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长是儿童健康评估的重要指标,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儿科医生,尤其是儿童保健医生的重要工作。生长速率的评估对于家长和儿童来说是最经济且无副作用的方法,其能够直观地反映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并能提前预警可能存在于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非理想状况,以便儿童保健医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早期的干预和治疗。故其作为可靠且易得的临床依据,被广泛地应用于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在开展儿童保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生长速率 儿童 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应用生长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9年11月-2022年3月择取该院儿童保健科体检婴幼儿12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予以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发育水平评估,研究组实施生长速率监测,并结合监测结果进行干预,对照分析两组婴幼儿1年后体重指数情况,并对两组1年后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与对比。结果:从体重指数分析,研究组标准婴幼儿占比明显比对照组多,超重、肥胖婴幼儿占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健康状况分析,研究组健康婴幼儿占比多于对照组,健康状况较差的婴幼儿占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保健工作中,通过对生长速率的监测及相关干预,可以避免婴幼儿体重指数超标,同时也可以使其健康状况得到保障,有利于婴幼儿健康生长发育,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生长速率 儿童保健工作 体重指数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长速率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开展保健体检的100例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生长发育测评,观察组进行生长速率监测。统计两组儿童的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儿童的健康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实施生长速率监测可有效改善儿童健康状况。

  • 标签: 生长速率 儿童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儿童保健工作当中运用生长速率的价值。方法:研究在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时间段进行,研究对象是到我院开展体检的80例儿童,挑选40例儿童采取生长速率监测作为实验组,另40例儿童采取常规发育水平评价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体重指数正常率。结果:实验组儿童的体重指数正常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儿童保健工作当中有效应用生长速率,有利于发现儿童健康问题。

  • 标签: 儿童 保健 生长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患儿的生长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ICPP、并随后接受GnRHa治疗满2年的患儿50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观察生长速率,发生减速的时间、频率,以及对生长速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ICPP患儿GnRha治疗前一年生长速率(GV0)为(7.61±1.69)cm/年,接受GnRHa治疗后第一年生长速率(GV1)、第二年生长速率(GV2)依次为(6.72±1.93)cm/年、(5.65±1.44)cm/年,各年生长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V0>GV1>GV2,F=38.261,P<0.01),治疗后生长速率逐渐下降;将生长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时,发现骨龄较年龄提前(BA-CA)与GV1呈负相关;而骨龄、促黄体素(LH)基础值、LH峰值与GV2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3、-0.283、-0.378(均P<0.05),其中LH峰值(P<0.01)与GV2呈显著相关性,但GV2与初诊年龄、身高、体质量、卵巢容积等因素不相关。结论在ICPP患儿GnRHa治疗过程中,生长速率逐渐下降,而初诊时LH较高、骨龄较大的患儿,治疗的第二年更易出现生长减速。

  • 标签: 性发育障碍 性成熟 中枢性性早熟 生长速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胃排空和肠道激素对餐后血糖平衡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胃排空速率过快易导致餐后血糖波动,并可能引起糖耐量受损,甚至糖尿病,而抑制胃排空可延缓食物中的葡萄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从而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管理。笔者将综述近年来胃排空研究的进展,着重讨论胃排空速率变异对血糖代谢异常的预测及其在降低餐后血糖方面的意义。

  • 标签: 胃排空 血糖调节
  • 简介:目的建立1~2月龄健康婴儿母乳喂养1、2和3月时的生长速率百分位曲线,为评价生长发育提供更全面的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RCT方案,6个研究现场儿童保健科体检的胎龄〉37周、1~2月龄、性别不限、自动放弃母乳喂养的婴儿为配方粉组(按随机化原则分配至配方粉1亚组和配方粉2亚组),在相同研究现场与配方粉组单号性别、体重匹配的胎龄〉37周、1~2月龄、坚持母乳喂养的婴儿进入母乳组.主要观察指标为入组1、2和3月时身长、体重和头围的生长速率,月生长速率=[(本次随访的测量值-上次随访的测量值)/(本次实际随访时间-上次实际随访时间)天×30.次要观察指标:①入组1、2和3月时的大便形状和次数,根据婴儿家长手机拍摄新鲜大便照片按Bristol大便形状7分型图判断便型;②研究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生长速率和便次、便型采用全分析集(FAS)分析,不良反应采用安全集(SS)分析.应用LMS软件,以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LMS)法表现入组1、2和3月时身长、体重和头围的生长速率的百分位数.结果2016年5月6日至2016年10月30日征集到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SS集)配方粉组152名和母乳组72名,2组分别有24名和3名退出,FAS集分别为128名和69名.2组性别、入组时日龄、身长、体重、胎龄和生产方式差异无统计意义.①母乳组喂养1、2和3月时身长增长速率(厘米/月)分别为3.1±1.4、3.0±0.8和2.7±0.6,呈逐月下降趋势;体重增长速率(克/月)分别为951±371、824±278和749±219,呈逐月下降趋势;头围增长速率(厘米/月)分别为1.5±0.7、1.4±0.5和1.3±0.3,下降趋势缓慢.②在喂养1、2和3月时,配方粉组与母乳组身长、体重和头围增长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亦呈逐月下降趋势.③入组时及喂养1、2和3月时,配方粉组大便次数和形状与母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224名(SS集�

