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施治期间采用面部肌兴奋点刺激治疗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5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小组,纳入对照组42例,予以传统针刺治疗;纳入治疗组43例,予以传统针刺加面部肌兴奋点刺激治疗。对两种施治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常规针刺组,配合面部肌兴奋点刺激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于施治前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实施评估,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施治后再度对比出现差异(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更高。结论:于周围性面瘫治疗期间,予以针刺加面部肌兴奋点刺激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

  • 标签: 面部肌电兴奋点 针刺治疗 电刺激治疗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胃息肉切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1.5~2022.5期间在我院行内镜下胃息肉切术治疗的100例胃息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后采取不同护理,最后对比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对于内镜下胃息肉切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病情恢复加快。

  • 标签: 胃息肉 内镜下胃息肉电凝电切术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脐针联合脑仿生刺激仪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总共纳入110例研究对象,均是2020.04月至2022.03月到我院治疗的失眠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脐针治疗,55例)与实验组(脐针+脑仿生刺激仪,5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结果:在临床疗效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PSQI评分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针+脑仿生刺激仪用于失眠的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痛胃镜下高频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胃息肉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切除,观察组进行无痛胃镜下高频切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生活质量等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痛胃镜 高频电凝电切术 胃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切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2021年2月-9月本科接诊结肠息肉病人60名,都接受内镜下高频切治疗。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从并发症上看,试验组3.33%,和对照组20.0%相比更低(P<0.05)。从肠鸣音恢复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上看,试验组分别是(1.59±0.24)d、(1.56±0.27)d,和对照组(2.64±0.79)d、(2.41±0.58)d相比更短(P<0.05)。结论: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切治疗用综合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病情恢复更为迅速。

  • 标签: 结肠息肉 护理 高频电凝电切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镜下高频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68例,依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实验A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B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措施,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B组的护理效果、护理评价远高于实验A组。结论: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大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评价。

  • 标签: 胃肠镜 高频电凝电切 消化道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心脏生理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系统性康复训练联合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9.7-2020.7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n=40),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0)。对照组采用系统性康复训练,研究组采用系统性康复训练+中频药物导入干预。对比两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干预总有效率97.08%高于对照组64.83%(P

  • 标签: 系统性康复训练 中频电药物导入 膝骨关节炎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肠镜下结肠息肉高频切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8例结肠息肉患者为样本,所有样本均在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期间内在我院接受肠镜下结肠息肉高频切除术治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进行划分,其中49例样本纳入常规干预组,其余样本则纳入全面护理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VAS疼痛评分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VAS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干预后,较于常规干预组的患者而言,全面护理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VAS评分明显更低,即护理干预的效果更加理想,经统计学方法分析后P<0.05,可知结果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肠镜下结肠息肉高频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全面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时能够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肠镜 结肠息肉 高频电凝电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联合脑仿生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循证护理干预,B组联合脑仿生刺激仪干预,并进行干预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干预后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FMA及MBI评分均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循证护理联合脑仿生刺激仪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状态,并提升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急性脑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刀结合双极凝切除术与等离子切除术在扁桃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行扁桃体手术的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31例,实验组有患者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刀结合双极凝切除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等离子切除治疗,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信息并加以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咽痛程度。结果:实施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咽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刀结合双极凝切除在扁桃体手术中的应用,等离子切除的治疗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讨内镜下高频切术的胃肠道息肉患者的中医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5至2021-5我院68例接受内镜下高频切术的胃肠道息肉患者,对照组34例:开展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4例: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与价值。结果:  观察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在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对内镜下高频切术的胃肠道息肉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可加速机体好转,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利于患者机体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 胃肠道息肉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镜下高频切联合氩离子凝术对上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胃肠镜下高频切联合氩离子凝技术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单纯性胃肠镜下高频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NRS评分、一次手术成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术后疼痛NRS评分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胃肠镜 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电凝术 上消化道息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输液港植入术中应用腔内心进行辅助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一年间(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接收诊治的乳腺癌患者当中,选择6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独使用输液港植入术)和研究组(在腔内心的辅助下进行输液港植入术),对两组患者的输液港植入术进行评价,分析两种输液港植入术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了输液港植入术,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一次性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液港植入术的手术干预中,增加腔内心进行辅助干预,能缩短输液管植入术的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进而为乳腺癌患者的化疗干预提供保障。

  • 标签: 腔内心电 输液港植入术 乳腺外科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脊髓刺激系统植入术治疗白血病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例脊髓刺激术治疗血病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总结分析其临床效果和经验。结果 脊髓刺激系统植入术后NRS评分由6分下降到3分,疼痛减轻50%。脊髓电刺激器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止痛药物逐渐减量,随时间的延长,患者满意度呈上升趋势。结论 通过术前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心理护理及术后针对性护理,不仅能缓解患者的顽固性疼痛,还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

  • 标签:   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术 白血病移植术 带状疱疹后遗症 护理
  • 简介:摘要脑爆发抑制(burst suppression, BS)作为临床麻醉中常见的神经生理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BS与患者年龄、基础状态以及麻醉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是,全麻期间BS与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以及病死率等并发症的关系仍存争议。文章阐述了BS的概念,对BS的影响因素、术中脑BS与术后转归进行总结,期望能为临床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爆发抑制 脆弱脑功能 术后谵妄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项针治疗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 2022年2月就诊于大庆市中医医院脑病科门诊、住院中符合巴拉尼协会发布的 VP 诊断标准患者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给与同规格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50mg日二次口服,治疗2周;观察组给与卡马西平50mg日二次口服加用电项针治疗,每日1次,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D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治疗前庭阵发症,可明显改善前庭阵发症发作频率及其临床症状,并且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电项针 前庭阵发症 卡马西平 DHI评分
  • 简介:摘要:当前神经肌肉病的诊断模式以基因检测及神经影像为主,诊断技术的作用依旧无法替代。儿科神经肌肉病患者因操作、耐受、分析等因素影响,低龄儿童诊断检查难度更大。为了增强儿科神经肌肉病诊治质量,提高肌电图诊断水平,应深入分析诊断技术在儿科中的应用措施,将其与成人诊断技术区别开来,充分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 标签: 电诊断 肌肉病 神经病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粘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切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切术,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0例使用手术配合,做好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不良、感染与穿孔等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切术治疗中,推广手术配合,做好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粘膜下子宫肌瘤 宫腔镜电切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切术(TURP)膀胱痉挛采取全面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07~2021.07月收治的TURP术后膀胱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n=50),并基于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另外一组接受综合护理,分别定义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对比观察不同护理方案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膀胱痉挛发生次数少、每次持续时间短、冲洗液转清时间短(P

  • 标签: 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痉挛 全面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