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bFGF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调控α1(Ⅰ)原胶原基因序列的作用。方法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并传代,采用BrdU掺入的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的bFGF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三种人α1(Ⅰ)原胶原基因5′侧翼序列与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重组质粒,用FuGENE转染试剂转染成纤维细胞,同时用p—sv—b—GAL表达质粒转染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ELISA法测定经bFGF处理后成纤维细胞CAT的表达量。结果在体积分数2%或10%小牛血清培养条件下,bFGF加入浓度从0.25ng/ml增至64.00ng/ml,作用24h后,各组细胞增殖数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三种重组质粒分别转染细胞,bF-GF处理24h后,CAT相对表达量测定结果提示,bFGF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FGF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对胶原基因启动序列具有负性调控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 标签: BFGF 启动子活性 基因调控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人α1(Ⅰ)原胶原基因
  • 简介:目的对膀胱癌组织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探讨TERT启动区突变与膀胱癌复发及肿瘤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外科手术后2h内未添加甲醛的癌组织标本及癌旁2cm以上的组织,在-80°冰箱保存,提取组织全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对DNA的TERT启动区域进行扩增,应用Sanger测序分析TERT启动突变位点。结果数据卡方检验证明与膀胱癌肿瘤分期、分级及复发率是否相关。结果对成功扩增的71例标本进行突变分析,45例患者成功随访,通过χ~2检验证明TERT启动区域突变与膀胱癌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但与肿瘤分期、分级无差异性(P〉0.05),TERT启动区域突变率越高与电切术后0.5~1年内复发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TERT启动突变频繁发生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突变型膀胱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非突变型肿瘤患者。

  • 标签: 膀胱癌 TERT启动子 突变 复发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15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产检无并发症的正常妊娠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TNF-α启动基因检测,分析TNF-α启动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关系。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TNF-α表达水平为(3.96±0.78)pg/mL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的(3.22±0.71)pg/mL;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3±0.6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NF-α-238启动基因型分布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研究组TNF-α-308启动GA和AA基因型分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GG基因型分布率明显低于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G、GA+AA基因型在不同程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AA基因型患者血清TNF-α表达水平为(4.31±0.46)pg/mL,明显高于GG基因型的(3.25±0.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308启动基因多态性可影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

  • 标签: TNF-Α 基因多态性 子痫前期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为C基因型的HBsAg阳性母亲核心启动(BCP)区突变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399对。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婴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选择HBV DNA载量≥106 IU/ml的113例母亲为研究对象,其新生儿发生宫内传播的22例为宫内传播组,随机选取其中22例未发生宫内传播者作为对照组,母亲HBV DNA经提取、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编辑及剪接后与从NCBI下载的标准序列比对进行基因分型,最终选择C基因型的39例母亲进行突变分析。结果HBV为C基因型(88.63%)的母亲共39例,其中宫内传播组19例,对照组20例。母亲A1762T/G1764A双突变率在两组差异显著(7.53% vs. 27.72%,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是宫内传播的保护因素(aOR=0.065,95%CI:0.006~0.746,P=0.028)。母亲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与新生儿HBeAg水平有关(P=0.050)。结论HBV C基因型的HBsAg阳性母亲HBV DNA 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降低HBV宫内传播的风险。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 核心启动子 HBs抗原 HBe抗原 A1762T/G1764A
  • 简介: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一类肿瘤,该类肿瘤结构复杂,组织学形态与生物学行为变异较大,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除良性肿瘤及部分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外,大多数涎腺恶性肿瘤因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术后常出现复发、转移。近年来,表观遗传学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认识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旨在探讨DNA启动甲基化在涎腺肿瘤的发生、治疗和预后预测中的作用。

  • 标签: 涎腺肿瘤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转化医学
  • 简介: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60例宫颈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yk基因启动甲基化情况,  宫颈癌组中Syk基因启动甲基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10.22,本实验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Syk基因启动甲基化状态

