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妊娠感染HIV阻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日~2015年1月份发现的30例HIV阳性孕产妇的临床资料,针对HIV阳性孕产妇采用抗病毒治疗,辅助其他治疗,观察孕产妇母婴阻断治疗效果,新生儿出生后给予应用齐多夫定糖浆至产后42天,新生儿出生后,1、3、6、12、18月龄进行HIV-RNA检测。结果出生后的新生儿未发现感染HIV病毒,均为正常儿童,成功阻断病毒的侵入。结论采用母婴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阻止HIV病毒母婴传播。

  • 标签: HIV病毒 母婴传播 抗病毒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诊断方法,研究HIV与梅毒同时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法(TRUST)和电化学发光法(ECLA)同时检测192例HIV-Ab/P24阳性血清,包括疾控中心免疫印迹(WB)阳性血清77例(实验组),不确定和阴性血清115例(对照组),用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中,TPPA阳性36例(18.8%),TRUST阳性27例(14.1%),TPPA与HIV-Ab/P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P〈0.01);对照组中,TPPA阳性8例(4.2%),TRUST阳性2例(1.0%),TPPA与HIV-Ab/P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5,P〈0.01)。结论:HIV感染患者,合并感染梅毒的几率很大,且梅毒发作期患者比例高。

  • 标签: HIV 梅毒 TPPA TRUST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感染孕产妇随访管理服务体会。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地区HIV感染的孕产妇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生儿童42例,其中1对母子拒绝加入研究。分析①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及分娩情况。②调查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及婴儿服用抗病毒药物情况。结果①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例数分别为0例及42例。HIV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40例,家中分娩2例。②26例孕产妇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所生儿童38例服用抗病毒药物。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医务人员减少对艾滋病孕产妇的歧视,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可以提高HIV感染孕产妇随访管理依从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华宁县重点疫村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华宁县盘溪镇乐士堂村15~50岁的村民进行HIV血清学检测,了解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结果共检测596人,感染HIV2人,HIV阳性检出率为0.34%,15~50岁人群感染率为0.27%,其中,男性1人、女性1人,男女之比为11,年龄30岁1人,47岁1人。结论乐士堂村15~50岁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出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并已进入家庭,极有可能造成HIV的高流行和二代感染,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HIV较高流行区的关注,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和咨询检测工作,对发现的HIV感染者要及时跟踪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传染源,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 标签: 艾滋病 重点疫村 感染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IV感染者心理护理以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HIV感染患者与AIDS患者10例,分析所选患者心理问题以及护理方式。结果全部HIV染者与AIDS的患者均伴有负性心理,其中,变态报复性心理的患者有1例、焦虑与恐惧心理的患者有2例、忧郁心理的患者2例,悲伤与绝望心理的患者有3例、负罪与内疚心理的患者有2例。结论通过10例患者实施综合心理的护理干预以后,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患者各种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与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

  • 标签: HIV 感染者 ADIS 患者 心理问题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66-01
  • 简介: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HIV病毒携带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艾滋病毒造成的传染和死亡人数剧增,更具中国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的HIV病毒感染者已有65万人左右,仅2005年意见新增发生的HIV病毒感染着就有约7万人,由于HIV病毒造成死亡的约有2.5万人左右。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数据发现死于HIV病毒的感染者越来越多,因此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HIV感染者的心理特点及常年来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方法进行了浅述,希望对HIV患者的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HIV病毒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血液传播是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最重要传播方式。静脉吸毒者有反复静脉注射的要求,由于吸毒本身的特殊性,这些操作常常在非医疗场所进行,因而其消毒、防病的措施均存在缺陷。静脉吸毒者HIV、HCV及HBV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程度低、对传染病的知识缺乏或知信行脱节以及预防措施不到位等。既往的调查显示,静脉吸毒者HIV、HCV及HBV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人群平均水平。本文对静脉吸毒者HIV、HCV及HBV感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感染的特性分析原因、提出方案。

  • 标签: 静脉吸毒 艾滋病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田地区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情况,及高危行为特征。方法对1261名吸毒者进行HIV血清学检测,对所有检测对象用统一调查问卷进行一对一逐项询问,并采集静脉血5ml,HIV试验采用ELISA方法。结果静脉注射吸毒人群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共用注射器和不同吸毒方式与HIV感染有关系。结论和田地区吸毒人群中男女HIV感染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高危行为严重,应加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HIV在该人群和向其他人群的传播。

