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实施科主任个人业务评价体系对科主任队伍的管理,完善医院科主任绩效考核有关个人业务部分内容,发挥科主任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围绕医疗核心制度和医院质量管理重要制度,利用 2年时间通过启动、反馈和持续改进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医院比较完整的一套临床医技科主任个人业务评价体系。 结论 强化了科主任责任感,增强了科主任素质及管理水平,带动了科室整体质量提高,促进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提升。

  • 标签: 临床医技科主任 绩效考核 个人业务 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本文以电网实物资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围绕电网实物资产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电网实物资产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等观点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健康水平指标,退役报废指标等内部因素,旨意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 标签: 电网实物 资产评价 指标 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起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收治的 78 例癌症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 39 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构建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实施临终关怀护理的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常规组( P< 0.05) 。结论:给予肿瘤 患者临终关怀 护理,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患者 临终关怀护理 构建指标体系
  • 简介:目的:建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可靠性评价模型,对国产和进口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设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故障程度、系统异常发生频次和设备工作年限5个层面的可靠性评价指标,对比分析5个层面的可靠性差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模型,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通过AHP得到可靠性评价模型定量计算的公式,并计算出理论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设计的5个层面可靠性评价指标,能够将每个指标根据自身特点划分出不同的评价等级。结论:应用AHP对5个层面的可靠性评价指标及其不同的等级进行定量计算,为国内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可靠性对比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 可靠性评价 指标 模型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脑卒中相关肺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30名临床护理人员与19位相关领域专家,于文献探析与访谈基础上,初步构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简单框架,通过德尔菲方法,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经2轮专家咨询,专家群体权威系数达到0.8。经对各指标的筛选,最终形成了包含6个1级指标与33个2级指标的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为护理风险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风险评价 指标 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促使医院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全面性提升。方法:结合医院儿科护理管理现状,通过查阅文献,借助半结构式访谈及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确定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与二级指标权重。借助专家赋值评价分配法确定三级指标权重。结果:统计分析最终确定一级指标 4项内容、二级指标 10项内容,三级指标 40项内容。结论: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涉及多方面内容,其评价指标体系中专家意见集中,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科 护理人员 岗位胜任能力评价
  • 简介:摘要20世纪50年代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正式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完善,已广泛应用于欧美医学教育及国内医学院校。通过分析国内外整合课程改革现状,发现在我国院校的整合课程中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医学教育 整合课程 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影响。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开始对我院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的配液量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配液量为观察组,分析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前后对两组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差错事故发生率为0.04%,明显低于对照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差错事故发生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质量管理体系 差错事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向评价体系应用于精神科临床护理带教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精神科护理生6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2名。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则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双向评价体系,对比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生的理论知识评分、实践操作能力评分分别为(45.4±4.6)分、(43.5±3.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当中应用双向评价体系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护理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其更快掌握相关知识以及操作技巧,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双向评价体系 精神科 临床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 要】零售药店如果想要在激烈的药品行业竞争中存活,就必须要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尤其要关注药房服务水平提升工作。一些医疗机构在有药房服务需求时,可从零售药店处获取支持,零售药店在承接这一对外服务工作之后,需结合医疗结构的需求调整发展方式,对其服务功能进行评测时,需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现针对零售药店的这种新型服务功能,解析相应的指标评价工作。

  • 标签: 零售药店 医疗机构药房 服务功能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召集29名同行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及具体指标内容。[结果]通过对29名同行专家进行调查,确定了48个三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并且最终确定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特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临床上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评价所实施的护理措施的质量。

  • 标签: 德尔菲法 评价指标 单病种 急救 护理质量 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召集 29名同行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及具体指标内容。[结果]通过对 29名同行专家进行调查,确定了 48个三级指标, 16个二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并且最终确定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特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临床上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评价所实施的护理措施的质量。

  • 标签: 德尔菲法 评价指标 单病种 急救 护理质量 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职業卫生是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保持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和保护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是以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为目的,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判断建设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了充分发挥职业卫生评价工作的有效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职业卫生评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加强职业卫生评价工作的措施以及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职业卫生评价工作 问题 措施 风险评价方法
  • 简介:摘要肺癌作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是人类恶性肿瘤致死的头号杀手,我国作为肺癌大国,每年新发肺癌高达近73万;肺癌获得根治的唯一手段仍然是外科手术切除;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较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被临床所广泛采用。但围手术期患者的体验仍不能满足人们对手术日益增高的要求。本文就此对肺癌ERAS体系的建立进行归纳和总结。

  • 标签: 肺癌 手术治疗 ERAS 快速康复
  • 简介:2.3.3 方法内双份测定的离群点检查 按表5中的公式计算,1.3.3 离群点的检查 如每次双份测定的差值超过初步精密度测定时±标准差的5.5倍(是99.99%的上限值),2.3.4 试验方法与比较方法间的离群点检查

  • 标签: 中评价 方案应用 方法比较
  • 简介:【摘要】“治未病”是一种预防医学思想,是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疾病问题解决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发展,形成规范的“未医治未病”体系,指导“治未病”的临床应用,充分发挥“治未病”的作用,推动医学的发展。

  • 标签: 未医 治未病 体系
  • 简介:摘要“治未病”是一种预防医学思想,是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疾病问题解决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发展,形成规范的“未医治未病”体系,指导“治未病”的临床应用,充分发挥“治未病”的作用,推动医学的发展。

  • 标签: 未医 治未病 体系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胡婷谢文静(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032)  【摘 要】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一现象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对老年护理问题的研究渐渐成为了各国医疗民生保障的新议题,对我们中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和老年护理模式发展现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明智地发现所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构建完善老年护理体系。方法:通过对我国老龄护理事业的发展现状和老龄护理模式的成长状况进行分析,找到“症结”,对症下药。结果:发展起步迟,专业人才欠缺,老年护理模式不够完善,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处在一个着实艰难的时期。结论:随着医改的不断落实,老年护理体系的构建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关键。本篇文章通过“问诊”我国老龄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及老年护理模式成长状况,发现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