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尤其是西药房库房环境对于药品质量的影响较大,温度、湿度及光度等因素都会对库房药品的保存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库房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保障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对于医药房库房的环境管理工作要加以重视。

  • 标签: 西药房 库房 环境管理 药品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5S管理方法对新建手术室的环境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构建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工作效率,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应用5S管理法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程序对新手术室进行规范管理,建立质量标准。结果管理后各室管理质量提高,术后整理不到位的次数与改进前一个月比较,由15次减少到了2次,术前物品准备时间由16分钟减少到8分钟,术后整理时间由14分钟减少到了6分钟。结论运用5S管理法,能规范手术室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医生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5S管理法 新建手术室 环境
  • 简介:【摘要】 目的:应用 5S管理方法对新建手术室的环境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构建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工作效率,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方法:应用5S管理法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程序对新手术室进行规范管理,建立质量标准。 结果:管理后各室管理质量提高,术后整理不到位的次数与改进前一个月比较,由15次减少到了 2次,术前物品准备时间由 16分钟减少到 8分钟,术后整理时间由 14分钟减少到了 6分钟。 结论:运用5S管理法,能规范手术室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医生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5S管理法 新建手术室 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8.8”九寨沟县7.0级地震发生后成批地震伤员入院后病区环境管理。方法在环境上对48名地震伤员进行病区环境管理。结果截止8月17日17时,病区环境管理措施到位,无一例医院感染发生。结论病区环境管理增加了病员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减少了并发症,为预防医院感染起基础性的作用。

  • 标签: 地震伤员 病区环境管理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科环境管理与工作人员安全的相关性,提出对策,为消毒供应的工作人员提供安全借鉴。方法对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严格控制污染扩散,保护院内环境,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提高环境质量。结果加强安全教育、改进工作方法,把以往的分散管理器械包变为集中管理器械包,防止或减少了污染,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得到了提高,污染扩散得以控制,有效地保护了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结论消毒供应科的工作环境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供应科工作人员最大的安全隐患。加强集中式管理,保护供应室环境,防止污染扩散,是防止或减少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更是保护工作人员自身安全的迫切需要。

  • 标签: 消毒供应科 环境管理 集中管理安全相关性 对策
  • 简介:放射治疗已经成为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其防护要求是医院员工、患者等群体关注的重点。我院从机房选址设计、设备验收、全程环境评价、日常管理等环节入手,以保证环境、人群的放射防护安全。文章以射波刀为例对医院放疗项目辐射防护管理进行探讨。

  • 标签: 放射治疗 射波刀 环境 防护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医疗机构中放射性工作人员日常防护辐射的状况,找出导致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我市具有放射医学科的医疗机构中抽取6家医疗单位的160名放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记录,统计分析医疗机构中放射性工作人员日常的防护辐射的状况。结果:新建、改建、扩建的放射科布局合理,各医疗机构均制定了辐射安全规章制度,但是只有综合性三甲医院每年都及时更新;各医疗机构并没有严格落实制定的规章制度,制度内容过于繁琐,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各医疗机构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了卫生和环保部门的岗前培训和定期复训,取得了放射性上岗工作证,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在防护知识知晓率得分较低。各医疗机构均配备了个人防护围裙,但个别医疗机构数量不足;个别医务人员在进行放射诊疗时未佩戴防护围裙。各医疗机构均配备了完善的环境监测设备,每日记录完整。结论:各医疗单位应更加合理布局放射科,设立专门的病人和医务人员通道,独立划分高低活性区域,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规章制度,岗前培训和定期复训应注重知识的掌握,进一步重视放射性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

  • 标签: 放射性工作人员 医疗机构 辐射防护 问卷调查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临床核医学辐射的防护与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临床核医学护理人员作为样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防护,观察组加强对辐射的防护与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注射前防护与护理知识得分( 28.69±0.14)、注射中得分( 39.15±0.25)、注射后得分( 29.00±0.17)、隔离风险发生率为 2.86%,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 p< 0.05)。结论:应从注射前、注射中及注射后 3个方向入手,加强临床核医学辐射的防护与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水平,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

