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近年来,激光已用于疣的治疗,而且已成功治疗某些类型的疣。在一些激光研究中,已应用剥脱剂来增加激光的穿透力。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脉冲染料激光(PDL)疗法与应用水杨酸(SA)后再应用PDL疗法的效果。应用水杨酸的目的在于通过减少寻常疣的角化过度以增加激光穿透性。方法:本对照研究包括入选研究的19例患者的66个皮损。33个皮损先外用30%SA,2次/d,5d后再应用PDL治疗,其余33个皮损直接应用PDL治疗。两组患者PDL疗程1~5次,每次间隔4周。两组疗效用疣的尺寸改变比较,记录长×宽×高(mm3),治疗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在PDL组和SA+PDL组,治疗5个疗程后,与治疗开始相比皮损变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5疗程结束时,两组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451);然而在第二个疗程后SA+PDL组的清除率显著高于PDL组(P=0.049)。在第二个疗程后,SA+PDL组的完全清除率是54.6%,而PDL组在第五个疗程结束后完全清除率仅为66.4%。在2.2个疗程后SA+PDL组即观察到完全清除,而PDL组在3.1个疗程后才观察到完全清除(P<0.05)。结论:尽管在...

  • 标签: 寻常疣脉冲 染料激光 激光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染料激光(PDL)联合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UFCL)治疗小儿早期烧伤瘢痕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早期烧伤瘢痕患儿,采用单组病例对照研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4.2±0.8)岁,瘢痕面积(100.3±0.7)cm2。首次治疗采用PDL联合UFCL治疗,随后PDL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UFCL每次治疗间隔3个月。总治疗周期为6个月,共行2次PDL单独治疗、2次联合治疗。首次联合治疗前、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医师和患儿家属进行疗效评估。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统计患儿家属疗效满意度并计算总体满意率。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1)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患儿瘢痕血管分布、色素沉着、厚度、凹凸程度、柔软度、表面范围和总体评价,疼痛、瘙痒、颜色、硬度、厚度、形状和总体评价的POSAS医师和患儿家属评分均明显低于首次联合治疗前(t=16.6、16.0、16.9、14.9、20.8、29.3、30.7,20.4、29.3、18.1、27.9、25.8、20.8、45.3,P<0.01)。其中首次联合治疗前、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医师总体评价分别为(8.1±0.8)、(2.7±0.6)分,患儿家属总体评价分别为(8.2±0.8)、(2.4±0.5)分。(2)2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110例(92%)患儿的家属对疗效非常满意,6例(5%)患儿的家属满意,4例(3%)患儿的家属较为满意,无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7%(116/120)。(3)5例患儿首次治疗后3~4 d创面出现瘙痒、红疹。3例患儿首次治疗后3周出现色素沉着。1例患儿3次治疗后1周创面可见小水疱,并伴瘙痒。所有创面均未出现瘢痕加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PDL联合UFCL治疗小儿早期烧伤瘢痕,疗效较明显,治疗周期较短,可减轻症状并改善小儿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 瘢痕 儿童 激光,染料 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目的评价长脉冲Nd:YAG激光治疗龟头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例龟头静脉畸形患者接受长脉冲1064nmNd:YAG激光治疗,7~8ms双脉宽、脉冲间隔20ms、120~140J/cm2能量密度、接触式冷却。治疗5~7次,治疗间隔1个月,疗程结束后随访12个月,观察并发症,并分五级评价病灶清除率。结果1例患者治疗时有轻度疼痛;所有患者治疗部位均出现暂时性红斑和水肿,无出血、感染、色素改变、瘢痕形成和勃起功能障碍等。随访12个月,全部患者龟头静脉畸形病灶完全清除,未见复发。结论长脉冲Nd:YAG激光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龟头静脉畸形,并发症少,可作为龟头静脉畸形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长脉冲 ND:YAG 激光 静脉畸形 龟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应用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治疗的9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8例输尿管结石中一次性碎石成功90例,成功率为91.8%;其中输尿管上段成功率为82.9%(29/35)、中下段合并另一侧多发结石成功率为96.9%(64/66);一次性碎石成功者碎石时间为20~60min;平均40min;碎石失败者均改开放手术取石。术后9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给予对症处理1~5d后尿液变清;术后无感染、输尿管穿孔、狭窄、膀胱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对软组织损伤小、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功能单一、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碎石方法。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双频双脉冲激光 碎石术
  • 简介:脉冲Er:YAG激光是一种应用于口腔硬组织的新型激光,在国外临床上已广泛使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多,国内临床使用还不多见,脉冲Er:YAG激光的特点在于治疗过程中无痛、不刺激牙髓组织、不改变牙体组织结构特征等.DEKASmart2940D型Er:YAG激光机操作简单,能够去龋、制备各类窝洞,本文就脉冲Er:YAG激光在临床应用的技术特点作一总结.