  • 标签: 吸毒 HIV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华宁县男男性行为者(MSM)、暗娼(FSW)、吸毒者(IDU)三类艾滋病高危人群HI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针对该目标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艾滋病防治政策与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哨点监测的该三类目标人群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三类高危人群HIV感染率为0.56%、梅毒检测均为阴性;其中,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暗娼三类人群HIV感染率为分别为0.81%、0.60%、0.39%。结论华宁县三类高危人群HIV感染率较高、但各类高危人群的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梅毒的感染率为零;应加强高危人群的管理,开展更为广泛的监测和健康教育,让每个高危性行为人了解和掌握预防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方法。

  • 标签: 艾滋病 高危人群 HIV 梅毒 感染状况
  • 简介:目的开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结核分枝杆菌(HIV/MTB)双重感染病例分子分型及变异重组和流行特征研究,分析其传染源、变异性及其在人群中的传播特点和地区分布特征,为HIV/MTB双重感染病例的管理与临床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2015年采集到的江西、广东、云南3省部分HIV/MTB双重感染173例患者115份确证的HIV阳性样本和105份鉴定的MTB菌株,分别用巢氏PCR方法和24位点MIRU-VNTR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结果显示,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以男性为主,年龄以中青年(18~59岁)为主,职业以农民、无业、务工/商人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和肺部感染为主,其感染顺序为先感染HIV感染MTB占95%。分子分型结果显示,HIV/MTB双重感染病例样本中115份HIV阳性样本成功扩增分型85份,共发现8种HIV亚型/重组型;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中105份MTB样本成功扩增分型100份,结核分枝杆菌分为5个基因群(Ⅰ群、Ⅱ群、Ⅲ群、Ⅳ群、Ⅴ群),共95个基因型。结论我国南方3省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中HIV主要流行亚型为CRF01_AE和CRF07_BC重组型;MTB主要流行株以I群和Ⅱ群为主,与单纯感染HIV和单纯感染MTB的流行株类型一致。HIV与MTB主要流行亚型之间是否存在相互易感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分型 双重感染 分子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马鞍山低档场所暗娼生殖道感染及梅毒﹑HIV感染情况,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低档暗娼安全套使用情况,采集分泌物标本和血样,实验室检测淋球菌﹑沙眼衣原体﹑霉菌﹑滴虫﹑HIV和梅毒。结果本次检测68人,发现淋病感染2人(2.94%),霉菌阴道炎9人(13.24%),滴虫性阴道炎6人(8.82%),沙眼衣原体宫颈炎7人(10.29%),TRUST和TPPA均阳性的现症病人7例(10.29%);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梅毒感染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档暗娼生殖道感染率高,应加大安全套推广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镇江新区MSM人群HIV感染状况以及性行为特征。方法2015年在镇江新区通过“滚雪球”方法共招募145名MSM人群。结果MSM人群HIV阳性检测率为10.3%;知识知晓率为95.9%;93.1%的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为,坚持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4.4%;31.7%的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发生异性性行为,23.9%从未使用安全套。结论镇江新区MSM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无保护性的同性和异性行为同时存在,HIV存在向普通人群传播的可能性。

  • 标签: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未婚。主因全身泛发性红色丘疹、结节2周,于2015年4月9日就诊。2周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四肢出现红色丘疹、结节,皮疹渐泛发全身,无瘙痒等自觉症状。患者从22岁开始有同性性接触史,否认吸毒史、输血史、手术史、硬下疳史及其它传染病史。

  • 标签: 二期梅毒 HIV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阿片类毒品(opiates)对HIV感染者中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干扰素诱导基因56(interferon-stimulatedgene56,ISG56)、粘病毒抵抗蛋白A(myxovirusresistanceproteinA,MxA)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阿片类毒品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复制影响的机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美沙酮门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人群200名,分为4组:Opiate+HIV+组、Opiate+HIV-组、Opiate-HIV+组和对照组。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免疫印迹法、ELISA法等检测4组人群中IFN-α、ISG56、MxA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比较相关因子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4组人群在年龄、性别、民族、户籍所在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职业等人口学特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无论是在基因还是蛋白水平上,HIV感染人群中毒品滥用者的IFN-α、ISG56和Mx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非毒品滥用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阿片类毒品可能抑制抗病毒效应因子IFN-α、ISG56和MxA的表达,从而促进HIV-1的复制。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干扰素Α 流行病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