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快速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睡眠障碍类型,其主要特征为深睡眠时产生复杂的梦境及暴力行为。RBD是多种突触核蛋白病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的前驱标志物,早期发现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意义重大。目前,RB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药物治疗效果也无定论。本文将重点综述RBD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突触核蛋白病提供参考。

  • 标签: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治疗 睡眠障碍 神经保护
  • 简介:<正>其中男9例女1例。发病年龄平均58(46~64)岁。4例为帕金森病,2例为多系统萎缩,1例为脑炎,3例原因不明。表现梦中出现粗暴动作,喊叫,打人。仅3例能回忆发作过程,其余患者不能回忆。睡前服氯硝安定可控制发作。全部患者多导睡眠图(PSG)表

  • 标签: 行为障碍 快速动眼睡眠 多系统萎缩 发作过程 帕金森病 多导睡眠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快速睡眠型与非快速睡眠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Oksenberg分型标准分为快速睡眠型和非快速睡眠型两组,回顾总结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清生化指标检查结果、睡眠质量评估结果等,并对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其主要临床特征。结果:对REM-OSA组和NREM-OSA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可见,REM-OSA组患者中,女性占比高、年龄更小、BMI指数和首诊符合率低、SDS与SAS得分更高,hs-CRP、二氧化碳结合率检测值更高、PSQI指数更高、L-SaO2、总AHI、AHINREM低而CT90高,与NREM-OSA组患者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快速睡眠型和非快速睡眠型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多项指标的分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为患者的早期识别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快速动眼睡眠型 非快速动眼睡眠型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追踪技术以仪为载体,通过近红外光投射到眼球产生反射对眼球进行追踪,并结合高速相机记录模式、计算机后续加工处理来测定受试者的注视轨迹,从而使一系列视觉行为被客观地记录。近年来,该技术逐渐成为研究视觉行为的首选工具,开辟了探索人类视觉感知的新途径,在口腔医学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日益受到口腔医学界的关注。

  • 标签: 眼动追踪 技术 口腔颌面畸形 口腔教学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滑车神经等疾病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如果复视是持续而静止的,应行纠正,可在眼镜中混入棱镜成分或使相应的外肌无力或缩短。

  • 标签: 动眼 滑车神经 治疗
  • 简介: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新手在腹腔镜训练箱和模拟器训练过程中不同疲劳水平下的训练效果。20名志愿者,随机均分成A、B组;A组使用训练箱训练,B组使用模拟器训练。首次采用脑电信号评价训练过程中的脑力疲劳,定义状态指标F量化疲劳水平;采用特征和完成时间、错误数来评价训练效果。分析两组F值曲线,第1~5次训练两组斜率均为0.17;第6~15次训练斜率分别为0.114、0.078;第16~20次训练斜率分别为0.54、0.24。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组训练者,脑力疲劳的发生更容易影响其完成时间和注视点个数;对于B组训练者更容易影响错误数、注视时间百分比和注视/眼跳百分比。相同任务下,腹腔镜训练箱相对于模拟器更易于使训练者疲劳,两种训练器都对训练效果有提升,但训练效果不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而一直在提高。当疲劳发生时,训练效果会呈下降的趋势。

