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药结核菌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对21例耐药结核病人实施单间隔离、空气、物表消毒、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操作等方法。结果未发生医院内耐药结核菌感染。结论通过有效预防院感措施的落实,未发生院内感染。

  • 标签: 耐药结核菌 院内传播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预防控控制医院内传染病传播的措施,有效的降低医院传染病风险,促进医疗活动顺利实施。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接收的患者与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份~2022年12月份之间接收的患者与医护人员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方式管理,观察组应用传染病防控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以及医护人员发生的传染病发生率比较低,数据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医护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所以要在医院正常工作的同时,还要进一步的了解到传染病的危害和影响,并且能够积极的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构建完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体系,遏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为我国医疗事业的顺利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 标签: 医院传染病 防控 传播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定型室内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0例不定型室内导阻滞心电图患者,将其年龄分布、病因、并发其他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定型室内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多见,心肌炎、糖尿病、高血钾,低血钾也可导致发生。结论不定型室内导阻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临床意义不亚于其他室内导阻滞,应引起临床工作者足够重视。

  • 标签: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 心电图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其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了解其传播特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阻断母婴间的乙肝病毒的传播,进一步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明确携带HBV生育期妇女干预治疗对保护婴儿抗-HBV感染的意义。方法对1520例系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期间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孕妇及其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产妇的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5项指标。并对86例新生儿脐血进行了PCR扩增HBV-DNA。结果在1520例孕产妇标本中有86例HBV感染,在感染的孕产妇中有22例其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阳性率为25.57%;18例HBeAg阳性,阳性率20.9%;64例抗-HBe阳性,阳性率为74.4%;2例单项抗-HBc阳性,阳性率为3.3%;2例全阴,占3.3%。PCR扩增HBV-DNA检测中HBV-DNA阳性有14例,阳性率为16.27%。结论孕妇携带的HBV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目前分娩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尚不能完全阻止这种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导致婴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抗-HBV)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环节。

  • 标签: 乙肝病毒 垂直传播新生儿脐血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携带C基因型HBV的母亲病毒基因组变异情况,探讨其与HBV宫内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399对携带HBV的母亲及其新生儿,通过问卷调查和病历查阅获得母亲及其新生儿基本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且主/被动免疫前,股静脉血HBsAg和/或HBV DNA阳性者判定为HBV宫内传。按克隆测序要求,母亲HBV DNA载量须≥106 IU/ml,在54例发生HBV宫内传者中,以满足克隆测序要求的22对母亲及其新生儿作为宫内传组;以随机种子方法选择同等数量未发生宫内传的母亲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经PCR扩增HBV DNA、基因克隆、测序,对携带C基因型HBV的母亲进行病毒基因组变异分析。结果44例样本中39例(88.63%,39/44)为C基因型,其余2例为B基因型,3例为B与C混合型。将42例携带C基因型HBV的母亲的406条克隆株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其中宫内传组204条,对照组202条。HBV宫内传组PreS1、S、C、P区碱基置换突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介于8.67~40.73之间,P<0.05);HBV宫内传组PreC和X区碱基缺失突变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7.82和34.78,P<0.001)。X区nt1644~1645和nt1649~1650分别存在31 bp和27 bp的插入突变,且均发生于对照组。结论携带C基因型HBV的母亲病毒基因组PreS1、S、C、P区碱基置换突变与HBV宫内传有关;PreC区的缺失突变、X区的插入和缺失突变可能降低了宫内传的发生风险。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组 变异 宫内传播
  • 简介: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感染科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目的 : 研究分析如何预防控制医院内的传染病传播 。方法:对 2017 年 -2019 年我院传染病患者人数及传染病种类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统计学进行处理。 结果:通过资料可以看出, 2017 年我院接收传染病 10 种共 270 例; 2018 年我院接收传染病 12 种共 354 例; 2019 年我院接收传染病 15 种共 423 例。 结论:自 2017 年以来,我院传染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且增长速度较快,在 2019 年的 423 例传染病患者中肝炎、肺结核以及手足口病患者数量较多且增长快,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医院的传染病管理规定,制定合理的传染病防护体系,从而更好地更有效的控制传染病在医院范围内的传播

