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物毒性检测可反映污染水对生物群体的综合毒性,是控制和预测化学污染的一种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辅助检查手段,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本研究以水质毒性测试的受试生物为出发点,对应用于水生生态系统的毒性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 标签: 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分析
  • 简介:摘要方法通过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分析证明,含有毒性生物碱中药使用不当对人体有很强的毒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目的对含有毒性生物碱中药要正确使用,科学防治,确保生命安全

  • 标签: 生物碱 毒性 防治
  • 简介:摘要2-丁氧基乙醇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美国毒物和疾病登记署(ATSDR)将2-丁氧基乙醇列为可疑人类致癌物,我们就近年来二氯甲烷的体内代谢和吸收、毒性生物监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2-丁氧基乙醇 毒性 职业接触 生物限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电抗无创心排量监测(non-invasivecardiacoutputmeasurement,NICOM)在儿童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NICOM技术无创监测28例脓毒性休克儿童和28例PICU内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患儿的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总外周阻力(TPR),并监测休克患儿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的心输出量等指标变化。结果脓毒性休克患儿CO及SV与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均<0.05),脓毒性休克患儿经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3~6小时后,CO及SV较液体复苏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运用NICOM动态监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心排血量变化,可早期发现血流动力学异常,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生物电抗 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 简介:全氟辛酸是制造不粘材料过程中的一种基本加工助剂。现今研究表明全氟辛酸在暴露实验中对于肝脏等器官有致癌作用,损害比较明确,主要表现为:一,在目前的啮齿类动物的实验中,全氟辛酸会引起肝脏癌变。二,通过分子水平检验。部分实验组肝氧化应激增强。进一步发生肝癌相关的肝脏器质变化。

  • 标签: 肝脏毒性 全氟辛酸 生物体 啮齿类动物 实验组 致癌作用
  • 简介:其中水提组、醇提组、总碱组、非碱组和senkirkine-IG组以0.2ml/10g灌胃,  总碱组和非碱组血清GPT,  目的探讨款冬花提取物、总生物碱部位、非生物碱部位和克氏千里光碱(senkirkine)对小鼠肝脏的毒性作用

  • 标签: 作用研究 含生物碱 小鼠肝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其中水提组、醇提组、总碱组、非碱组和senkirkine-IG组以0.2ml/10g灌胃,  总碱组和非碱组血清GPT,  目的探讨款冬花提取物、总生物碱部位、非生物碱部位和克氏千里光碱(senkirkine)对小鼠肝脏的毒性作用

  • 标签: 作用研究 含生物碱 小鼠肝脏
  • 简介:目的研究紫杉醇长效微球对小鼠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毒性。方法18只小鼠分别于背部皮下注射20mg紫杉醇长效微球。于第0、5、10、15、20、25d分别处死3只小鼠,取皮肤组织观察炎症反应。另取18只小鼠,分为长效微球组、紫杉醇注射液(Taxol)组和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3组,每组6只,进行血细胞计数的测定。结果紫杉醇长效微球皮下注射后开始出现轻微的炎症反应,未观察到明显血管与纤维的增生,第15日后已经恢复正常;皮下注射微球后,引起了白细胞计数的轻微下降并随后维持恒定,而紫杉醇注射液在给药后前2周,小鼠的白细胞计数出现显著下降,显示紫杉醇长效微球对小鼠的血细胞损伤性较小。结论紫杉醇长效缓释注射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皮下注射后对血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紫杉醇 长效微球 生物相容性 血液毒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甘遂的毒性部位,分离、纯化甘遂毒性成分,并进行结构解析,研究甘遂毒性物质基础。方法95%乙醇回流提取甘遂,回收乙醇后,用石油醚萃取,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将石油醚部位分成不同极性段,以MTT法测定甘遂各部位对巨噬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甘遂石油醚部位中毒性最强的分离段,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毒性极性段进行分离,再结合薄层制备及过凝胶柱SephadexLH-20的方法进一步的分离纯化,获得毒性成分。毒性成分采用MTT法及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法考察其毒性大小。结果从甘遂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n-tetratriacont-20,23-dienoicacid(1)、Trilinolein(2)、prostratin(3)、β-sitosterol(4),其中化合物3有较强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为12μM。结论甘遂的毒性可能与其含有的二萜类成分相关,毒性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肠道炎症反应发生相关。

