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本院处方重复用药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9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门诊处方l156张,对其中重复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复用药处方共154张,占处方总数的13.3%。结论 本院门诊处方重复用药现象较为严重,要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避免不合理的重复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处方 重复用药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本院处方重复用药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9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门诊处方l156张,对其中重复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复用药处方共154张,占处方总数的13.3%。结论 本院门诊处方重复用药现象较为严重,要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避免不合理的重复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处方 重复用药 用药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3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rTMS组及对照组,每组11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健侧M1区低频(1 Hz)rTMS治疗,对照组则辅以伪磁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6周后随访时分别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rTMS组、对照组患者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分别为(9.76±2.10)分和(7.75±2.07)分]、BBS评分[分别为(40.22±8.67)分和(29.08±9.92)分]以及MBI评分[分别为(72.12±8.51)分和(65.89±8.7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上述疗效指标结果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频rTMS刺激健侧皮质M1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平衡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技术治疗胃重复畸形的适应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1年11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外科收治的10例胃重复畸形手术治疗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范围为4 d~54个月;其中,合并其他系统畸形4例,多发型胃重复畸形1例(3个不同位置胃重复囊肿),剩下5例为单纯性胃重复畸形。对5例双镜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不同类型的胃重复畸形的手术时机、术式选择、术式难点、术后相关并发症、康复期及预后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双镜联合下胃重复切除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 h,单纯胃重复畸形术后禁食时间约27 h,试行少量饮水或经胃管缓慢泵糖盐水后,24~48 h逐渐增加奶量,术后康复良好,治疗效果满意;单一腔镜手术并中转开腹2例,平均手术时间约2.5 h;直接开腹手术2例,平均手术时间约1.9 h;胃镜下黏膜去顶术1例。10例患儿分别随访6个月至3年,饮食正常,营养良好,无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部超声检查无复发,预后满意。结论胃镜辅助下腹腔镜下胃重复畸形剥除、切除术适用于浆肌层胃重复畸形,双镜联合下胃重复畸形切除术技术可行。

  • 标签: 胃重复畸形 胃镜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1例由罕见变异导致的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并探讨大片段重复变异的致病机制。方法先后进行F8基因第22内含子及第1内含子倒位检测、Sanger测序以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检索HA基因变异数据库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先证者FⅧ活性(FⅧ∶C)为0.3%,为重型HA,抑制物检测为阴性。倒位检测及Sanger测序均未发现变异,MLPA检测提示先证者存在Ex 1_22 dup(2 copies)半合变异;其母亲FⅧ∶C 60%,为携带者[Ex 1_22 dup (3 copies)]。HA基因变异数据库所收录的24例大片段重复变异均表现为重型HA,仅1例为抑制物阳性史。结论大片段重复变异可导致重型HA。MLPA能够有效提高HA患者基因变异的检出率。

  • 标签: 血友病A F8基因 携带者 大片段重复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内段重复变异的发生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1年1月—2020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38 503例患者和体检者的头颈联合或颅脑三维(3D)时间飞跃法(TOF)MRA扫描及最大密度重建(MIP)资料,其中男21 048例、女17 455 例,年龄2~96(63±8)岁;行头颈联合3D TOF MRA检查35 546例,行颅脑3D TOF MRA检查2 957例。观察并统计椎动脉颅内段重复变异的发生率,进而分析椎动脉颅内段重复变异的MRA特点,测量椎动脉重复分支的路径长度,同时记录伴随的头颈部其他血管异常。结果38 503例受检者中,共发现椎动脉颅内段重复变异36例,检出率为0.093%。左侧13例,右侧23例;重复分支均汇入基底动脉17例,分别汇入基底动脉及对侧椎动脉19例;重复近侧分支的行径长度为(0.64±0.32)cm,远侧分支路径长度为(1.06±0.57)cm。6例合并头颈部其他血管变异:2例合并开窗变异,其中1例开窗发生在重复分支,1例发生在对侧椎动脉;2例合并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例合并动脉瘤;1例合并大脑动脉A1段缺如。1例并发急性脑梗死。结论椎动脉颅内段重复变异发生率低,通过3D TOF MRA检查可清晰显示椎动脉颅内段重复及其合并的头颈部其他血管异常;在进行后颅窝外科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之前,通过3D TOF MRA扫描检出这种血管变异,更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 标签: 椎动脉 变异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流产术后延伸护理对重复人工流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行人工流产手术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0例,给予术后延伸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1个月、3个月与6个月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术后延伸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复人工流产患者治疗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该种应用效果情况。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开始于2021年11月,结束于2022年10月,将64例患者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式,心理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情绪状态和疼痛程度。结果:普通组和心理组情绪状态和疼痛程度对照中,普通组情绪状态为53.19±3.01(分)、心理组为44.18±3.07(分),普通组疼痛程度为3.38±1.03(分)、心理组为1.72±0.55(分),(t=11.362,p=0.016),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重复人工流产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重复人工流产 心理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人工流产术后的延伸护理对重复人工流产的影响。方法:抽取94例在本院进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均分两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延伸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患者重复人工流产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延伸护理通过对患者实施积极的健康教育措施,能够帮助安抚患者情绪,缓解患者病情,同时能加强患者对流产知识的了解,加深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减少人工流产发生率,为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提供持续性保障,值得推广。

  • 标签: 延伸护理 人工流产术 干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8例CTTH患者进入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rTMS组患者使用表面标记法定位右拇短展肌的热点并计算静息态运动阈值(RMT),随后将刺激强度调整为RMT的70%,刺激点位于先前确定的右手拇指热点前5 cm处,即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LDLPFC);刺激频率为每周一、三、五各1次,共持续4周,刺激12轮。对照组不定位热点,不计算RMT,将线圈垂直于LDLPFC放置,使用最小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同rTMS组。2组患者在rTMS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头痛影响测试问卷-6(HIT-6)、简易McGill疼痛问卷(MPQ)等量表进行主观疼痛评估,通过伤害性屈曲反射(NFR)和条件性疼痛调节(CPM)试验中相关电生理指标作为疼痛状态的客观评估指标。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及1个月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HIT-6评分、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54,P<0.001;t=-6.083,P<0.001;Z=-4.246,P<0.001;Z=-3.740,P<0.001)。(2)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与基础NFR RⅢ反射面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rTMS治疗CTTH短期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紧张型头痛 经颅磁刺激 伤害性屈曲反射 条件性疼痛调节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