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中的护理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病患15例(30)只眼,在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分析其护理作用。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15例病患均手术顺利,视力矫正效果良好,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在结合护理干预的前提下,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明显的帮助病患改善视力且安全性较高,可以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术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且疗效较好的高度近视矫正方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 标签: 前房 晶体植入 护理配合 近视
  • 简介:背景:陶瓷-陶瓷界面因低磨损而被重视,但其也伴随着异响和破裂的风险。因此目前对陶瓷-陶瓷界面和陶瓷-聚乙烯界面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仍存在较多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陶瓷-陶瓷界面和陶瓷-聚乙烯界面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和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全面收集2015年1月前发表的比较陶瓷-陶瓷界面和陶瓷-聚乙烯界面全髋关节置换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9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其中陶瓷-陶瓷界面人工关节1231髋,陶瓷-聚乙烯界面人工关节932髋。Meta分析结果发现,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人工关节均能明显改善关节功能;陶瓷-陶瓷人工关节有着较高的术中、术后假体破裂率和异响发生率,陶瓷-聚乙烯人工关节则假体磨损速度更快;但在短-中期随访中,关节脱位、骨溶解、假体松动等置换相关并发症和各原因导致的假体翻修率在两组间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全髋关节假体的修复效果和安全性在短-中期随访中并无明显差异,但其二者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植入 META分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 简介:摘要白内障手术是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复明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启动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对200例白内障患者实行白内障术后通过精心护理,视力均恢复良好。

  • 标签: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患者自体血液回收中输注不同晶体溶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106例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106例患者分为醋酸组和乳酸组,奇数入醋酸组,偶数入乳酸组,每组53例,在自体血液回收时醋酸组应用醋酸林格氏液,对照组应用乳酸林格氏液。监测所有患者术前、自体血回输后2、24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FT),以及静脉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观察2组患者术前失血量、术后回收血量及术中输血反应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乳酸水平、血小板计数(PLT)及肝功能(GTP)情况。结果:①106例急诊手术患者术中自体血均经血液回收机回收,回输后MAP比术前明显增高,HR比术前明显降低,CFT比术前明显缩短,而RBC、HGB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②2组患者术前失血量、术后回收血量及术中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血乳酸水平、PLT及G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组血乳酸水平、GPT术后24h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乳酸组术后24h比术前明显升高(P〈0.01);醋酸组术后24h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1),与乳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血回收中应用醋酸林格氏液可改善血液质量,防止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同时对血小板和GTP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自体血液回收 醋酸林格氏液 乳酸林格氏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140例择期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其术前心理状况,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术期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并采用FAVS、SAS、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结果经调查,白内障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以恐惧、紧张、焦虑、抑郁、孤独等为主;护理后观察组的FAVS、SAS、SDS评分分别为(4.35±0.34)分、(38.7±4.5)分、(40.1±5.3)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1);护理前后对照组的各项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术前多存在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给予围术期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心理 干预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植入AcroSofToric人工晶体治疗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的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AcroSof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月,观察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散光情况、人工晶体轴位、脱镜率。结果患者视力术前裸眼0.16±0.03、矫正视力0.32±0.05,术后3月裸眼视力0.69±0.06、矫正视力0.75±0.08;全眼散光由术前2.35±0.36D降为0.76±0.41D,96%患者人工晶体旋转<5°,97%患者脱离眼镜。结论AcroSofToric人工晶体能够有效治疗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白内障,提高患者视觉质量,提高脱镜率。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角膜散光,AcroSof Toric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了我院眼科对收治62例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资料。结果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指标为裸眼视力是否≥0.5,术后5天最佳矫正视力≥0.5占79.31%,术后1周占87.36%,术后3月占95.4%。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39%。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较好,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治疗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该组病例中均选择自2013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44例,共计44眼,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44例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43例,43眼,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给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控制饮食,控制胰岛素及血糖,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各视力恢复与对照组比较,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加强手术操作的熟练度,积极处理并发症,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

  • 标签: 糖尿病性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70例70眼行白内障摘除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1例(51眼)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46例(46眼)接受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干眼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ner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干眼症状明显,术眼角膜荧光素染色明显增加、SIT程度下降、BUT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时角膜荧光素染色、SIT及BUT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患者泪膜功能产生一定影响,相比透明角膜切口,角巩膜缘切口对泪膜功能影响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巩膜缘切口 泪膜
  • 简介:Ni-Mn-Ga合金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一类新型智能材料。这类材料在磁场作用下能够产生大的输出应变且具有高的响应频率,有望成为新一代智能驱动与传感材料。过去二十年里,研究者们对Ni-Mn-Ga合金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作为一类新型磁控功能材料,人们对Ni-Mn-Ga合金的组织结构、界面特征、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等方面还缺乏深刻的认识。随着空间分辨的EBSD取向分析技术的发展,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对合金组织的晶体学取向与其形貌特征进行有效关联已成为可能。本文概述了本课题组基于EBSD取向分析技术的Ni-Mn-Ga合金晶体学表征的近期研究进展。

  • 标签: NI-MN-GA合金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马氏体转变 微观组织表征 晶体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取40例(50眼)血糖正常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45例(6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均给予两组实施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显著,疗效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疗效为差异,预后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 标签: 糖尿病性白内障 摘除 人工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效果和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方法将194例(199眼)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来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视力的因素。结果在治疗后,患者的裸眼视力和散光度均有了较好的改善,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的视力影响因素主要有合并症、后发性白内障等。结论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治疗白内障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在后期的康复中还存在有一些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需要引起重视。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视力影响因素
  • 简介:总结156例(156眼)白内障病人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术中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认为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积极配合手术,有助于医生工作的更好开展,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围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