  • 标签: 甘遂 毒性成分 二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灵芝提取物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慢性毒性。方法 根据 GB 15193.3-2003、GB 15193.4-2003、GB 15193.5-2003、GB 15193.7-2003、GB 15193.13-2003,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 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90d喂养实验对灵芝提取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进行研究。结果 灵芝提取物对雌、雄昆明种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 MTD) 均大于20g/kg·bw,属无毒级; 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90d喂养试验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加、食物摄入量、食物利用率、脏器/体重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异常,血液学指标和生化指标值在正常范围内,大鼠主要脏器组织未见有意义的病理学改变;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大于2.5g/kg·bw。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灵芝提取物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灵芝提取物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亚慢性毒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葛根提取物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为葛根提取物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葛根提取物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和90d经口毒性试验。结果 小鼠急性经口LD50>12.0g/(kg·bw),属实际无毒级;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90d经口毒性实验中,各剂量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生化、尿常规、脏器湿重及脏/体比等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与试验因素有关的变化,确定该葛根提取物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4.00g/(kg·bw)(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300倍)。结论 在本次条件下,葛根提取物未见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

  • 标签: 葛根提取物 急毒 遗传 90g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当归-越橘提取物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慢性毒性。方法 根据 GB 15193.3-2003、GB 15193.4-2003、GB 15193.5-2003、GB 15193.7-2003、GB 15193.13-2003,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90d喂养试验对当归-越橘提取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进行研究。结果 当归-越橘提取物对雌、雄昆明种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20g/kg·bw,属无毒级;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90d喂养试验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加、食物摄入量、食物利用率、脏器/体重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异常,血液学指标和生化指标值在正常范围内,大鼠主要脏器组织未见有意义的病理学改变;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大于10.00g/kg·bw。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归-越橘提取物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当归 越橘 急毒 遗传 亚慢性
  • 简介:摘要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广泛传播的背景下,病毒性肺炎再次引起重视,据保守估计,全球成人病毒性肺炎每年至少发生1亿例。呼吸道病毒被认为是成人近1/3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特别是流感病毒(A和B)、鼻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以及冠状病毒。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启示而言,新型呼吸道病毒的早发现、早处理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近些年来,与病毒性肺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单独或联合检测为病毒性肺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对病毒性肺炎的相关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 标签: 肺炎,病毒性 生物学标记 综述
  • 简介:目的:研究固本祛风颗粒的急性和长期毒性。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小鼠最大耐受量(MTD)实验;长期毒性实验中大鼠给予高、中、低剂量(相当于推荐剂量的100倍、20倍、10倍量)的固本祛风颗粒,连续给药90d,进行一般行为、血常规、血液生化、脏器指数、系统解剖检查与可逆性观察。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小鼠急性毒性MTD>120.0g(生药)/kg;长期毒性实验中给予高、中、低剂量固本祛风颗粒的大鼠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脏器指数与系统解剖检查均未见异常,可逆性观察表明固本祛风颗粒对大鼠未引起延迟毒性,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固本祛风颗粒对大小鼠实质性器官无明显毒性作用。

  • 标签: 固本祛风颗粒 毒性
  • 简介:摘要免疫疗法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治疗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的方法。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抑制分子,也是该领域最著名和研究最广泛的分子。CTLA-4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来调节和控制免疫细胞的功能。随着对CTLA-4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已经研发出CTLA-4类似物阿巴西普和针对CTLA-4的抗体伊匹木单抗。这两种针对CTLA-4的生物制剂,在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免疫治疗 阿巴西普 伊匹木单抗
  • 简介:目的对益母草的总生物碱含量和急性毒性大小进行研究,探讨不同配伍对益母草的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含量与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不同配伍方式中益母草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益母草、益母草+当归、益母草+川芎、益母草+木香和益母丸全方样品中,益母草总生物碱的含量依次为0.51%,0.34%,0.37%,0.37%,0.36%。益母草组无法做出LD舶值,其MTD值为2.34g·kg^-1,相当于临床70蝇人每埏体重日用量的218.8倍,其中2只小鼠死亡;益母草+当归、益母草+川芎、益母草+木香和益母丸全方的MLD值相当于含益母草生药量分别为2.34,3.52,3.23,3.60,3.32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70蝇人每埏体重日用量的328.8,301.6,336.3,310.0倍,连续观察14d,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无死亡。结论不同配伍对益母草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和毒性各不相同,其最大耐受量提示益母草毒性较小,可通过与当归、川芎、木香等中药配伍降低益母草中总生物碱的含量达到减毒的目的。

  • 标签: 益母草 配伍 总生物碱 急性毒性
  • 简介:摘要中药是有毒的,无毒、无副作用是不正确的。中药的使用剂量、炮制方法、产地、采集、加工方式、环境污染等都会影响中药的毒性。对中药施行GAP、GMP、GSP管理,在执业医师的正确指导下,也会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 标签: 用药有毒 中药用法 用量 炮制方法 产地和采集时间 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