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收治的 20例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 1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 FMA评分、 Barthel指数相比( P> 0.05)。两组护理后 FMA评分、 Barthel指数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护理中利于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可行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运动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HAPA)构建的COPD患者运动康复方案对COPD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8月选取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住院的COP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4月住院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5—8月住院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OPD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HAPA的COPD患者运动康复方案。采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最终对照组获得46份有效问卷,观察组获得47份有效问卷。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为(8.89±2.70)分,对照组为(7.73±1.6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P=0.01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CD-RISC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35.55±6.16)、(23.79±4.88)、(11.25±2.72)分,对照组分别为(32.33±6.7)、(21.22±4.17)、(9.80±2.5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96、2.728、2.646;P<0.05)。结论基于HAPA的COPD患者运动康复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 运动 自我效能 心理弹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在当今,国家大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支持体医交叉,但是做到体医结合还有一定的困难,运动训练是运动员为了提高他们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科学的指导下,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而现在的运动训练还只是一味的在强调速度、成绩,对运动员的运动机能状态并不是很重视,而良好的运动机能状态是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的重要保证。医务监督是指在训练之前相关的医务人员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进行一个系统的评估以及为合理安排训练提供依据;在训练中对运动员的机体承受能力、运动负荷进行一个评估,加强医学观察,以对后面的训练进行一个科学的指导;在训练后对运动员的的负荷程度、疲劳程度进行一个监测,以使机体尽快恢复到最佳的状态。以便有更好的状态进行训练,并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 标签: 运动 训练 医务监督 自我监督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估强制性运动训练(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 方法 连续纳入 60例于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训练组与 CIMT组。普通训练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技术, 2 h/d,每周 5 d,连续 3周 ;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训练疗法, 6 h/d, 5次 /周,连续 3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Wolf运动功能试验(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WMFT)与日常活动能力量表( Barthel index, BI)改善情况。 结果 CIMT组患者的 Wolf运动功能试验( WMFT)评估分值和 BI评估分值改善情况均优于普通训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强制性运动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值得运用推广。     [关键词 ] 强制性运动训练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upp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60 stroke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eneral training group and CIMT group. The general training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2 h / D, 5 days a week, for 3 weeks; the CIM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ulsory exercise therapy, 6 h / D, 5 times a week, for 3 weeks. The improvement of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wmft) and Barthel Index (BI)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of wmft and Bi in CIM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eneral training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mpulsory sports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的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研究运动想象(MIT)联合常规康复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招募1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MIT组,对其进行4周MIT治疗,每周治疗5 d,每天治疗30 min,并同时辅以常规康复及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本研究同期招募28例年龄、性别与MIT组匹配的健康人纳入健康对照组,并对其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探讨患者经治疗后其损伤侧初级运动皮质(M1)与全脑间有效连接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MIT组患者FMA-UE评分由(18.4±12.0)分提升至(33.4±15.4)分,MBI评分由(58.6±14.7)分提升至(78.2±14.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MIT组患者有效连接模式明显异于健康对照组,其损伤侧M1到双侧前额叶的有效连接异常增强,从损伤对侧M1、顶下小叶和小脑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则明显减弱。治疗后,MIT组有效连接模式趋近于健康对照组,且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丘脑和梭状回等与运动想象相关脑区和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显著增强。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患者损伤侧M1到损伤对侧小脑的有效连接与FMA-UE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601,P=0.023),损伤对侧额中回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与FMA-UE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638,P=0.015)。结论MIT联合常规康复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可能与有效连接模式重塑有关,如治疗后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相关脑区和损伤对侧小脑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增强,而损伤对侧额中回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代偿效应解除。

  • 标签: 运动想象 脑卒中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有效连接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头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头针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采用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估量表(Barthel)将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治疗显效与有效人数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行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幅度明显增强(p<0.05)。结论:头针运动疗法能够帮助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提升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头针运动疗法 脑梗死后偏瘫 运动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活动-丰富运动(GAME)方案对轻、中度发育障碍婴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12月龄轻、中度发育障碍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54例,2组再按月龄各分为≤6月龄组和>6月龄组。2组患儿均接受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 d的常规康复干预和每日60 min的家庭干预,总疗程8周。观察组增加GAME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则增加传统的神经发育学疗法(NDT)进行干预。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对2组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各体位AIMS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的AIMS评分和AIMS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个亚组的各体位评分增加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6月龄组患儿的AIMS总分增加值为(16.77±1.78)分,显著高于>6月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NDT方案相比,GAME方案可更好地提高轻中度发育障碍婴儿的运动功能,且较小年龄组的患儿进步较快。

  • 标签: 发育障碍 目标-活动-丰富运动 运动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悬吊运动训练对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45例,其中3例退出研究,最终纳入42例。按照采用的康复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均为21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悬吊运动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及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悬吊运动训练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全身运动评估(GMs)、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在脑瘫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异常中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2例脑瘫高危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北京市儿童医院保健所指定的评估量表作为诊断标准(金标准)评估患儿运动发育情况。对于发育正常、脑瘫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异常的患儿,采用Kappa检验分析aEEG、GMs、AIMS、3种方法联合检测(aEEG联合GMs、AIMS诊断同时阳性)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采用ROC曲线比较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通过对患儿的发育量表评估,运动发育正常患儿100例,可疑异常患儿98例,运动发育异常患儿84例。aEEG、GMs、AIMS、联合检测诊断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较强(Kappa=8.992,P=0.000;Kappa=9.331,P=0.000;Kappa=8.332,P=0.000;Kappa=9.021,P=0.000),单独采用aEEG、GMs、AIMS以及联合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5.29%、91.25%、92.35%、88.05%,特异度分别为36.47%、35.74%、35.25%、38.6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3(95%CI:0.600~0.746)、0.692(95%CI:0.607~0.816)、0.652(95%CI:0.595~0.799)、0.775(95%CI:0.520~0.872)。联合检测诊断的价值和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查(均P<0.05)。结论aEEG联合GMs、AIMS在脑瘫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异常中的预测效果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振幅整合脑电图 全身运动评估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 脑性瘫痪 运动发育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