  • 标签: 临床核医学 放射性废物 有机玻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杂交手术室介入治疗及影像检查中的防护方法,评价其防护效果。方法在杂交手术室内推广普及放射相关防护知识,在影像检查及介入治疗中医护人员分别采用医用铅防护服,铅防护围脖,铅防护眼镜,铅帽子,床下铅橡胶帘,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进行射线防护,利用个人射线剂量仪进行测量防护材料防护前后的射线剂量。结果医护人员使用得当的铅防护用品,适当的增加距离管球的距离,使用合适的曝光条件可明显减少受辐射剂量,增加医护人员对防护知识的了解,有显著的防护意义。结论杂交手术室中采用多种防护措施,使用合理的曝光条件可有效减少射线量,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杂交手术室 辐射防护 x射线防护装置
  • 简介:摘要:在当今越来越发达的科学技术中,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室内电器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电磁技术的发展和使用达到了巅峰时刻,但同样电磁污染不可忽视。电磁辐射污染很大的伤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会引起很多的疾病,比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等,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地加强,保护身体健康已经被人们关注和节能一样。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这也成为了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是在电脑领域,人们十分关注防止电磁辐射对人体侵害的有效措施。人们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电磁辐射的防护。

  • 标签: 电磁辐射 污染 防护
  • 简介:摘要核医学是一种应用核技术实现诊疗的一门学科,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决定性作用。开展核医学必然会涉及到辐射防护的问题。但是就目前而言辐射防护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对此,探讨医院核医学科辐射防护问题及对策具备显著意义。鉴于此,本文就医院核医学科辐射防护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 标签: 医院核医学科 辐射防护 问题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精确定位法透视在MIS-TLIF减少辐射暴露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需要进行MIS-TLIF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者选用传统的定位法透视,观察组患者选用精确定位法透视,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检查和手术中的透视时间、X射线曝光的时间和次数以及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检查过程中的透视时间为(10.25±2.44)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为(2.76±0.97)s,曝光次数为(5.7±1.78)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透视时间为(7.95±1.56)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1.87±0.55)s,曝光次数(4.69±2.04)次;术中的透视时间为(10.89±2.75)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为(2.12±0.77)s,曝光次数为(5.1±1.34)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透视时间为(28.13±4.38)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4.78±1.24)s,曝光次数(9.76±2.18)次;观察组患者的总的透视时间为(20.54±5.89)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为(4.98±1.15)s,曝光次数为(10.7±2.54)次和手术总时间(1.5±0.3)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透视时间为(33.54±7.98)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6.98±2.43)s,曝光次数(14.77±3.56)次和手术总时间(1.8±0.8)h。结论精确定位法通过术前的精确定位能显著降低术中的辐射时间,节约手术总时间,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在辐射中的暴露时间要显著低于传统定位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确定位法透视 辐射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辐射抢救台在新生儿尿布性皮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4例中、重度尿布性皮炎患儿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氧化锌软膏外用配合辐射抢救台,对照组只采用氧化锌软膏外涂,通过观察患儿第3、4、5天皮肤改善情况来判断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3、4、5天的显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辐射抢救台在对新生儿尿布性皮炎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新生儿尿布性皮炎 辐射抢救台 氧化锌软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不同培养时间对其微核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6月间曾在我所接受检查的56例职业病者,这些职业病者均接受辐射作业,采集这些职业病者血液样品,将其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时间培养,对照组新鲜血液样品培养时间为72h,观察组将其观察组新鲜血液样本放置2℃~8℃冰箱3天后培养,培养时间为72h,培养结束之后对其微核率变化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在培养结束之后,通过对两组血液样品微核率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在培养结束后两组血液样本微核率大致相同,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在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随着培养时间不断增长,其微核的检出率大致相同,因此对于延迟血液培养,时间超过三天在进行培养并不影响微核的检出率,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好依据。

  • 标签: 人体血液 辐射处理 培养时间 微核率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强度和时间电磁辐射作用下小鼠迷宫结果的差异分析。 方法 将 80 只小鼠随机分为不同场强照射组和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 自主活动测试 和 穿越平台速度的差异 。 结果 一般行为观察, 与对照组小鼠对比,经过中频交变磁场照射过的各组小鼠活跃度减低,个别小鼠有死亡 。 各组小鼠自主活动测试,其运动路程、运动速度、运动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长期的磁场照射可能会给动物,甚至人类造成一些影响。

  • 标签: 电磁辐射 小鼠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