  • 标签: 中抑 启动子甲基化 基因启动子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脂酶(HL)启动514C/T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112名三酰甘油(TG)正常水平者和103例高TG者的HL启动514C/T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HL启动514TT等位基因频率在高TG组为0.4563,比正常TG组0.3348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在总研究组中TT型的年龄、TG浓度明显高于CC型和CT型,而载脂蛋白A1(ApoA1)则明显降低(P0<.05).按性别分层后发现TT型女性和男性的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均明显高于非TT型同性(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浓度则分别低于非TT型的同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TC)、ApoB、TT型是高TG危险因子,而ApoA1、HDL-C则是保护因子.结论:HL启动514C/T多态性与高TG血症的发生相关,并可影响血浆脂类的代谢,可能是高TG所致疾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肝脂酶 启动子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为确定PCR(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葡萄糖激酶基因启动区,对影响PCR的实验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引物浓度为0.3μmol/L;以1U酶量效果最满意;最适dNTP浓度为167μmol/L;最适Mg2+浓度为1.5mmol/L。以上参数偏离最适条件将会导致实验失败。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扩增条件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miR-7-1启动核心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根据5’端缺失实验原理,设计引物,PCR法分别扩增含不同长度启动序列和相同miR-7-1成熟体序列的产物;纯化、经KPNI和XHOI双酶切后将它们分别亚克隆入pGL3.0-Basic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三个构建成功的pGL3.0-miR-7载体(分别命名为p-1189-miR-7,p-1731-miR-7,p-2192-miR-7)体外瞬时转染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用Real-timePCR检测各组中miR-7成熟体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的变化;最后,利用TRANSFAC数据库预测结合miR-7-1启动核心序列的潜在转录因子。结果酶切和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p-1189-miR-7、p-1731-miR-7、p-2192-miR-7三个miR-7-1启动真核表达载体;与表达载体p-1189-miR-7、p-1731-miR-7转染组相比,表达载体p-2192-miR-7瞬时转染4T1细胞后可有效表达miR-7成熟体,并显著抑制4T1细胞的体外生长(p<0.05),提示miR-7启动序列-1593位点到-2024位点为核心序列;最后,预测结果显示NK2-同源盒-5(NK2-Homebox-5,NKX2-5)和肝细胞核因子4(hepatocytenuclearfactor4homeobox,HNF-4)可能是结合该核心序列的转录因子。结论成功构建了p-1189-miR-7,p-1731-miR-7,p-2192-miR-7三个miR-7-1启动真核表达载体,并筛选到miR-7-1启动的核心序列(-1593位点到-2024位点),为后续深入研究miR-7-1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前期实验基础。

  • 标签: miR-7-1 启动子 真核表达 4T1细胞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是其主要病理机制。近年来发现DNA甲基化异常可能调控抗炎及抗氧化应激反应过程。核转录因子PPARγ因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成为冠心病研究的热点,研究PPARγ启动甲基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本文就PPARγ启动甲基化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简单综述,旨在更深入的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为寻找冠心病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PPAR&gamma DNA甲基化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人类OTX2基因编码区有1个高度保守的同源结构域(38-l00aa),光间受体视黄类物质结合蛋白IRBP受OTX2调控1,拟初步探讨OTX2保守编码区的63位和72位氨基酸定点突变对下游基因IRBP启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otx2的高度保守域构建突变型OTX2表达载体,根据转染质粒类型分为PGL3野生型组、PGL突变型组、PGL3-basic组,检测下游基因IRBP启动区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野生型OTX2可使IRBP转录活性提高,3种突变型OTX2则降低了IRBP的启动转录活性(P<0.05)。与野生型OTX2相比,p.Pro63Gly和p.Leu72Thr均使下游基因转录活性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献已报道的2种OTX2突变显著降低了IRBP启动的转录活性;63位及72位氨基酸定点突变对IRBP启动转录活性无影响。

