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患长度的相关。方法以本院眼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经筛选后的116高度近视白内障为研究对象,按照眼长度分为2个对照组,统计各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取其平均值作为对比。结果长度≥26mm、〈29mm组50例(79),术后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58±0.07;长度≥29mm组32例(37),术后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15±0.06。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通过统计处理,t=4.05,P〈0.05,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别。说明高度近视白内障眼白内障摘除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随长度增长而相应下降。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其长度成负相关性。

  • 标签: 白内障 高度近视 眼轴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继发性青光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100外伤继发性青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致病原因与相应的治疗方法,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外伤继发青光的主要原因分别为眼内出血47例(47%)、晶状体脱位或损伤27例(27%)、眼内炎症19例(19%)及房角损伤7例(7%)。(2)治疗后,无光感患者2例(2%),光感0-0.05患者28例(28%),光感0.05-0.3患者51例(51%),光感>0.3患者19例(19%);平均眼压为(17.42±5.97)mmHg,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继发性青光的原因复杂,在治疗时要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保护视功能。

  • 标签: 外伤 性青光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继发青光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2例(52外伤继发青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外伤继发青光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结果外伤继发青光主要可分为4型眼内积血型10(19.2%),前房角挫伤型17(32.7%),晶状体脱位或损伤16(30.8%),炎性粘连或增殖9(17.3%)。所有患者治疗随访6个月,眼压正常者44例(84.6%),眼压大于21mmHg者5例(9.6%),眼压小于6mmHg者3例(5.8%)。52例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后,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明显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继发青光的治疗较为困难,患者表现为眼压增高视力下降,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防治病情恶化。

  • 标签: 眼外伤 继发青光眼 临床分析
  • 简介: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160万的盲人是由于外伤所致,而外伤也造成了230万人双眼[1]低视力和1900万人的单眼盲或低视力。外伤是指眼球及其附属器官受到外来的物理性或化学性因素损害,造成眼部组织器质性及功能性损害。由于的位置暴露,外伤很常见。据统计,我国每年会有数百万到上千万的人发生眼部外伤,伤者后果严重,是目前青壮年及少年儿童单眼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眼外伤 OTS 低视力 化学性因素 单眼盲 眼部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的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外伤后继发性青光患者112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主要发病因素、治疗方法及治疗疗效。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晶状体脱位、眼内出血、房角损伤、眼内炎症均是引起外伤后青光的主要因素,根据不同因素给予对症治疗,治疗后发现视力恢复至0.3以上患者51例,占45.5%,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者96例,占85.7%。结论外伤后继发性青光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根据不同因素采取不同方法对症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内压,提高视力。

  • 标签: 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伤早起继发青光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外伤早期继发青光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玻璃体切除术、口服降压药、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结果发现,经过治疗后本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眼压降至正常范围以内的患者共有38例(占95.0%)。结论予以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的患者早期对症治疗,对于眼压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眼外伤 青光眼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青光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抗青光术后发生恶性青光,采取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双眼术后仍然前房浅、眼压高,随访13月双视力无光感,最终一眼球摘除。3例加用药物眼压控制20mmHg左右。其他11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稳定。结论抗青光术后一旦发生恶性青光,需要积极处理,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眼压及视力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 标签: 抗青光眼手术 恶性青光眼 联合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的主要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68例68外伤后继发性青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外伤后继发性青光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原因包括眼内出血31(46%)、晶状体源性21(31%)、前房角挫伤11(16%)、眼内炎症5(7%),根据不同的外伤原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经药物和手术治疗后随访3~12mo,60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控制率为91%;视力提高91%。结论外伤继发青光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在治疗当中应查明病因,制定详细准确的治疗方案,并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操作和患者术后康复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率,降低致盲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眼外伤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早期继发青光患者的临床诊疗体会。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外伤早期继发青光58例(58只)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症状及相应治疗措施。结果治疗结束后随访2~6个月,58例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6.55%,其中眼压正常且不用降眼压药物而治愈46例(79.31%),好转10例(17.24%);未愈2例(3.45%)。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外伤早期继发青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眼损伤 青光眼 诊断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干患者,随机平均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点,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与SIt值。结果治疗后,两组的SIt值较治疗前均上升,且观察组的SI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熏眼 玻璃酸钠滴眼液 干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方托吡卡胺液与阿托品膏在儿童验光中的比较予以观察和探讨。方法以自身的结果进行对比。按照屈光状态分为远视组、近视组和散光组。结果散光组中两种散瞳剂的验光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远视及近视组的两种验光结果有显著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多丽液对于学龄儿童在不影响学习,对内斜视者再次散瞳验光、配镜时适合。对于远视者及伴有内斜视者以阿托品散瞳为宜。

  • 标签: 美多丽 阿托品 屈光不正 散瞳验光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