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吸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问题,严重卒中(NIHSS>10分)和脑卒中史是卒中后吸的独立危险因素1。吸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等的液体或固体,进入到声门以下2,于呼吸时进人气道,多由于由于吞咽动作无力、吞咽不完全、吞咽反射动作失调或气管闭锁不全所致。根据患者发生吸时是否存在咳嗽、呛咳症状分为症状性吸和无症状性吸3。正常情况下,喉保护性反射和声门关闭功能正常,吞咽反射正常,可以将口腔、鼻腔内大量分泌物咽下,不致使食物和异物进入气管,但脑卒中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使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消失,使口腔食物、鼻腔分泌物不能咽,引起吸。吸是脑卒中患者的严重异常表现,可导致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气管痉挛,使患者病情加重4,延长住院时间,甚至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正确的分析吸发生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误吸因素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黄思思丁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广州 510080)  【摘 要】目的:老年住院患者误吸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的探讨。方法:采用分组对比的方法,调查分析老年患者一般资料及误吸相关因素。结果:不能行走、照顾者非亲属、建立人工气道、非坐位进食、需要人协助进食,有脑血管病变、老年性痴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帕金森病是老年住院患者误吸的可能因素。有脑血管病变、有老年性痴呆、不能行走、协助进食及照顾者非亲属为影响老年住院患者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中如有脑血管病变、有老年性痴呆、协助进食的,医院护理人员应根据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误吸的发生。  【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隐性吸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脑梗死发生隐性吸患者(发生组)和60例脑梗死未发生隐性吸患者(未发生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脑梗死患者发生隐性吸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组患者年龄≥70岁、脑梗死部位为单侧大脑半球其他部位、有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有义齿、自主进食、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吞咽模式为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6.7%,91.7%,56.7%,58.3%,61.7%,48.3%,95.0%;与未发生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发生组患者性别、有无合并症分布状况、饮酒史与未发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70岁、脑梗死部位为单侧大脑半球其他部位、有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有义齿、自主进食、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吞咽模式为异常是脑梗死患者发生隐性吸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积极预防隐性吸的发生。

  • 标签: 脑梗死 隐性误吸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发生躁动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纳入我院PACU于2018.12-2019.6收入的64例术后入室恢复病人为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选取我院PACU于2018.7-2020.1收入的64例术后入室恢复病人为观察组,分析患者躁动发生原因后总结护理措施,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在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分析PACU病人躁动原因,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良事件 躁动因素 护理干预 麻醉恢复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中的关键驱动因,为提升成果转化实效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3—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杭州7家市属医院的1 226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主要人口学信息以及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6项机制18个条目)的感知重要性和感知绩效,采用Likert 5级评分。对所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配对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所有条目进行重要性矩阵分析,明确公立医院成果转化的关键驱动因。结果最终纳入有效问卷1 157份。6项管理机制的感知重要性与感知绩效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得分均值差依次为评价机制1.29分、投入机制0.88分、组织领导机制0.87分、服务保障机制0.44分、利益分配机制0.15分和激励机制-0.11分;矩阵分析结果显示,"专项经费支持""把握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制定相应配套制度""多学科背景的专业转化团队""分类别、多层次的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全生命周期管理""纳入中心工作与重点任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报告制度和应用监测体系"是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驱动因。结论医务人员对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感知重要性较好,但感知绩效相对较低。为提升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实效,应重点关注并优先夯实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基础,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指标评价体系,做好科技成果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完善科技创新对话和咨询服务机制。

  • 标签: 医院,公立 科技成果转化 管理机制 重要性矩阵分析 关键驱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吸高危患者主要照顾者对吸预防了解的知信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吸高危患者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12月浙江省宁波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吸高危患者主要照顾者232名,采用住院患者照顾者吸预防知信行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分析吸预防知信行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94.83%。220名主要照顾者的吸预防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31.41±9.99)、(45.83±5.19)、(40.57±8.92)分。相关分析显示,照顾者吸预防知识与态度呈正相关(r=0.425,P<0.01),知识与行为呈正相关(r=0.554,P<0.01),态度与行为呈正相关(r=0.472,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与患者关系、有无照顾经历、照顾年限、是否接受过培训的照顾者吸预防知识和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与患者关系、照顾年限、是否接受过培训的照顾者吸预防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照顾经历、是否接受过培训是照顾者吸预防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73、-0.181、-0.337;P<0.05);年龄是照顾者吸预防态度水平的影响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79,P<0.01)。结论吸高危患者主要照顾者对吸预防的态度良好,行为呈中等水平,而知识水平有待改善。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无照顾经历、未培训、非中年照顾者的吸预防照护。

  • 标签: 横断面研究 误吸 照顾者 预防 知识 态度 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服中毒的相关因素与干预。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急诊科收治的48例服中毒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主要来自农村,共27(56.25%)例;主要为男性30(62.50%)例;服工业化学药33(68.75%)例最多,其次为8(16.67%)例服药品;服主要集中于1-3岁,共31(64.58%)例,其次为4-7岁共10(20.83%)例。结论小儿由于年龄特点易发生服中毒,家长应加强对其监管,并妥善保管有毒药品与药物,全面掌握用药基本知识,且小儿服需以预防为主。

