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荧光钠用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当代眼科诊断眼科疾病常用的、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此项检查能直接反映活体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选择、预后的推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帮助。现将我院2004—01/2008—06以来所做的262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出现的9例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 标签: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虹膜病变在荧光虹膜血管造影(IFA)联合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影像中的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IFA联合FFA检查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糖尿病虹膜病变(DI)患者44例65眼,包括非增生性糖尿病虹膜病变(NPDI)组和虹膜红变组。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IFA联合FFA检查。应用IFA检查观察2个组虹膜影像特征和前房内荧光消退时间,应用FFA检查观察2个组视网膜影像特征和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为避免患者对侧眼IFA检查时间存在统计误差,仅对双眼患者的单眼数据进行分析。结果IFA影像显示30例50眼为NPDI,14例15眼为虹膜红变。NPDI组前房内荧光消退时间为(3.37±0.11)min,明显短于虹膜红变组的(6.02±0.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1,P<0.001)。NPDI组和虹膜红变组FFA检查均见视网膜新生血管性强荧光。NPDI组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为20%(6/30),明显低于虹膜红变组的50%(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糖尿病虹膜红变可以通过IFA动态的影像特征和前房内荧光消退时间来确诊,PDR合并视盘新生血管需IFA联合FFA检查来评估。

  • 标签: 虹膜疾病/诊断 糖尿病虹膜红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眼底血管造影荧光静脉注射的最佳剂量。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行全麻下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2月龄~9岁儿童68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分为3组:低剂量组,12例检查荧光钠剂量为0.025 ml/kg、中剂量组35例检查剂量0.05 ml/kg及高剂量组21例检查剂量0.1 ml/kg。观察检查结果照片清晰度、亮度及有无前房及结膜囊荧光钠渗漏。结果低剂量组中无前房及结膜囊渗漏,中剂量组中前房及结膜囊渗漏者7例,占20.0%,高剂量组中全部出现前房及结膜囊渗漏,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2,P<0.001);同一时间点眼底照片亮度,低剂量组明显偏暗,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中剂量组(0.05 mg/kg)为儿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最佳剂量。

  • 标签: 眼底 荧光素钠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儿童 药物剂量,最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钠眼底血管造影前、中、后的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预防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治疗做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患者48例,通过造影前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和常规准备,造影中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和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造影后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和潜在风险的干预,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结果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造影效果良好,仅3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结论造影前充分的准备,造影中密切的观察,造影后有效的指导,可促进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荧光素钠 眼底血管造影 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构建含解耦联蛋白2(UCP2)-3’非翻译区(UTR)序列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的双荧光酶报告基因载体.探讨微小RNA(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miR-15b的靶基因,分别将预测靶基因UCP2的3’UTR及其突变体克隆到荧光酶载体DsiCHECK-2骨架中,构建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并采用测序方法鉴定DsiCHECK-2-UCP2载体是否构建成功。将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与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通过双荧光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测序鉴定证实psiCHECK-2-UCP2双荧光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成功。双荧光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转染UCP2野生型和UCP2突变型报告基因的293T细胞过表达miR-15b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酶活性明显下降.下调31%(P=0.003),过表达miR-15b抑制剂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酶活性明显增加,上调46%(P=0.01)。而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对UCP2突变型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UCP2是miR-15b直接作用的靶基因,且miR-15b结合于UCP2基因3’UTR区域.转录后水平对UCP2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解耦联蛋白2 微小RNA-15b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广角荧光眼底血管造影(UWFA)下眼底正常眼周边视网膜的荧光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常规UWFA检查的受试者95例190眼,其中男94眼,占49.47%,女96眼,占50.53%;轻微白内障72眼,占37.89%,中低度近视60眼,占31.58%,主观性视物困扰58眼,占30.53%。根据UWFA检查周围视网膜荧光特征是否涉及视网膜血管将其分为血管相关特征和非血管相关特征2类。根据年龄将受试者分为≤40岁组和>40岁组,比较2个组各种特征的差异。结果周边视网膜荧光非血管特征包括均匀高荧光158眼,高低荧光混杂边界82眼,椒盐状高荧光24眼,局部斑驳高荧光21眼,分别占83.16%、43.16%、12.63%和11.05%。周边视网膜荧光血管相关特征包括周边无血管区92眼,血管跨过锯齿缘66眼,微血管瘤60眼,晚期荧光轻微渗漏56眼,微血管扩张30眼,分别占48.42%、34.74%、31.58%、29.47%和15.79%。>40岁组周边视网膜血管跨过锯齿缘眼数百分比为19.61%(20/102),明显低于≤40岁组的52.27%(46/88),微血管瘤及微血管扩张眼数百分比分别为43.10%(44/102)和19.61%(20/102),明显高于≤40岁组的18.23%(16/88)和11.36%(1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235、10.451、9.259,均P<0.01)。结论UWFA揭示眼底正常眼周边部视网膜4个非血管荧光特征和5个血管荧光特征。年龄可能对周边视网膜血管跨过锯齿缘、微血管瘤及微血管扩张荧光特征产生影响。

