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周血中出现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及泪滴样红细胞是骨髓纤维化患者常见的表现。小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大小近似于大血小板,全血自动分析仪易将其误判为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现报道1例骨髓纤维化转化急性白血病的老年患者,起病时血小板明显减低,化疗后短期内血常规提示血小板数值恢复,与临床预期不符。最终通过复查血涂片以及后续的荧光染色法验证,证实为假性血小板增多,避免了误导后续诊疗。

  • 标签: 骨髓纤维化 红细胞碎片 假性血小板增多
  • 简介: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22个病种纳入新农合大病保障范畴,分别是儿童白血病、先心病、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血友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唇腭裂、结肠癌、直肠癌、胃癌、i型糖尿病、甲亢、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结肠癌、直肠癌、儿童苯丙酮尿症和尿道下裂。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全面推开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工作,尽早启动大病保险补偿兑付,以省(区、市)为单位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统—政策,统一组织实施,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招标机制,以地市或省为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根据新农合基金规模、基本医保保障

  • 标签: 农合基金 重性精神疾病 耐药肺结核 儿童白血病 结肠癌 医疗保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碎片化学习现状,探讨碎片化学习在医学研究生学习中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9年5月,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9级14个专业的293名医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医学专业碎片化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9.5%(233/293)的研究生存在碎片化的学习行为;65.9%(193/293)的研究生认为碎片化学习对其专业学习利大于弊;59.7%(175/293)的研究生表示碎片化学习在学习方面提供的帮助有限。医学研究生认为碎片化学习在医学专业学习中具备的前3位优势是:碎片化学习有效利用了碎片时间[83.3%(244/293)];学习资源丰富[59.7%(175/293)];知识新颖,时效性强[50.5%(148/293)]。碎片化学习在研究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排在前3位的是:知识掌握不牢固[68.3%(200/293)];学习内容不系统[63.1%(185/293)];时间被分割,难以集中注意力[46.8%(137/293)]。结论医学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碎片化的学习行为,但其碎片化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碎片化学习具有提高时间利用率、学习资源丰富、知识新颖的优势,但是研究生的碎片化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均有待提高。

  • 标签: 碎片化学习 专业学习 医学研究生 调查
  • 简介:摘要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手术中剥除内界膜(ILM)后,手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可观察到裂孔边缘存在突向玻璃体腔内的碎片组织(RF )。目前认为RF可能来源于视网膜前增生以及与玻璃体牵拉,但存在争议,对手术后疗效的影响也不明确。但现有的研究仍有其共同点,即结果提示手术后视网膜解剖结构和视功能恢复较差的研究,手术中剥除ILM后再次染色,RF组织上残留ILM碎片;而结果提示RF有助于手术后结构和功能恢复的研究,RF组织上ILM碎片被清除干净。说明RF组织上ILM是否剥除干净对手术后疗效存在一定影响。但目前针对RF研究尚少,需从本质上认识RF,通过组织学分析以辅助判断。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综述 组织碎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对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40对接受用长方案超排卵治疗、行IVF/ICSI助孕的不孕夫妻。女方接受超排治疗方案,男方于取卵子当天采用手淫方式获得精液标本,采用SCD法测定DFI,根据DFI分为DFI<30%组105例和DFI≥30%组135例。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DFI<30%组的受精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比DFI≥30%组明显升高(P<0.05)。DFI与IVF/ICSI的受精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优明显的负相关性。结论DFI对IVF/ICSI的受精率、胚胎发育能力及临床妊娠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标签: 精子DNA碎片指数 IVF/ICSI 妊娠结局
  • 简介:碎片式教学是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一种程序化的模式。这模式是把课堂教学内容碎片化,每一个碎片都包含四个环节,分别是"学""习""问""答"。精心设计并完成每一个碎片,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进课堂学习中,都动起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该文介绍了碎片式教学的内容和优点。