  • 标签: 保守编码区 小眼无眼畸形 IRB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基于MRI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WHO Ⅱ、Ⅲ级胶质瘤MGMT甲基化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及分子病理证实的WHO Ⅱ、Ⅲ级胶质瘤患者121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MGMT启动甲基化78例、未甲基化43例。收集121例WHO Ⅱ、Ⅲ级胶质瘤的T2WI及T1WI增强序列图像,并手动选取每个患者所有包含病灶层面的图像,按照7∶3完全随机分成训练集及验证集。应用EfficientNet-B3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独立的基于T2WI、T1WI增强、T2WI联合T1WI增强的预测模型(T2-net、T1C-net、TS-net),通过ROC曲线对各个模型预测效能分别进行评价。结果验证集T2-net模型对WHO Ⅱ、Ⅲ级胶质瘤MGMT启动甲基化状态预测的准确度为72.3%,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73.3%,曲线下面积(AUC为0.72),T1C-net模型的准确度为66.8%,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66.9%,AUC为0.72,TS-net模型的准确度为81.8%,灵敏度为63.1%,特异度为85.0%,AUC为0.78。结论基于MRI的EfficientNet-B3卷积神经网络可以预测WHOⅡ、Ⅲ胶质瘤MGMT启动甲基化状态;TS-net模型预测性能最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深度学习
  • 简介:目的:探索芳香酶基因乳腺癌相关启动特异性阻滞剂定点抑制肿瘤局部组织原位雌激素合成的可能性。方法:从乳腺癌标本中获取原代脂肪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加入乳腺癌细胞MCF-7的条件培养液,作为芳香酶肿瘤相关性启动(PI1,PI3)激活的研究细胞模型。用启动特异性逆转录PCR、芳香酶活性检测等方法观察抗组蛋白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丁酸钠(NaBu)对PI1,PI3活性的影响。结果:NaBu特异性抑制PI1,PI3基础和诱导水平转录本,但对另一种芳香酶启动P14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其机制在于抑制PI1,PI的转录。结论:NaBu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进一步研究丁酸钠的分子效应靶点,将为了解乳腺癌发病的关键环节提供良好的切入点。

  • 标签: HDAC抑制剂 丁酸钠 芳香酶 肿瘤相关性启动子 乳腺癌 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钙离子对人永生化KC株HaCaT细胞整合素β1启动活性、蛋白表达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1)体外培养HaCaT细胞(12孔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8孔.分别用pGL3启动(阳性对照组)、pGL3空载体(阴性对照组)及pGL3-1756bp(全长启动组)、pGL3-1442bp(远端启动组)、pGL3-261bp(近端启动组)报告质粒转染HaCaT细胞,转染分别在含0.00、0.03、0.09、0.30、0.80、1.20mmol/L钙离子的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中进行(每组每种浓度3孔).24h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相对活性.(2)取本室构建的稳定转染小干扰RNA-整合素β1载体(简称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常规培养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6部分,用前述6种浓度钙离子处理,每种浓度3个样本.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整合素β1蛋白表达水平.(3)于6孔板中培养正常HaCaT细胞和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每种细胞18孔.按常规进行划痕处理后,用含前述6种浓度钙离子的培养液(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每种浓度3孔细胞)培养12h.观察并检测细胞迁移率.(4)对各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全长启动组细胞在钙离子浓度由0.00mmol/L升至0.09、0.30mmol/L时,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由0.16±0.09升至0.39±0.09、0.35±0.05(t值分别为3.143、3.140,P值均小于0.05);当钙离子浓度升至0.80、1.20mmol/L时,荧光素酶活性下降.远端启动组细胞荧光素酶相对活性随钙离子浓度变化的趋势与全长启动组相似,但在0.09、0.30mmol/L时,该酶活性分别为0.56±0.32和0.64±0.06,明显高于全长启动组(t值分别为0.887、6.122,P值均小于0.05).各种浓度钙离子对近端启动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无明显影响.(2)当钙离子浓度为0.00mmol/L时,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整合素β1蛋白表达量为0.53±0.10.当钙离子浓度为