  • 标签: 正常眼/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诊断技术,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12例新生儿荧光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明确FFA在新生儿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在临沂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新生儿眼底筛查发现视网膜病变的12例新生儿,其中男8例、女4例,出生胎龄27~40周。采用Retcam Ⅲ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进行FFA检查,观察并分析造影结果。结果4例患儿FFA示视网膜血管充盈良好,考虑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例患儿FFA结果提示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例患儿FFA结果提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活动期,予双眼玻璃体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4例患儿FFA结果提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退行期。结论FFA检查可早期明确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更清晰显示病变分期,对新生儿视网膜病变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 新生儿视网膜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慢性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的人群进行荧光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慢性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所致的视网膜病变,减少致盲率。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11月门诊及住院的76例(132只眼)患者进行荧光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资料显示76例患者中66例(占86.84%)的存在不同程度的眼底视网膜病变,其中30例(占39.47%)患者出现了新生血管及大量出血灶。结论慢性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和高血压病血压增高是成年人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预防视力下降,减少致盲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探讨 荧光素钠 76例眼底血管造影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钠引导下脑胶质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13例脑胶质瘤患者行荧光钠引导下脑胶质瘤切除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备好手术用物等术前准备,术后加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监测,重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肿瘤全切10例,次全切3例。术后患者均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尿液呈明亮黄色,1-2天后上述症状自然消失。未发现患者视物有黄色或粉红色感觉等因静脉注射荧光钠引起的并发症。结论荧光手术具有手术准确、手术全切率及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做好术前护理及术后病情观察是保证荧光引导下脑胶质瘤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脑胶质瘤 荧光素钠 引导 手术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眼科疾病患者加强围检查期整体护理及安全管理重要性。方法:选择临床眼科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 77例,均为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检查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 n=38例)与应用整体、全面的护理及安全管理方案(观察组, n=39)对并发症率及检查效果的影响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针对临床眼科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重视围检查期整体、全面护理及安全管理的实施,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具非常重要开展价值。

  • 标签: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眼科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3位患者均静脉注射诊断用药荧光钠注射液20min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对症治疗给予异丙嗪25mg肌注,症状好转。

  • 标签: 荧光素钠 过敏反应 诊断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眼科门诊疾病采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并且观察其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科门诊诊断的眼疾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根据患者诊断方法不同将其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采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二组使用检眼镜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诊断准确率比较,一组是93.00%,二组是74.00%,(x2=12.178,p=0.012),结果有差异。结论:眼科门诊疾病诊断时采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眼科门诊 诊断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推注荧光钠不良反应发生的护理对策,以提高荧光钠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262例静脉推注荧光钠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随时询问自觉症状,推注前后测量血压、脉搏,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262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1例在过敏试验过程中发生了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结论静脉推注荧光钠时,病人不宜空腹,要先做好过敏试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相关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和杜绝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荧光素钠 静脉推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对736例不同年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护理。结果736例患者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顺利,无意外发生。结论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做好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对确保患者安全及造影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对炎症细胞因子TNF-α及IFN-γ刺激下,人NOX1基因的表达调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NOX1基因5′-端上游序列连接到无启动子的PGL3-BASIC质粒,构建了PGL3-BASIC/NOX1报告质粒。PGL3-BASIC/NOX1质粒转染A549细胞,用TNF-α、IFN-γ刺激12h,双荧光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克隆的NOX1片段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在TNF-α和IFN-γ共同刺激下,转染报告基因的A549细胞萤光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的增高(约4.3倍)。分析显示NOX1基因5′端上游序列片段含有NF-KB结合位点,提示细胞因子刺激的荧光酶表达增强可能与NF-KB位点激活相关。结论:NOX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受到炎症细胞因子的调控,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机体免疫防御(特别是上皮细胞免疫防御),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NOX1 报告基因TNF-α IFN-Γ
  • 简介:1例68岁女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为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使用1%荧光钠注射液5ml静脉注射行过敏试验。静脉注射后3min,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不清,BP40/20mmHg,心跳停止1min。立即给予肌内注射异丙嗪50mg,地塞米松10mg,肾上腺1mg治疗。后来查体:P124次/min,BP147/81mmHg,患者处于醒状昏迷。住院175d后,患者以醒状昏迷出院。

  • 标签: 荧光素钠 过敏性休克 醒状昏迷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