  • 标签: 脑力疲劳 腹腔镜训练 脑电 眼动特征 学习曲线
  • 简介:目的探查听障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监控特点。方法通过对阅读材料旬内不一致与句外不一致的设计,运用错误觉察范式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探查听障学生的阅读监控特点,同时以健听学生作为对照。结果听障和健听两类学生在阅读理解成绩上主效应极其显著,F(1,59)=45.67,P〈0.01;两类学生在回视次数上主效应极其显著,F(1,59)=33.22,P〈0.01;两类学生和两类阅读材料在回视点个数和回视时间上存在交互作用,且在这两个指标上的趋势一致。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对于听障学生,无论是句内不一致还是旬外不一致,回视点个数及回视时间差异不大(P〉0.05);而健听学生在回视点个数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在回视时间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听障学生阅读理解的整体能力和阅读监控能力均低于健听学生。听障学生在阅读监控指标上与健听学生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听障学生 阅读监控 眼动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社会功能受损是ASD个体的一种核心特征。社会注意缺陷是其社会功能受损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于对面孔和社交互动的注视。追踪技术是一种客观敏感的非侵入性测查工具,其应用使得对ASD个体核心特征的测量更为准确和客观。梳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SD个体社会注意的刺激类型逐渐从面孔图像加工向社会互动场景转变,从静态呈现形式向动态呈现形式发展,多维度体现了ASD个体社会注意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表明,ASD个体较少注视面孔区域,对面孔中眼睛区域的注视更少。目前较多研究运用追踪技术,通过对情绪面孔注视的分析发现,ASD个体对眼睛注视的减少是由于威胁性面孔带来的不适感,这些研究结果验证了有关ASD个体社会注意受损的"注视厌恶"假说。相关神经机制研究发现ASD个体普遍对环境中的社会线索缺乏注意,杏仁核、梭状回、颞上沟和前脑岛等脑区与ASD个体社会注意相关,尤其是与颞上沟、前脑岛的背侧和腹侧等。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ASD社会注意缺陷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追踪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在ASD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社会注意 眼动追踪技术 注视厌恶 注视冷漠 情绪面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用于先天性眼球震颤(CN)波形自动分类和波形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的90例(90只)CN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龄(12±9)岁。所有患者采用高速视频仪记录波形。对标准化后的波形进行无监督机器学习层次聚类分析,获得可视化分类结果并予以波形命名,统计每种波形的发生比例,分析波形成分与CN患者视功能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90例(90只)CN患者的46 620个有效波形中,通过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自动分出7种波形,分别命名为波形Ⅰ(14 259个,30.59%)、波形Ⅱ(11 498个,24.66%)、波形Ⅲ(4 083个,8.76%)、波形Ⅳ1(5 430个,11.65%)、波形Ⅳ2(3 451个,7.40%)、波形Ⅳ3(3 015个,6.47%)及波形Ⅳ4(2 663个,5.71%);有2 221个(4.76%)波形未分类。波形Ⅰ、Ⅱ、Ⅲ分别与3种CN基本波形即速度递增型冲动型、速度递减型冲动型及钟摆型波形相符,波形Ⅳ1~4为复杂波形。波形Ⅰ、Ⅱ、Ⅲ及Ⅳ1~4在90例患者中的发生比例依次为78.89%(71例)、41.11%(37例)、17.78%(16例)、20.00%(18例)、7.78%(7例)、15.56%(14例)和11.11%(10例)。38例(42.22%)患者仅表现为1种波形,其余52例(57.78%)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眼波形,其中23例(25.56%)存在3种或3种以上眼波形,5例(5.56%)存在4种波形。患者波形中波形Ⅰ所占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有显著相关性(r=-0.39;P<0.01),波形Ⅱ所占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无相关性(P>0.05)。以波形Ⅰ为主导的CN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0.19±0.14)优于以波形Ⅱ为主导的CN患者(0.45±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结论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可实现CN波形的自动分类和波形诊断,为CN的精准诊断与评估提供辅助依据。

  • 标签: 眼震,先天性 机器学习 聚类分析 眼震电图描记术 眼球运动
  • 简介:利用追踪技术,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多媒体文本中不同的字体强调方式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以不同字体颜色和加粗(3X2)的字体强调方式作为实验组,以黑色不加粗的字体作为对照组来进行实验设计,从总注视次数、阅读时间、目标区停留时间3个指标对学习者认知加工过程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有字体强调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字体强调;在被研究的5种强调方式中,蓝色加粗的字体强调方式下的阅读效果最佳。

  • 标签: 眼动仪 多媒体课件 字体强调形式 眼动指标 蓝色加粗
  • 简介:快速(REM)睡眠期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SA)是指发生在REM期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REM期交感神经活性异常增高,因此发生在此期的OSA可以使交感神经活性更高,心血管功能更不稳定。目前认为REM-OSA很可能是OSA相关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且也可能是目前OSA相关高血压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REM-OSA的诊断和治疗,这对OSA相关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快速眼动睡眠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VX-765对急性快睡眠剥夺幼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3~4周龄,体重52~101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急性快睡眠剥夺组(AREM组)和VX-765组(V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急性快睡眠剥夺模型。V组每天9:00尾静脉注射VX-765溶液10 mg/kg,连续4 d。C组和AREM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大鼠睡眠剥夺期间行Morris水迷宫及新物体识别实验,连续4 d。于第5天水迷宫和新物体识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IL-1β和IL-18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AREM组和V组大鼠新物体识别实验潜伏期延长,新物体探究时间缩短,头部探究次数减少,新物体探索百分比和辨别指数降低,Morris水迷宫实验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IL-1β和IL-18表达上调(P<0.05);与AREM组比较,V组大鼠新物体识别实验潜伏期缩短,新物体探究时间延长,头部探究次数增多,新物体探索百分比和辨别指数升高,Morris水迷宫实验穿越平台次数增多,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IL-1β和IL-18表达下调(P<0.05)。结论VX-765可改善急性快睡眠剥夺幼鼠的认知功能,与抑制海马炎症有关。