  • 标签: 医院 传染病 预防控制 措施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控制手足口病医院内传的有效方法。方法普及员工及患儿家属的防控知识,集中诊治患儿,制定专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消毒方法,加强环境、诊疗器械和患儿的消毒隔离管理等措施。结果手足口病流行期未发生一例医院内传。结论健康教育集中诊治、个性化的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等多环节联动能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医院内传

  • 标签: 手足口病医院内传播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了2012-2015年我院传染病患者人数及传染病种类,探讨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的应对策略。方法对2012-2015年我院传染病患者人数及传染病种类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12年医院接诊传染病10种共250例,2013年12种共352例,2014年11种共385例,2015年15种共415例,从2012年起传染病数量不断增加,415例传染病患者中肝炎、结核病、手足口病的数量较多且增长较快。结论医护人员必须加强防护意识,严格按照医院传染病管理的相关规定,形成预防治疗传染病的防护体系,从而积极有效地预防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传播

  • 标签: 医院感染 传染病 预防控制
  • 简介:目的评价孕妇产前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Bimmuneglobulin,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宫内传的效果。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孕妇产前使用HBIG阻断宫内传的研究,收集出生及1岁婴儿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检测情况,通过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获得合并RR值。结果新生儿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与对照组合并RR值为0.37,95%CI:0.23—0.61;1岁婴儿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与对照组合并RR值为0.48,95%CI:0.27~0.84。结论应用HBIG200IU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官内传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流行性脑骨髓膜炎、非典型肺炎、甲型HINI流感等,医院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十分必要,有利于病人顺利完成隔离观察及治疗并康复出院。

  • 标签: 呼吸道传染病 医院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内导阻滞的各种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两者并存图形相互掩盖现象的分辨能力。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科近年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内导阻滞患者23例,观察其心电图表现。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内导阻滞心电图表现多样,互相影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室内导阻滞图形常不典型,临床心电工作者需掌握两者之间的互相影响,认真识别才能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室内传导阻滞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的关键危险因素及其对胎盘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通过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对自2009年至2015年纳入的425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进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动态监测婴儿HBV DNA载量及HBsAg定量评估宫内传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宫内传的高危因素,分层分析判断母亲HBV DNA载量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透射电镜观察HBV对胎盘组织的影响。结果HBV宫内感染率为2.6%(11/4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HBV DNA载量是婴儿发生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1)。母亲HBV DNA>106 IU/ml组较HBV DNA<106 IU/ml组婴儿的宫内感染率明显升高(12.2%比1.8%;χ2=11.275,P=0.006),宫内窘迫率也升高(24.4%比16.0%,χ2=3.993,P=0.046)。透射电镜检测显示母亲HBV DNA>106 IU/ml,胎盘组织线粒体水肿及内质网扩张明显,基底膜较母亲HBV DNA<106 IU/ml增厚(960 nm比214 nm,Z=-2.782,P=0.005)。结论母亲HBV DNA>106 IU/ml不仅与宫内感染有关,还和宫内窘迫发生率升高及胎盘亚微结构改变相关。为此类人群的孕期阻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临床及组织学证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垂直传播 胎儿窘迫 胎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为C基因型的HBsAg阳性母亲核心启动子(BCP)区突变与宫内传的关系。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399对。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婴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选择HBV DNA载量≥106 IU/ml的113例母亲为研究对象,其新生儿发生宫内传的22例为宫内传组,随机选取其中22例未发生宫内传者作为对照组,母亲HBV DNA经提取、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编辑及剪接后与从NCBI下载的标准序列比对进行基因分型,最终选择C基因型的39例母亲进行突变分析。结果HBV为C基因型(88.63%)的母亲共39例,其中宫内传组19例,对照组20例。母亲A1762T/G1764A双突变率在两组差异显著(7.53% vs. 27.72%,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是宫内传的保护因素(aOR=0.065,95%CI:0.006~0.746,P=0.028)。母亲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与新生儿HBeAg水平有关(P=0.050)。结论HBV C基因型的HBsAg阳性母亲HBV DNA 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降低HBV宫内传的风险。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 核心启动子 HBs抗原 HBe抗原 A1762T/G1764A
  • 简介:目的在模拟教室环境下行混响时间处理过的单音节词言语识别率测试,探讨最佳混响时间范围,为教室声学环境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音频编辑软件将5张单音节词表的混响时间依次设为0.5、0.9、1.3、1.7和2.1s,在隔声室内-5dBHL信噪比条件下模拟教室环境,对20名健听青年行5张词表的言语识别率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混响时间为1.3s言语识别率最大;经组间比较,最佳混响时间范围是0.9~1.3s。结论应关注教室混响时间的设计与汉语普通话言语识别的关系。

