨头),有可能对胫骨平台骨折提供更加完整的描述,但也可能因为配对组合太多,太过繁杂,临床使用困难。

  • 标签: 胫骨平台 骨折 分型 CT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共计 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 n=29)和参照组( n=29),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组别下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半年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术后半年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 3个月,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6.9%,参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7.59%,研究组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 96.55%,参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 68.97%,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 P< 0.05)。 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在综合护理下的效果更为理想,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胫骨平台 骨折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为临床医学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的远程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数据资源和技术保障。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体系架构分析法和专家小组讨论法,了解国内外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研究和应用情况,在吉林省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新冠肺炎远程智能防控诊断云服务平台、医学影像质控互认共享云服务平台基础上,结合目前实际和远期发展趋势,采用结合构建的方法,开展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践、探索和研究。与东北师范大学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合作建立科研数据库。结果运用现代体域网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数据处理及生命体征监测分析系统,依托网络技术,促进和发展健康管理、健康干预与促进、健康教育、肿瘤防控、慢病管理、医学营养、儿童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管理、医学护理、医学健康研究等服务功能,完善平台管理机制,探索平台建设标准和管理方法,初步建成了科学、高效、实用的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结论①在原有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采用结合构建方法,进行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结合实际,探索研究科学系统建设平台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保护原有投资,降低建设成本,减少浪费;另一方面可保持原有业务的连续性,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建设途径和发展模式;②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功能要依据医学健康行业和社会的需求适时完善与升级;③医学健康大数据标准和平台标准的体系建设是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有效手段,包括医学健康信息获取、传输、交换、分析和处理等整个处理过程,需要对基础标准、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平台标准、工具标准、管理标准、安全和隐私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等诸多标准进行研究、规范和完善;④在医学健康大数据平台中建立科研数据库,为医学健康科研服务,拓展了平台的功能。

  • 标签: 医学健康管理 大数据 平台建设 标准化 医学护理 健康促进 医学营养 科研数据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信息化平台构建是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高效运营的基础和保障。区域实验室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环节,其建设有助于增强医学检验服务的可及性、实现区域检验资源高效配置、缓解老百姓重复检验和提升区域内检验水平。在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前提下,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求和流程设计应遵循互联互通和共享互认原则。

  • 标签: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 计算机安全
  • 简介:摘要:近年来移动执法系统在卫生监督工作中应用得到重视,逐步实现了以智能手机为操作平台的移动执法设备办公。目前依托国家卫生监督综合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库支持,在公共场所、医疗机构、职业卫生的常规监督工作中,将信息查询、 现场执法与打印执法文书等实现一体化运用,值得在卫生监督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雨课堂为移动学习和即时互动教学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平台。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在前期积累的学习资源基础上,利用雨课堂作为教学辅助,完善课程资源平台建设和资源发布功能,构建无时空限制的教学互动方式,创建全过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互动、学习过程监督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改革,发挥雨课堂移动教学及互动教学功能,有利于提高病理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 标签: 移动学习 病理学 雨课堂 教育信息化
  • 简介:摘要:目前,中国中医馆正在建设一个综合的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我们将了解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系统功能,讨论该平台的重要作用,并就系统构建和应用问题提出建议。期望中医馆可以不断地健全健康信息平台,并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和业务需求。

  • 标签: 中医馆建设 健康信息平台 中医信息化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进程,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学府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地,更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 而实验共享平台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依托,承担着医学、药学、化学等多学科的科研任务,具有使用人员结构复杂、科研任务繁重、仪器种类繁多等特点。同时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为了提高科研成果产出,高校加大了共享实验平台的开放力度,导致实验室安全隐患增加,安全事故频发。鉴于此,文章结合我国多所高校基础医学实验共享平台的建设,对科学实验共享平台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定的解决控制方案,以期实现共享平台成为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创新基地,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大学生人才提供保障。