  • 标签: 抗原 CD29 细胞运动 转录启动子 HACA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的不同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术前脑胶质瘤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甲基化状态的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4例大脑胶质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包括T1WI、T2WI、ADC及T1WI增强序列。其中MGMT启动甲基化阳性58例,阴性56例,按8∶2比例分为训练组(91例)与验证组(23例),在T2WI及T1WI增强序列分别对肿瘤加水肿区及肿瘤核心区进行三维手工分割,提取总共688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特征降维,方差分析用于特征筛选,应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算法、Lasso的逻辑回归算法(Logistic regression via Lasso,LR-Lasso)、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贝叶斯分类器(native Bayes,NB)构建诊断模型,5倍交叉验证方法用于训练模型,验证组数据用于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ROC曲线用于计算模型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用于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LR模型的AUC值、准确率为0.90和91%,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2%和91%,LR-Lasso模型的AUC值、准确率为0.80和74%,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7%和82%,SVM模型的AUC值、准确率为0.89和87%,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3%和91%,NB模型的AUC值、准确率为0.69和74%,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5%和72%。基于LR模型预测效能最高。结论MRI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术前脑胶质瘤MGMT启动甲基化的状态具有一定应用价值,4种模型预测效能中LR模型预测效能最高。

  • 标签: 胶质瘤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启动子甲基化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与分析宫颈癌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2A基因启动甲基化状态,同时分析Ras相关区域家族基因甲基化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92例宫颈癌患者和7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及50例正常宫颈组织人群进行研究,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研究对象的Ras相关区域家族基因启动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经检测和统计分析,宫颈癌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P<0.05)。Ras相关区域家族甲基化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P<0.05)。Ras相关区域家族甲基化与年龄、组织分级、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上,Ras相关区域家族基因启动甲基化为常见情况,同时其可能与临床宫颈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紧密联系,进而临床宫颈癌分子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Ras相关区域家族 甲基化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系表达基因3(MEG3)启动甲基化对p53/p21信号通路的调控及其在先天性巨结肠(HSC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HSCR患儿有神经节细胞段、无神经节细胞段p53 mRNA、蛋白表达和MEG3基因启动甲基化情况。应用MEG3过表达和沉默质粒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SK-N-BE(2)细胞株,建立MEG3过表达(MEG3-OE)组、MEG3抑制(MEG3-KD)组及空白对照(NC)组,使用氮杂胞苷(5-aza-CdR)调控各组后检测细胞株的增殖、凋亡情况及其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无神经节细胞段与有神经节细胞段肠管组织p5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56±0.37和2.24±0.3,p5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058.5±106.9和583.6±87.6,MEG3启动甲基化率分别为(58.3±4.5)%和(33.3±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67,P<0.05;t=18.82,P<0.05;χ2=6.25,P<0.05)。②加入氮杂胞苷共培养72 h时:MEG3-OE组较MEG3-KD组、NC组增殖能力明显增高(吸光度值分别为0.52±0.06、0.51±0.01、0.47±0.05)、凋亡率降低[共培养72 h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2±1.12)%、(4.08±0.57)%、(7.59±3.87)%],且p21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4.54±2.13和7.09±0.95均较另两组0.83±0.16、0.06±0.04和6.21±0.34、3.24±1.40显著升高,以上结果,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SCR中存在MEG3启动高度甲基化,可能通过上调p53/p21信号通路介导神经嵴细胞增殖和凋亡,参与HSCR的发病。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母系表达基因3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与前C基因及基本核心启动(BCP)突变,为临床优化乙型肝炎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征集98例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测序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对前C基因及BCP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HBV基因分型为:A:11例(11.2%);B:20例(20.4%);C:56例(57.1%);D:8例(8.2%);B/C混合型:3例(3.1%)。与其他基因型相比较,基因B和C型的患病率较高。基因型C的前C基因突变率为46.9%(46/98),较其他基因型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5,P<0.01);基因型C的BCP突变率为41.8%(41/98),较其他基因型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14,P<0.01)。结论HBV基因分型以B、C基因为主。基因型C与BCP和前C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基因型 突变 启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