  • 标签: 半胱天冬酶抑制剂 睡眠剥夺 认知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儿童的探索性的特征。方法:应用动检测仪对105例诊断为ASD的儿童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觉加工模式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情绪面孔加工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到2021年8月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记忆障碍门诊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本研究条件的22名AD患者(AD组),从患者家属以及社区居民中选取人口统计学匹配的21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两组被试在完成认知量表评估后进行情绪面孔视觉扫描及情绪面孔识别试验,同时在情绪面孔视觉扫描任务中记录数据。使用SPSS 23.0 Windows版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在情绪面孔识别任务中,AD患者总的面孔情绪识别正确率[0.52(0.42,0.59)]低于正常对照组[0.67(0.64,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023,P<0.01),且主要表现在对复杂面孔情绪的识别。(2)在情绪面孔视觉加工任务中,AD患者在区的眼跳次数[(1.96±0.97)次,(2.50±0.44)次]、注视次数[(3.93±2.58)次,(6.37±2.08)次]及注视时间[(1 205.89±727.32)s,(1 761.38±525.54)s]均低于对照组(t=-2.314,-3.402,-2.880,均P<0.05),周围面部注视时间[384.95(276.51,587.78)s,276.06(190.03,384.55)s]高于对照组(Z=-2.478,P=0.013);AD患者对惊讶[(3.76±2.90)次,(6.25±2.19)次]、愤怒[(4.48±2.72)次,(7.06±2.55)次]及厌恶[(4.10±2.45)次,(6.67±2.45)次]情绪区的注视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4,-3.207,-3.436,均P<0.05);AD患者对惊讶[(1 150.26±753.22)s,(1 779.91±551.66)s]、愤怒[(1 430.85±869.52)s,(1 944.51±612.63)s]及厌恶[(1 266.14±765.67)s,(1 898.33±676.02)s]情绪区的注视时间低于对照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15,-2.247,-2.865,均P<0.05)。(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D整体情绪面孔识别正确率与区注视时间呈正相关(r=0.429,P<0.05)。结论AD患者的视觉加工受损可能引起情绪面孔识别障碍。因此AD患者在情绪面孔加工上具有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不同的视觉加工模式,主要表现为对眼区的注视减少。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情绪面孔 眼动追踪技术 视觉加工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调节和集合的关系迟发性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得出结论调节、集合及其相互作用在迟发性近视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反应性AC/A为关键参数,高反应性AC/A的迟发性近视者在近距工作时存在视网膜成像离焦倾向。

  • 标签: 近视 调节 眼球运动(集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近距离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系。方法以116名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8~19个月,每3个月记录近距水平隐斜、AC/A、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近距离参数,检测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根据首次与末次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计算年近视进展量作为近视加深速度,分析各近距离参数与年近视进展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A、调节滞后及调节幅度与年近视进展量均呈正相关(r=0.416,0.495,0.463,P值均<0.05);将AC/A作为控制因素再行分析,调节滞后与年近视加深量,结果仍有正相关(r=0.383,P<0.05)。结论近距离工作时高调节滞后可能是导致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近视 斜视 研究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近距离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系。方法以116名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8~19个月,每3个月记录近距水平隐斜、AC/A、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近距离参数,检测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根据首次与末次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计算年近视进展量作为近视加深速度,分析各近距离参数与年近视进展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A、调节滞后及调节幅度与年近视进展量均呈正相关(r=0.416,0.495,0.463,P值均<0.05);将AC/A作为控制因素再行分析,调节滞后与年近视加深量,结果仍有正相关(r=0.383,P<0.05)。结论近距离工作时高调节滞后可能是导致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近视 斜视 研究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