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彭兴 马辛 任艳萍 王长明 张秀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7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 唐山市心理健康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唐山市脑与认知功能研究基础创新团队 0632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 100875;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875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激活扩散模型和语义距离来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词汇语义加工异常及其与认知功能、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人口学资料匹配的被试随机分为研究组(27名)和对照组(30名)。两组分别对不同语义类别和词汇类别的词汇进行1~7等级语义距离赋值。对两组的语义距离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研究组语义距离偏差与认知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分数及阳性阴性症状量表分数(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语义距离的组别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1,55)=7.460,P=0.008,ηp2=0.981],研究组的语义距离(3.672±0.105)低于对照组语义距离(4.068±0.100)。语义类别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1,55)=833.37,P<0.01,ηp2=0.938],相关条件下的语义距离(1.965±0.074)低于不相关条件下语义距离(5.775±0.117)。语义相关条件下,具体语义偏差和MCCB总分(r=-0.405,P=0.036)及言语学习(r=-0.569,P=0.002)呈负相关;抽象语义偏差和言语学习(r=-0.429,P=0.026)呈负相关。语义不相关条件下,具体语义偏差和MCCB总分(r=-0.597,P=0.001)、言语学习(r=-0.399,P=0.039)等维度呈负相关;抽象语义偏差和MCCB总分(r=-0.593,P=0.001)、言语学习(r=-0.285,P=0.050)等维度呈负相关。语义相关条件下,抽象语义偏差和其一般症状量表分呈正相关(r=0.448,P=0.019);语义不相关条件下,抽象词汇偏差和PANSS总分(r=0.120,P=0.010)、阴性量表分(r=0.047,P=0.030)及一般症状量表分(r=0.306,P=0.010)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词汇语义距离存在异常;其语义偏差与认知功能指标、症状学指标存在相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激活扩散模型 语义距离 认知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瑞典在校护生对职业危害认知状况,为降低职业暴露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自拟问卷,中文、瑞典语两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国护生在包括机械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4个维度的职业危害认知正确率分别为94.4%(1 024/1 085)、89.8%(557/620)、81.6%(1 898/2 325)、90.7%(703/775),均高于瑞典护生的58.4%(756/1295)、48.8%(361/740)、60.2%(1 671/2 775)、86.7%(802/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196~1 259.183,P<0.05)。"操作姿势不标准会导致腰痛的发生""为患者静脉注射时需要戴手套""为患者换药时需要戴手套""为患者抽血时需要戴手套"4道题目的回答正确率瑞典护生高于中国护生(χ2=11.738~16.990,P<0.01),其余题目中国护生正确率均高于瑞典护生(χ2=11.738~45.464,P<0.01)。结论中国护生较瑞典护生职业危害知识掌握得更好,但仍存在薄弱环节,需从教育方面给予改进,并从管理层面降低护生乃至护士的职业暴露,提高护生乃至护士的就业质量。

  • 标签: 中国 瑞典 护生 职业危害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6名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方法如下麻醉前0.5h肌注阿托品0.5mg,进入手术室,取仰卧位,开放静脉通路,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5mg/Kg,维库溴铵0.1mg/Kg。最后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术前、术后1天、2天、3天同一时间点由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检查,比较术前术后认知功能变化,并分析全麻对POCD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术后第1天MMSE评分由29.32降至22.94分左右,显著低于术前MMSE评分。术后第2天,MMSE评分逐渐提高至25.46分左右,较术前仍有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第1天。术后第3天MMSE评分升至28.92分,表明多数患者认知功能已经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POCD发生率在术后第1天最高,而后逐渐下降,术后第3天仅1例患者发生POCD,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麻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有轻微影响,仅个别案例可能出现POC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高龄 全身麻醉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实习护士实习半年前后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情况,分析临床实习带教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共收取47名实习护士,均在本院实习半年,在实习前与实习半年后,采用本院自制的基础护理认知调查表调查实习护士的认知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实习半年后实习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情况优于实习前(P<0.05)。结论本院实习护士的临床带教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实习护士实习半年后,对基础护理的认知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实习护士 临床带教 基础护理认知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实习护士实习半年前后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情况,分析临床实习带教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本院共收取 47名实习护士,均在本院实习半年,在实习前与实习半年后,采用本院自制的基础护理认知调查表调查实习护士的认知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实习半年后实习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情况优于实习前( P

  • 标签: 实习护士 临床带教 基础护理认知情况
  • 简介:摘 要:探讨患有双向的情感障碍的病人和健康人之间的认知功能的差异情况。方法选取在2012年4月-2015年4月于医院治疗的100例双向情感障碍病人和100例参与体检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随访1年过程中,分别用数字符号、广度、TMT-A、TMT-B 检测法与WCST的分类检测法比较两者的认知功能的情况,统计在完成顺背、分类、连线情况、错误的应答、持续的错误与持续的应答等各个项目的数量。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完成分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且人数较低;研究组的应答错误数、持续的错误与持续的应答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且人数较高(P