  • 标签: 基础医学 实验共享平台 建设途径
  • 简介:摘要科学建立预约诊疗制度是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者介绍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基于信息平台从顶层设计、预约内容、预约方式、配套服务、监管制度5个方面统筹全院预约诊疗服务,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丰富了挂号、检查、床位、检验、手术、治疗服务内涵,以期为医院预约诊疗实施统筹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门诊医疗信息系统 预约诊疗 改善医疗服务 统筹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医疗信息云平台用于日间手术管理的价值。方法择期妇科日间手术患者,年龄≥18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云平台管理组(P组)和传统管理组(C组)。P组采用医疗信息云平台辅助管理,患者宣教及随访均在云平台完成;C组采用医护口头宣教、发放宣教材料及电话随访。于手术日晨,采用问卷法确定宣教效果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确定术前焦虑程度评分;测量血压及心率,计算手术日较门诊日水平的变化率。记录日间手术延迟-取消、术后24 h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患者主动反馈的情况;记录医护围术期宣教时间及随访时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6例妇科日间手术患者。与C组(n=113)比较,P组(n=113)术前宣教效果评分升高,术前焦虑程度评分、血压变化率降低,手术延迟-取消率显著降低(6.2%/0)(P<0.05);术后随访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主动反馈率明显升高,医护围术期宣教时间及随访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医疗信息云平台不仅可改善围术期宣教和术后随访的质量,还可提高其效率,对完善日间手术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门诊外科手术 病人医护管理 病人教育 随访研究 云平台
  • 简介:摘要:虚拟仿真实践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信息化建设与实践教学中心建设的关键所在,是信息技术和学科专业高度结合的产物。学生临床医学影像实操技能的培育仅仅依赖附属医院较为有限的设备与较为陈旧的实践教育方式,难以达到育人目标,医学影像虚拟仿真教育平台弥补以往实践教育的弊端,学生们可利用模拟方式不断练习,从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医学影像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医学影像 虚拟仿真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模拟高处坠落伤和交通伤两种受伤模式,了解和验证胫骨平台Hoffa骨折损伤的力学机制。方法选取下肢膝关节标本10具,男6例,女4例;年龄42~65岁,平均57.4岁。平均分为高处坠落伤组和交通伤组,每组5例,分别模拟高处坠落伤和交通伤两种受伤模式。试验后,伸直位行膝关节标准正、侧位X线和CT扫描检查,观察是否骨折、骨折的部位和骨折线的走行。结果6例成功模拟出胫骨平台Hoffa骨折,4例未能模拟出,失败原因包括股骨骨折、胫骨平台其他类型骨折。模拟高处坠落伤成功的3例骨折中,骨折线均位于后内侧,分别累及胫骨平台后1/3、2/5和1/2,骨折线与冠状面成角分别为21°、19°和12°,1例在X线片不显示骨折,在CT上显示出后内侧骨折;模拟交通伤成功的3例骨折中,骨折线分别累及胫骨平台后侧1/6、1/4和1/3,骨折线与冠状面成角分别为47°、56°和63°,1例在X线上无明显骨折征象,CT显示冠状面骨折。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了高处坠落伤和交通伤均可导致胫骨平台Hoffa骨折,但骨折累及范围和骨折形态有明显差异。X线片不足以完全诊断该类型骨折,提示有明确膝关节屈曲和轴向暴力损伤史者,应常规行CT扫描以减少漏诊和治疗不足的情况发生。

  • 标签: 膝关节 生物力学 标本制备 胫骨平台骨折 Hoffa骨折 受伤机制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 56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自 2017年 3月至 2020年 3月期间收治并进行过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手术的患者 5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手术后的护理效果及康复指导等情况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结果 在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后的护理中, 56例患者均进行了有效的护理,其治疗有效率高达 100%,其中有 3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并发症的情况,但通过护理人员精心处理后已痊愈,同时在随访调查中,未发现有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论 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在进行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后的痛苦,同时也降低了产生并发症的几率,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 标签:    术后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一线的医疗人员、被确诊和隔离的患者、高度警惕的普通大众,都有可能陷入到心理危机,出现心理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疫情初期就部署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互联网 +心理咨询”服务紧急上线,在避免社会情绪失稳、群体心态失衡、个人行为失控中发挥了明显作用。

  • 标签: 互联网 心理危机干预 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方法,以确定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 13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成 A组、 B组、 C组及 D组,前两组于骨折后 6-8d内治疗,后两组于骨折 6d内治疗; A组、 C组采用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B组、 D组以膝前正中切口双钢板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时机: A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 C组( P< 0.05); B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 D组( P< 0.05);术式: B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 A组( P< 0.05); D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 C组( P< 0.05)。结论:骨折后 6-8d内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术式则以膝前正中切口双钢板法为宜。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时机 术式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健身,为满足科学、安全、有效的体育健身运动,真正促进全民的健康,在长春市体育局的指导下,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与长春市奥方体育传媒有限公司共同积极探索"互联网+体育+医学+护理+营养"服务模式,在"奥运动"大众健身服务平台基础上,采用混合式方法,开展体医融合健康促进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本研究主要分析总结在体医融合健康促进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平台架构、技术功能、平台总体功能,探讨研究体医融合发展增加平台服务内容、提升平台服务水平的作用和平台促进体医融合发展的作用。本研究认为平台未来发展趋势:①平台服务范围区域化,②平台服务全面化和精准化,③平台服务技术智能化,④平台服务措施科学化,⑤平台服务流程和管理规范化。

  • 标签: 体医融合 健康促进 大数据 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