  • 标签: 小儿 因素 误服中毒 干预
  • 简介:摘要总结分析造成老年患者鼻饲吸的危险因素有生理因素,疾病因素,体位因素,胃管因素,鼻饲量与输注速度,胃内残留量的影响,人工气道与机械通气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 标签: 老年患者 鼻饲 误吸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血糖波动因及动态血糖监测的实际作用。方法收集我院1年之内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血糖仪定时血糖监测,即对患者实施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觉前的血糖监测,观察组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系统对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22%,观察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12%,差异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能够较好的监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血糖波动因素 动态血糖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知信行与期望理论,探究、构建及验证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理论模型与形成机制。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对杭州市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层医生的首诊认知水平、首诊能力自评、政策制度评价、首诊工作期望、工作满意度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多重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究基层医生首诊意愿的驱动因与形成机制。结果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率为76.4%(308/403);首诊工作正面期望(β=0.309)、首诊认知水平(β=0.216)、政策制度评价(β=0.184)、首诊能力自评(β=0.170),均直接影响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5类驱动因对首诊意愿的影响总效应依次为首诊认知水平(0.536)、政策制度评价(0.494)、首诊能力自评(0.436)、首诊工作正面期望(0.186)、工作满意度(0.146)。结论首诊认知、首诊能力、政策制度、正向期望分别是驱动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重要前提、关键动力、有力保障、激发力量。建议政府及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首诊认知水平,系统提升首诊服务能力,协同完善财政投入、医保报销、转诊制度等政策引导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医生职业发展、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激励措施。

  • 标签: 基层首诊 首诊意愿 驱动因素 形成机制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影响妇科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妇科手术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各56例。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2.3±0.5)d,显著性少于对照组的(4.2±0.6)d(P<0.05)。结论针对妇科术后患者积极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解除影响早期下床活动的相关因素,有助于缩短手术恢复期,对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妇科手术 早期下床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因分析,并观察优质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患者恢复情况,对该措施的临床效果、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将我院接收的100例全麻手术麻醉复苏期躁动患者为此次评估对象,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因,并结合患者实际状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有效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结果:100例全麻手术麻醉复苏期躁动患者中,相关影响因素包括麻醉方式、术后疼痛、年龄、术后制动、手术类型、留置管等,P

  • 标签: 全麻手术 麻醉复苏期 躁动因素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报告危重症患者吸风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效果。评估表从患者年龄,神志,痰液,留置胃管,饮食,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体位等8个方面进行项目设置和计分,根据各项目累加获得的总分划分为3个等级,并依此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预测发生吸的高危人群,提高护理干预措施的针对性,减少病人吸发生。

  • 标签: 危险性评估 危重症患者 误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先天性血管环 ( CVR)漏 ()诊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对 CVR 的确诊率及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 1月至 2017 年 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 CVR 病例,从病史中截取 CVR 分型、临床表现、首诊年龄、影像学检查和治疗信息 ; 根据首次入我院的出院诊断分为首诊确诊组和漏()诊组,行漏()诊的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吸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 纳入本单位于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间收治的 110例重症脑梗死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作研究样本,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5例,观察组评估肠内营养吸的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呕吐、胃潴留、反流、腹胀、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 96.36%,高于对照组 72.73%, P<0.05。结论 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吸的影响因素与呕吐、胃潴留、反流、腹胀、吸入性肺炎有关,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可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脑梗死 肠内营养 护理 风险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吸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 方法 : 选取 86 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探究导致重症脑梗死患者出现吸情况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防范护理对策,将 86 例患者平均分配为两组,一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另一组为使用常规护理加鼻饲场内营养液治疗的观察组,每组 43 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据分析来看,观察组出现 2 例呕吐, 2 例胃潴留, 1 例腹胀、 1 例反流以及 2 例吸入性肺炎;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 4 例呕吐, 6 例胃潴留, 3 例腹胀, 4 例反流以及 5 例吸入性肺炎,对比来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加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通过加强对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吸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的出现。

  • 标签: 重症脑梗死 肠内营养误吸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的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西安解放军323医院收治的住院老年患者250例(住院组),另选取同期在莲湖区西大街社区居住的老年人250例(社区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的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不同量表的评分结果及近1年内的吸发生情况,并对调查结果与吸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样本的性别比例和个人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既往疾病史中,心脑血管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各个量表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组近1年的吸发生率(24.40%)高于社区组(9.60%),两组样本近1年的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41,P<0.05);患者年龄、异常进餐、进餐体位改变、各种既往疾病和4种量表的评分结果与吸的发生明显相关(P<0.05)。结论住院老年人的吸发生率较社区老年人高,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充分考虑多种危险因素,避免吸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误吸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