  • 标签: 婴儿 母乳喂养 生长速率 身长 体重 头围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减速率(DC)和连续心率减速率(DRs)在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预后分为猝死组(12例)和非猝死组(18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DC和DRs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DC和DRs水平与心率变异性、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猝死组患者的DC和DRs水平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猝死组患者24h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和DRs水平与SDNN、SDANN和LVEF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NN50计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和左室收缩压(LVPS)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的DC和DRs水平较低,且与患者心率变异性等密切相关。

  • 标签: 心率减速率 连续心率减速率 心肌梗死 猝死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本文对100份血液标本离体2h后血糖的下降幅度进行了测定,血糖下降值与第1次血糖值的百分比为血糖下降速率,正常血糖值标本血糖下降值与高血糖值标本血糖下降值间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下降速率 体血糖 血液体
  • 简介:甘油化红细胞深低温(-80℃)冰冻保存,是目前能够长期保存红细胞的最好方法,但冰冻红细胞在甘油化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可导致溶血,影响红细胞回收率。因此,红细胞甘油化过程要求加入甘油的速度宜慢,约15~20min加完。笔者通过实验研究,优选出一种对红细胞损伤少、简便快速的冰冻红细胞甘油化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冰冻红细胞 甘油化 低温保护剂
  • 简介:摘要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经济状况向好,中国儿童生长状况显著改善,并呈现了与国际一致的青春发育年龄提前的年代趋势。由于儿科医学界对此并非都有清晰认识,加上家长对子女身高期望值不切实际地增高,使儿科临床面临医学与社会问题双重挑战并产生了对生长发育问题诊治的偏移。本文将聚焦于当前体格生长和青春发育问题临床诊治现状及误区,简要评述生长发育的规范评估和对生长迟缓和青春发育问题的规范诊治。

  • 标签:
  • 简介:速率法测定肌酐具有微量、快速、精密度高等优点,但对血浆标本的分离时间说明书上没有严格的要求.文献指出.延误血浆分离会使肌酐浓度产生假性升高.为此.我们做了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速率法 测定 肌酐 分离时间 血浆标本
  • 简介: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顾问委员会(ADRAC)收到与丙泊酚(propofol,DIPRIVAN,RECOFOL)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报告1份,乳酸中毒症1份,丙泊酚的输注速率分别为100mg/h和30mg/h。虽然丙泊酚高速和长期输注会增加危及生命的风险,但低速短期的输注也会导致严重不良事件。