  • 标签: 双向情感障碍 健康人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30例作为全麻组;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脊椎-硬膜外阻滞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式,对两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在手术前24h(T1)、术后24h(T2)、术后72h(T3)等不同时刻血浆Aβ浓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全麻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脊椎-硬膜外阻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T1血浆Aβ浓度无差异(P>0.05)。脊椎-硬膜外阻滞组在T2、T3血浆Aβ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老年患者来说,采用全麻比脊椎-硬膜外阻滞更加容易导致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不同麻醉 老年患者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凭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老年患者从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抽选,按入院编号顺序分成不同麻醉组44例对照组给予吸入麻醉,44例研究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统计术后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苏醒时间为(16.10±5.65)min,拔除导管时间为(11.65±4.40)min;对照组的苏醒时间为(30.96±11.42)min,拔除导管时间为(18.49±7.36)min,两组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作用突出,可预防并发症,增强认知功能,值得学习。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9月期间~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需行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划分为参照组(46例)、实验组(48例),分别给予全麻、硬膜麻醉,对比两组的药物用量、PCCD发生率、不同阶段的MMSE评分。结果实验组的POCD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参照组39.13%;麻醉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组内对比,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36小时评分都比麻醉前评分下降(P<0.05)。结论硬膜麻醉应用于老年手术患者,可降低POCD发生率,缩短疾病的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不同麻醉 老年患者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龄患者的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两种方式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接受我院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60岁以上)中,随机选择128例患者均分为两组。64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全凭静脉麻醉,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并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认知情况分组进行统计评价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h的认知功能相近,P>0.05。在术后1h,3h,6h时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价中,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的睁眼时间较后者短,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的方式在高龄患者手术麻醉方法的比较中,较吸入麻醉法表现出了更小的认知功能影响,更适合用于手术治疗。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高龄患者手术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于老年患者采用丙泊酚和气体麻醉对其认知障碍影响的研究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5年01月01日到2017年06月30日)收治拟择期手术7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与气体组采取气体麻醉,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认知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所下降,其中气体组下降程度高于丙泊酚组,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伴随手术完成时间而增加,丙泊酚组均高于气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麻醉均可造成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认知障碍,相比较而言,丙泊酚出现认知障碍较轻,且恢复较快。

  • 标签: 丙泊酚 气体麻醉 老年患者 认知障碍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行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120例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组64例和全身麻醉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24h,麻醉后24h,72hMMSE评分,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组24hPOCD的MMSE评分为(23.8±3.2),术后72hMMSE评分为(25.1±3.6)。全身麻醉组24h、72hMMSE评分为(21.6±4.8)、(23.5±3.1)。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组24hPOCD的发生率为18.7%,术后72hPOCD发生率为13.2%。全身麻醉组组24h、72hPOCD发生率分别为35.2%,29.7%。两组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人实行骨科手术中实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比全身麻醉能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认知功能障碍 MMSE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麻醉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将其平均分为椎管麻醉组、全身麻醉组2组,分别采用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处理,对比分析麻醉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椎管麻醉组患者术后1d、7d时MMSE评分与全身麻醉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椎管麻醉组患者术后1d、7d时认知功能障碍人数与全身麻醉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在手术治疗患者中效果显著,避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高龄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道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w、第4w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量表总分、精神焦虑及躯体焦虑分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治疗4w末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及躯体焦虑分较观察组显著降低(P<0.05),显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认知治疗可以增强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道家认知行为疗法 广泛性焦虑症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进行动态功能连接分析,以评估进展型MCI及稳定型MCI的功能连接变化特征及差异。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 ADNI)数据库。检索MCI患者并根据其随访结果筛选进展型MCI患者入组,并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稳定型MCI患者作为对照组。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对rs-fMRI进行处理提取并筛选感兴趣的独立成分(independent component, IC)。利用滑动时间窗法进行动态功能连接分析,应用k-means聚类及elbow方法将动态功能连接矩阵划分为具有代表性的动态功能连接状态,分析两组间动态功能连接状态的变化,并比较功能连接特征参数(各状态的时间比例、驻留时间及各状态间的转换次数)的差异。结果最终23名进展型MCI及26名稳定型MCI患者纳入本研究。一系列动态功能连接矩阵被划分为4种动态功能连接状态:弱连接状态a,局部强连接状态,弱连接状态b及正相关强连接状态。与稳定型MCI组比较,进展型MCI组处于局部强连接状态的时间比例减少、驻留时间缩短(P=0.049,P=0.049),而处于弱连接状态b的时间比例增加、驻留时间延长(P=0.045,P=0.033)。结论与稳定型MCI患者比较,进展型MCI患者具有局部强连接状态减少而弱连接状态增多的特点。动态功能连接能够客观反映进展型MCI及稳定型MCI的大脑功能变化,对于鉴别进展型及稳定型MCI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进展型轻度认知障碍 稳定型轻度认知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动态功能连接 独立成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状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双相障碍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5例,均运用WAIS-RC量表(韦氏成人智力检测)进行认知功能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情况。结果双相障碍组病人在数值倒背评分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的个数评分、错误的个数评分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较双相障碍患者更为严重,这一特点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预后较双相障碍患者差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双相障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硬膜外麻醉以及全身麻醉对老年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采取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1d、手术后1d、手术后3d、手术后5d以及手术后7d的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后1d以及手术后3d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麻醉前1d(P<0.05),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以及全身麻醉均会引发认知功能障碍,但硬膜外麻醉术后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低于全身麻醉。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老年关节置换术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两种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对研究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老年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手术老年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