  • 标签: 课堂 教学改革 碎片式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与精液各参数的相关性,研究精子DNA完整性在评估男性生育力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就诊于邢台不孕不育专科医院生殖中心男科的不育患者265例,采集精液标本,通过计算机辅助行常规精液分析,采用瑞-吉染色镜检观察精子形态及通过精子染色体扩散试验(SCD法)行精子DNA碎片率检测,对精子DNA碎片率与年龄、精液各参数(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正常精子形态)进行分组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精子DNA碎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精子DNA碎片化指数(DNAfragmentationindex,DFI)、精子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向活动精子、正常形态精子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精子DNA碎片存在正相关关系,前向运动精子率、正常形态精子率均与精子DNA碎片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年龄是影响精子DNA损伤的因素,精子DNA损伤可能是导致精子活力和正常形态精子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男性不育 年龄 精液参数 精子DFI 精子DNA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男性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检测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到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男性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的40名男性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员的精液指标,并测定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分析DFI与精子密度、活动率、正常形态率以及前向活动精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DFI、精子密度、活动率、正常形态、前向活动精子等指标与对照组上述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DFI和精子密度、活动率、正常形态率以及前向活动精子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男性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与精子的相关指标呈负相关,表明男性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精子DNA完整性受到损伤,通过对DFI检测可作为男性生育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男性少弱精子症不育 精子DNA碎片检测 精液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碎片时间管理在产科护士业务素质提高中的作用。方法护士长利用每天晨会交班后时间就相关护理问题,随机提问在会护士,实现知识共享,互学互促;并将相关内容及学科新进展、新知识上传微信平台便于大家随时学习。结论晨会提问加微信平台信息服务合理有效的利用了碎片时间使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技术操作均有显著提高,改进了护理质量。

  • 标签: 晨会提问 护理人员 碎片时间 信息平台
  • 简介:摘要:在我院专科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中,随机抽取40名分成两组,对观察组采取碎片化学习的方法进行指导,而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分别比观察组的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更低,两组之间对比结果具有显著的差异。对照组的满意度也明显低于观察组,结果差异显著(P

  • 标签: 碎片化学习 护理学生 移动设备
  • 简介:这些均提示TGFβ1在肝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中起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可达到保护肝细胞损伤的目的,体内及体外试验均发现它们可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1)

  • 标签: 凋亡肝细胞 损伤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率对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及其与精液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配偶有复发性流产史的男性患者200例作为实验组,1年内正常生育的男性2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男性的精子DNA碎片率和年龄、精子浓度、向前活动精子、精子畸形率进行分析。并按照试剂盒推荐的参考范围10%,将400例患者分为精子DNA碎片率<10%组(215例)和DNA碎片率≥10%组(185例),比较其复发性流产率,并对实验组男性的精子DNA碎片率与各项精液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的精子DNA碎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前向运动精子率低于对照组(t分别=7.84、-15.73,P均<0.05),两组在精子浓度及精子畸形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92、0.03,P均>0.05)。精子DNA碎片率<10%组的流产率明显低于精子DNA碎片率≥10%组的流产率(χ2=79.66,P<0.05)。在实验组中,患者的精子DNA碎片率与其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率呈负相关(r分别=-0.46、-0.60,P均<0.05),与精子畸形率呈弱相关(r=0.19,P<0.05)。结论精子DNA碎片率增高与复发性流产有关,可作为评估精液的一项重要指标。

  • 标签: 精子DNA碎片率 复发性流产 精液参数
  • 简介:摘要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瘤(BPDCN)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全世界报道儿童病例不足百例。BPDCN临床进展呈高度侵袭性,极易累及骨髓,复发率高,中位生存期不足2年。BPDCN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多采用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了提高对BPDCN的认识,本文对BPDCN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预后以及儿童病例特点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据2010年1月20日JournalNeuroscience[30(3):894-904]报道,美国科学家WeimannJ日前在动物大脑内植入由胚胎干细胞培育的神经细胞后发现,它能够与其原来的神经细胞进行成功联接整合。健康大脑细胞之间的联接是稳定和精确的,这样才能确保动物行为正常。这一研究首次表明,干细胞不仅可以培育成为特定的脑细胞,而且这些由干细胞培育出来的脑细胞还能精确地进行联接。

  • 标签: 干细胞培育 大脑细胞 神经细胞 动物行为 美国科学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液不液化患者精子DNA碎片(DFI)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14例精液不液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五版)》,检测患者的精液常规参数(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率、正常形态精子率),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检测DFI值,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DFI指数与精液常规参数相关性。结果:>40岁患者的DFI<10%比例显著低于<30岁、30~40岁,DFI 10%~20%比例、DFI>20%比例显著高于<30岁、30~40岁,30~40岁患者的DFI<10%比例显著低于<30岁,DFI 10%~20%比例显著高于<30岁(P<0.05)。DFI<10%患者的精子浓度、正常形态精子率、精子前向运动率显著高于DFI 10%~20%、DFI>20%,DFI 10%~20%患者的精子浓度、正常形态精子率、精子前向运动率显著高于DFI>20%(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精液不液化患者的DFI值与精子浓度、正常形态精子率、精子前向运动率呈负相关性(r<0,P<0.001),与年龄呈正相关性(r>0,P<0.001)。结论:精液不液化患者的DFI与年龄存在正相关性,与精液常规参数存在负相关性,DFI可作为评估精液不液化患者精液质量及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精液不液化 精液常规参数 精子DNA碎片 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