  • 标签: 输注速率 丙泊酚 事件 药物不良反应 顾问委员会 尖端扭转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不同速率冲洗方法对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对6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选用35-37℃0.9%氯化钠注射液为冲洗液4-5,采用三种冲洗方式冲洗膀胱A组快速冲洗组(120-150滴/min);B组匀速冲洗组(80-100滴/分钟);C组分时段快速冲洗组(每天3次,以120-150滴/min冲洗30分钟),观察三组在冲洗过程中出现膀胱痉挛患者的例数、痉挛发生频率、引流管堵塞次数。结果C组膀胱痉挛发生例数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组发生引流管堵塞的次数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膀胱痉挛发生频率上,AC两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时段快速冲洗可有效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的频率,减少引流管堵塞次数,从而缩短术后冲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 标签: 膀胱痉挛 膀胱冲洗 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人毛囊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毛囊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4例除皱术后患者废弃的正常头皮组织,分离单根毛囊进行体外器官培养。以常规培养为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浓度为10 ng/ml的HGF作为实验组,显微镜下测量不同培养天数毛囊的生长长度;通过观察培养毛囊毛球部毛基质与毛乳头的形态,评价HGF对毛囊生长周期的影响。分离培养人毛囊上皮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表面标志进行鉴定;以常规培养的毛囊上皮细胞为对照组,以培养基添加10 ng/ml的HGF处理48 h后的毛囊上皮细胞为实验组,收集细胞提取RNA,转录组测序分析HGF对毛囊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对测序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各项定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毛囊生长趋于停止;毛囊体外培养7、10、14 d时,对照组毛囊生长长度(单位0.1 mm)分别为12.210±4.191、13.710±3.518、14.000±4.057,实验组HGF促进毛发生长生长长度分别为16.700±5.143、18.800±4.917、23.000±7.1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3,P<0.05;t=2.962,P<0.01;t=3.910,P<0.01);分离培养的毛囊上皮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表达上皮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49f;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毛囊上皮细胞高表达上皮细胞标志基因KRT14、KRT5、KRT6A、CDH1、SOX9、CD49f,FPKM值分别为6 012±2 141、4 072±1 369、3 896±1 991、95.06±21.48、101.30±38.52、162.00±47.83;不表达或极低表达间质细胞标志基因THY1、DPP4、CDH2 (N-cadherin)、ACTA2、PDGFRA、COL1A1、COL3A1,FPKM值分别为0.740±0.825、0.632±0.765、0.000±0.034、1.674±1.235、0.000±0.014、2.526±3.531、0.000±0.01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经HGF处理后毛囊上皮细胞中改变的基因显著富集于细胞周期及细胞分裂相关生物学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Real-Time PCR验证显示CENPA、CDC20、UBE2C、CDK1、AURKB、NDC80分别降为对照组的0.689±0.053 (t=10.170, P<0.001)、0.676±0.121 (t=4.652, P<0.01)、0.761±0.148 (t=2.785, P<0.05)、0.599±0.153 (t=4.530, P<0.05)、0.706±0.113 (t=4.507, P<0.05)、0.579±0.092 (t=7.931, P<0.01)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GF促进毛囊体外器官培养的生长并延长其生长时间;但在细胞水平上抑制毛囊上皮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毛囊 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速率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的可行性,建立简便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方法在Hitachi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以速率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依NCCLSEP5-7文件要求以线性范围和精密度作为评价指标,并分析其与HLPC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本法的线性范围2.0-50µmol/L;批内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59%(P1)和1.92%(P2);批间平均变异系数为2.51%。速率法与HLPC的相关性Y=1.0207X-0.0302,回归系数(R2)=0.9893。结论该法重复性好、线性范围较宽并与HPLC法有很好的相关性,操作简单,完全符合实验室常规检测的需要。

  • 标签: 速率法 同型半胱氨酸 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本实验室的实验条件下,以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初步得出本实验室G6PD缺乏患者的活性范围;探讨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的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速率法与其他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采集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本院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标本共4625例,采用速率法测定G6PD活性,随机抽取640例标本采用美兰法及荧光斑点法做对照。结果(1)本实验室用速率法检测G6PD缺乏的活性范围为<600U/L;(2)速率法检测G6PD的阳性率为6.72%;(3)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美兰法,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本实验室G6PD缺乏的活性范围略高于说明书的参考值;(2)速率法测定G-6-PD酶活性阳性率6.72%,但阳性结果一定要进行复查,以防假阳性;(3)速率法与美兰法检测G6PD,结果有明显差异。

  • 标签: G-6-PD速率法美兰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简介:目的研究在下颌骨较大速率牵引成骨术(DO)中应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rhBMPs)对成骨的影响,探讨下颌骨较大速率DO的可行性。方法12只山羊双侧下颌骨行DO,山羊及左右下颌骨随机化分为实验侧、对照侧,一只山羊作为正常标本。术中预置牵开间隙3.5mm,实验侧应用rhBMPs,延迟期为3d,牵引速率为1.5mm/d,分3次牵引,延长幅度为20mm。3、5、7、12周行大体、X线、骨密度、生物力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延长幅度达到20mm,自固定期3周开始观察,牵引间隙新骨的再生形成及成熟改建仍是连续的骨愈合过程。固定期5周时,大体及X线观察表明实验侧已形成良好的骨皮质连续性,密度近于正常骨,而对照侧牵引间隙中间区却存在骨不连或间隙存在。组织学显示DO过程仍然是膜内成骨,对照侧牵引间隙中央可见中央区纤维连接、软骨改变,周边区可见新骨组织形成。生物力学三点弯曲实验显示实验侧在5周时接近正常骨,与对照侧有显著差异。骨密度随时间递增,实验侧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侧。本实验条件下在5周后拆除牵引器较为可靠。结论较大速率DO的骨再生形成也是一个连续的膜内成骨过程。rhBMPs在较大速率和较大幅度DO中的应用能够加速骨的再生和愈合速度,可以缩短临床疗程并达到较大的延长幅度。

  • 标签: 下颌骨 牵引成骨术 骨形成蛋白
  • 简介:本站1999年引进自动加样系统及温控酶标仪用于ALT的测定,由于酶标仪测定ALT影响因素较多,因此笔者对酶标仪初筛ALT升高的标本用赖氏法复查对照,现将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ALT升高 赖氏法 酶标仪 速率法 初筛 加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