  • 标签: 脉冲Er:YAG激光 技术指标 口腔修复 龋齿 牙体充填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O2激光脉冲模式治疗雀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上海晟昶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产的CL-40型CO2激光治疗仪,波长10.6μm,额定输出功率0.5-30w,脉宽0.001~1s.患者经2~3次治疗,两次治疗间隔时间3周。结果30例雀斑患者经过治疗后22例痊愈,8例明显消退,总有效率100%。面部皮肤细腻、光泽有弹性,无不良反应,效果满意。结论CO2激光脉冲模式治疗雀斑,安全、有效,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超脉冲 雀斑 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应用第一代和第二代脉冲染料激光(Pulsedyelaser,PDL)治疗微静脉畸形(Venularmalformation,即Portwinestain,PWS)自身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比较两代PDL治疗PWS的差异。方法50名未曾接受任何治疗的PWS患者,病灶中选取两处区域,分别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PDL进行治疗。第一代PDL:585nm(Cynosure,USA),光斑5mm,脉宽0.45ms,能量密度5~6.5J/cm2,无冷却装置;第二代PDL:595nm(CandelaV-beam,USA),光斑5mm,脉宽1.5~3ms,能量密度11~12.5J/cm2,DCD(动态冷却系统)冷却剂喷射时间20ms(间隔20ms)。术后6周比较第一代和第二代PDL的疗效。结果两代PDL治疗不同类型及不同部位PWS的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第一代PDL术后出现暂时性色素减退比例高于第二代PDL。结论第一代和第二代PDL治疗PWS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使用了皮肤冷却系统的第二代PDL可以有效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微静脉畸形 脉冲染料激光 自身对照
  • 简介:摘要胆道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有外科手术、内镜下介入治疗等,但部分困难结石临床上仍面临挑战。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因其安全、高效等特点,是解决困难结石的有效方法。双频双脉冲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是目前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用于胆道结石碎石的激光技术,但其适应证、导入方式和操作规范等问题尚未形成共识。为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特邀国内消化、内镜与外科等相关领域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形成本专家建议,以期为国内规范开展胆道结石激光碎石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胆道疾病 碎石术,激光 专家委员会
  • 简介:目的评价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经输尿管镜粉碎上段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采用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器经输尿管镜治疗的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碎石成功率为88.2%(75/85).平均手术时间35(15~60)min,平均激光工作时间2.8(1~5)min.碎石后平均15(7~28)d结石排净.其中,5例因结石被息肉包裹或其远端输尿管紧闭而直接伸进光纤行盲目碎石,有4例获得成功.10例一次碎石失败的原因为:结石冲入肾盂6例,插镜失败2例,碎石不完全2例.无一例发生输尿管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能迅速高效地粉碎上段输尿管结石,对正常输尿管壁无损伤.

  • 标签: 碎石术 激光 输尿管结石 上段
  • 简介:摘要胆道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有外科手术、内镜下介入治疗等,但部分困难结石临床上仍面临挑战。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因其安全、高效等特点,是解决困难结石的有效方法。双频双脉冲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是目前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用于胆道结石碎石的激光技术,但其适应证、导入方式和操作规范等问题尚未形成共识。为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特邀国内消化、内镜与外科等相关领域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形成本专家建议,以期为国内规范开展胆道结石激光碎石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胆石 激光碎石 双频双脉冲激光
  • 简介: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hemangioma,IH)是最常见的婴幼儿良性肿瘤,虽为自限性疾病,但其外观及并发症影响患儿的身心发育,成为家长的心理负担。脉冲染料激光(Pulsedyelaser,PDL)是用于血管性病灶的规范化激光,用于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已有20余年,但仍存在争议。本文综合阐述PDL治疗IH的研究进展,为IH的治疗提供方向。

  • 标签: 婴幼儿血管瘤 激光治疗 脉冲染料激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增生性瘢痕难以改善,其治疗依旧面临着很大挑战。过去几十年间,已对几种激光和其他光源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进行了评价,并证实有一定效果,但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系统回顾分析。为了评估激光及强脉冲光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效性的现有临床证据,作者对检索MEDLINE、EMBASE和CENTRAL等电子数据库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回顾分析。

  • 标签: 强脉冲光治疗 增生性瘢痕 系统回顾 激光 MEDLINE 电子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接受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冲Nd:YAG激光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86例,使用随机、单盲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43例。常规组接受长脉冲Nd:YAG激光治疗,研究组采用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冲Nd:YAG激光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0.70%,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8%,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接受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冲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540nm强脉冲光(IPL)与595nm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痤疮红印的疗效、安全性(疼痛评分VAS、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指数。方法  选择40例重度痤疮后红印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的40岁以下青年,性别不限,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每组20例患者,一组采用540nmIPL,另一组采用595nmPDL,1次/月,共治疗3次。,每次治疗后利用0-10分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记录患者疼痛程度,记录不良反应,末次治疗后1个月拍照与治疗前照片对比判定疗效,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均填写中文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指数的差异。结果  经过3次治疗,①两组总有效率均达100%;治愈率:PDL组100%,IPL组80%,有统计学意义(X2=3.96,P

  • 标签: [] PDL IPL 痤疮红印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能量密度和高能量密度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至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烧伤中心烧伤与皮肤外科门诊收治45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1~4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能量密度组和高能量密度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压力治疗和药物治疗,低能量密度组给予4.0~6.5 J/cm2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高能量密度组给予6.6~9.0 J/cm2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激光治疗。间隔3~4周治疗1次,直至瘢痕形成6个月时结束治疗。治疗前和瘢痕形成6个月时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行瘢痕评估,并记录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根据数据性质,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和高能量密度组VS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低能量密度组较治疗前降低(P值均<0.05),3组瘢痕V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和高能量密度组瘢痕色泽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低能量密度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3组瘢痕色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患者满意率对照组为6.67%(1/15),高能量密度组为13.33%(2/15),低能量密度组为66.67%(10/15),低能量密度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高能量密度组(P<0.05)。(4)治疗后低能量密度组红斑或紫癜持续时间比高能量密度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低能量密度组未见水泡,高能量密度组出现水泡者10例,高能量密度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低能量密度组。结论低能量密度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优于高能量密度脉冲染料激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4.0~6.5 J/cm2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推荐能量参数。

  • 标签: 激光,染料 增生性瘢痕 能量密度 温哥华瘢痕评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强脉冲光和调Q激光用于面部雀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的90例面部雀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采用强脉冲光和调Q激光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灼热感消退用时、色素消退用时。结果采用强脉冲光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采用调Q激光进行治疗的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效果优于采用调Q激光进行治疗,其优势特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少,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强脉冲光 雀斑 调Q激光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