  • 标签: 混响时间 单音节 言语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logistic回归与χ2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决策树模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07-2013年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689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通过问卷调查和病历查阅获得母亲及其新生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母亲孕周及分娩方式等基线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通过构建CHAID决策树模型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HBV宫内传的影响因素。结果689例新生儿中,HBV宫内传率为11.47%(79/689)。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logistic多因素模型1与多因素模型2分析结果均显示,剖宫产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的保护因素(OR=0.25,95%CI:0.14~0.43;OR=0.27,95%CI:0.15~0.46);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以及HBV DNA水平≥2×105 IU/ml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的危险因素(OR=3.89,95%CI:2.32~6.51;OR=3.48,95%CI:2.12~5.71)。CHAID决策树模型共筛选出3个HBV宫内传的影响因素,其中,母亲分娩前HBeAg状态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分娩方式和母亲HBV DNA水平;母亲分娩前HBeAg与分娩方式、分娩方式与母亲分娩前HBV DNA水平间存在交互作用,HBeAg阳性且行阴道分娩的母亲所生新生儿HBV宫内传率由19.08%增至29.37%,行阴道分娩和HBV DNA水平≥2×105 IU/ml的HBe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HBV宫内传率升至33.33%。结论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HBV DNA水平≥2×105 IU/ml和阴道分娩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的危险因素;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与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与母亲HBV DNA高载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logistic回归与CHAID决策树模型可互为补充,能更好地识别HBV高危人群,有利于准确地制定预防策略。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传播 影响因素
  • 简介: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比例高达30%,其中50%来自于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本研究对HBsAg阳性的孕妇行被动免疫(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以探讨其对HBV宫内感染的预防作用和可能机理,从而找出阻断HBV宫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HBV 宫内感染 阻断
  • 简介:循证设计是力图以经验和观察为依据,将定性分析的指标量化,用以指导设计。要做到让设计符合运营、空间定性、设计指标量化,而不是我们目前普遍凭感觉的、模糊的、简单化的医院设计方法,这在中国还要经历漫长的时间。

  • 标签: 设计方法 室内装修 循证 应用 指标量化
  • 简介:如果有人说他长期失眠、心情不好、心烦、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我们会想到什么呢?很多人一定会极其自然地想到“神经衰弱”并且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医生提供的治疗往往也非常简单——安眠药。

  • 标签: 抑郁症 记忆力减退 长期失眠 疲乏无力 神经衰弱 安眠药
  • 简介:得益于技术材料的进步,支架手术已经深入人心,话题性也远远超过心脏搭桥,前来门诊咨询的患者也主要集中了以下两种声音:“支架滥用”和“搭桥要退出历史舞台”。

  • 标签: 心脏搭桥 支架手术 门诊咨询